泽畔吟

更新时间:2023-09-04 00:16

谪官泽畔吟

出处

泽畔:湖泽旁边。在湖泽旁边吟颂。

引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唐·李白《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

计日西归在,休为~。(唐·戎昱《送郑炼师贬辰州》)

原文

文螭兮翔九天,天路远兮中道还。

邈故国兮怀所安,心耻耻兮循江干。

纫秋兰以为裳兮,采杞菊以为餐。

望佳人之不来兮,暗修途之莫前。

瞰江流之无垠兮,仰苍苍而漫漫。

想荆门之遐阻兮,寿春杳隔于大渊。

痛灵修之独处兮,谁复与之寤言。

气填膺以拂郁兮,泪承睫而涟涟。

悼已往之修系兮,欲易道而改辕

顾和璧之三献兮,冀识者之一观。

阴风雨之惨惨兮,而夜不得明。

哀时运之若此兮,余又何默默於久生。

宁怀沙抱石以自沉兮,庶齏志而下信。

虽世人之不吾悲兮,吾容能不悲夫若人。

吾原托夷齐以为绍介兮,修请谒于黄虞

吊坐咸于帝阍兮,友阳侯於子胥。

几江神之不我渎兮,吾容委质於渊鱼

已乎已乎,其灵修终不得而见乎。

屈原简介

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他是楚王同性贵族。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时,曾任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后曾任过三闾大夫之职。屈原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在内政上他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在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统一六国。屈原的革新政治的思想与行动触犯了楚国贵族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屈原终因他们的挑拨、谗毁,被昏庸的楚怀王疏远。楚怀王入秦被拘,楚顷襄王即位,用其弟子兰为令尹(掌握军权的人),对秦屈膝投降。屈原更因子兰一伙的忌恨,被长期流放江南。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攻破,已陷入国破家亡、兵挫地割的灭亡危机。屈原悲愤忧郁,自投汨罗江而死,传说时在5月初5。为此,后世的老百姓还以包粽子、插茱萸等形式纪念屈原,成为中国特有的民俗节日——端午节。屈原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他对当时北方儒家、法家等各家学说都有吸取,而且非常重视本国的民间音乐和歌舞,其重要作品《九歌》就是他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度创作的。他以楚国民间“楚歌”和“南音”为基础,融汇了《诗经》和诸子散文的某些表现手法,在楚国文化传统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诗体,并且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他的作品爱憎分明,充满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表现了他对理想的舍身追求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是继《诗经》“赋、比、兴”发展以来,将中国文学艺术史向前推进一步的经典之作。全文379句,近2500字,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大约作于楚怀王入秦不返、顷襄王初立之时。全诗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追溯诗人已往的经历和由此产生的悲愤,第二部分是对政治理想和未来道路的求索。《离骚》通过曲折的描写,展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政治理想和斗争历程,表现了屈原光辉峻结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示了诗人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斗争、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正直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伟大人格。作品主要表现为诗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大量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的采用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为作品增色不少。

浙派琴曲

简介

泽畔吟》是浙派①重要琴家徐天明的创作曲目,乐曲虽称不上是宏篇巨制,但却风格独特、短小精练,在同类琴曲中并不多见,它为研究浙派琴曲的演奏技巧和创作手法等各方面提供了分析的依据,对于继承和发扬浙派琴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来源

泽畔吟》是根据史书所传屈原的故事创作而成。《神奇秘谱》解题说:“是曲也,或言雪江之所拟也。”雪江即指作者徐天明,徐天明是南宋琴师,名宇,号雪江,又号瓢翁,严陵(今属浙江)人。为杨瓒②门客时,由江西谱改学郭楚望③谱,并参与编辑《紫霞洞琴谱》。元代琴人袁桷、金汝励都曾向他学琴。祖孙四代包括徐秋山、徐晓山和明初的徐和仲④,都是知名琴师。因此,后人推崇其为“徐门正传”。传有“徐门琴谱”十卷(《国史经籍志》),今佚。在保留下来的《神奇秘谱》等琴谱中,《泽畔吟》确认为是其作品之一。乐曲大体描写了楚国大夫屈原在楚国很不得志,被楚王放逐后,“被发行吟泽畔”(《史记》),他的一片爱国之心在受到压抑的情况下,“形容枯槁”、“颜色憔悴”,一腔愤懑无以言表。当“行遇渔父”后,屈原向渔父倾诉自己“郁结蒙尘”之情,可是渔父却“鼓木世而去”,郁闷难平,悲恨交加,最后自投密罗江以示其忠节。《琴苑心传》解题说:“雪江之拟泽畔,与昌黎之作羑里、苏武之操思君,忠义之心,千世如一,令人抚弦不觉掩涕神伤。”可见,“郁结蒙尘”、“自苦风波”是全曲所要表现的情感中心,而“举世俱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忠君爱国之心也同样也是作者所要着重体现的思想主题。

内容

泽畔吟》共分四段,标题分别为“游于江泽”、“行遇渔夫”、“蒙世尘埃”、“鼓绁而歌”。此外,第一段、第二段、第四段旁还分别标有“憔悴枯槁”、“我独清醒”、“此段鼓绁声”。

此曲在艺术上采用了以故事情节为主要线索,而以内心刻画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手法。例如第一段就突现了一个因政治上受到严重打击而“形容枯悴”的诗人形象,第二、三两段则抒写了他的满腔义愤,最后一段用摹拟的枻声象征着渔父的离去,描写屈原无所控诉的失望情绪。这首琴曲体现了我国音乐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传统特点。

意义

琴曲《离骚》正是根据屈原的著作《离骚》创作而成。《泽畔吟》相传为琴曲《离骚》的引子。

琴曲集成》存见琴曲中无一例外地都将《泽畔吟》放在《离骚》的前面,如:《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琴苑心传全编》《太音传习》《琴谱正传》《藏春坞琴谱》《玉梧琴谱》等,有时也将同类题材的琴曲《屈原问渡》《华胥引》放在《泽畔吟》的前面。其中《琴苑心传全编》将《泽畔吟》放在《华胥引》之后;《风宣玄品》将其放在《屈原问渡》之后《华胥引》之前;《太音传习》则干脆把将《泽畔吟》放在最前面,将《楚歌》和《屈原问渡》排在了《离骚》之后。当然,这只是古人排列琴曲的顺序,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但是,从中我们并不难发现古人是将《泽畔吟》作为《离骚》的吟引序曲编纂出现的。为此,《离骚》这部文学作品以及《泽畔吟》存见标题都为我们体悟曲境,分析指法、节拍提供了详实和有力的打谱参考。

在存见琴谱中,《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琴苑心传全编》、《太音传习》、《风宣玄品》、《琴谱正传》的谱系似是源于一脉,而《藏春坞琴谱》、《玉梧琴谱》则象是后期的流传曲目,与之前的传曲已有很大的不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目前仅有的琴歌版本——《重修真传琴谱》也很值得研究推敲。《重修真传琴谱》中四段都有唱词:一、游于江泽:“游于那江泽,形容变尽。当时色,千里一身嗟,去国天问,无闻。心空南北愁拍塞, 罪长沙时移势,迫渔钓鸥盟。天宽地窄,此情默、默、默。”二、行遇渔父:“行遇渔父,委身问渡。子非三闾那大夫,霜寒日暮,于斯何故,欲答情难诉。举世俱浊我独清,而恐污,众人皆醉我独醒,醒因遭所恶,故无所措,空此孤忠回护。”三、蒙尘埃污:“蒙世污尘埃,灵均只自衰。恐污洁白,此意徘徊,浮生槁木萧萧,草径无媒,心事摧颓,口空 世疑 ,此身孤影楚天涯,物我 忘,骸大义殊, 逐客怯幽怀叹,沉埋恢恢天网危,力犯风雷。”四、鼓木世而歌:“鼓木世而歌,沧浪细和呕哑, 沱清浊从他,何可而不可,见 空自若风波,玉堂金马的那雨笠烟蓑。光阴百岁事无多,忠节永无磨,无磨。”这段词对我们了解掌握曲境和打谱极有参考价值。

《西麓堂琴统》中的《泽畔吟》在四段后又添了三段,且段前有“又”字样,可能是编纂琴书时流传于世的又一种传本。因为,从这三段琴曲的风格和意境上来似乎更接近

于今人的手笔,打谱中发现其指法、节奏均十分顺畅。尤其是泛音段落,参差起伏,余音袅袅,奇音妙思让人遐想不已。

此外,在《神奇秘谱》标题之外,还有一些旁注。例如:在第一段注有“憔悴枯槁”,这段曲调深沉抑郁,似有前言万语,预言又止,给人以“浮生槁木萧萧,草径无媒,心事摧颓”的深刻印象。第二段注有“我独清醒”,这是一段独特的泛音曲调,****音和****音的使用十分频繁,而且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第四段开头有一段反复,其小注是“此段鼓木世声”,这段乐曲用反复两段“双弹”指法来体现,形象地表现出渔父划船时船桨拍击水面的声音,同时在拍击水声的过程中抒发了屈原“空此孤忠回护”的满腔悲愤和对渔父“无所措”的无奈,在具体表现强弱节奏时,前一段使用强音和快节奏,表现屈原的愤懑和不平;后一段用弱音和慢节奏,表现对渔父的无奈和渔船缓缓远去的意象。全曲最后两段多次使用变徵音和变宫音并存,这形成了具有特殊风格的七声音阶。曲终结束于商音。纵观全曲,始终笼罩在一中压抑、愤懑、言不由衷而又预言又止的感伤氛围之中,全部的感情完全融汇于曲调当中,加上使用了特殊的琴调——凄凉调,韵味独特,指法上泛音、散音、按音三者完美结合,左手吟、揉、绰、注一应俱全,从演奏技巧上丰富了创作构思,充分体现了浙派琴曲以情取声、重视音韵和技巧的特点。和《阳关三叠》、《忆故人》、《长门怨》等同类型感伤琴曲比较,就不难发现,《阳关三叠》表现的是友人离别之苦,《忆故人》表现的是怀念亲人之痛,《长门怨》表现的是怨妇思夫之情,而《泽畔吟》表现的则是亡国忠节之歌,三者的立意和基调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泽畔吟》带给听众更多的是欲哭无泪、欲诉无言之隐痛,举世俱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彷徨,以及绝望前的无比冷静和凄楚,表面感觉仿佛平静似水,其实内心却是五内俱焚,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乐曲总体给人以无比悲怆的凝重感染力和震撼力,形成了《泽畔吟》不同于其它任何琴曲的独特风格,确是一曲无言的悲歌。

注释

浙派:南宋著名琴派。奠基者为郭楚望。他继承了张岩汇集的秘阁古谱和民间传谱,加以编辑整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代表作品《潇湘水云》及其他传谱,经刘志芳传授于毛敏仲和徐天明。毛、徐两人在杨瓒的主持下,汇编了历史上收曲最多的《紫霞洞琴谱》(已佚)。毛敏仲并创作了许多琴曲,一直流传至今。徐天明则在传授琴学方面有突出成就,徐氏祖孙四代都以授琴驰名琴坛,明季尊之为“徐门正传”。后人称浙派所传琴谱为浙谱。现存明代谱集受浙谱的影响很深。

杨瓒:南宋琴家。字嗣翁,号守斋,又号紫霞。浙江钱塘人。官至司农卿,赠少师。积极资助毛敏仲、徐天明向刘志芳学习郭楚望的传谱。他们的“浙谱”遂取代了风靡一时的“江西谱”,形成影响深远的“浙派”。曾派人向民间搜求嵇氏四弄十余种,从中加以甑别选择。晚年与琴客汇集订正调意、操弄四百六十八首,编为《紫霞洞琴谱》十三卷,成为收录最丰富的大型谱集,今佚。

郭楚望:南宋琴师。名 丐。浙江永嘉人。景定、咸淳年间(公元1260—1274年)以琴知名于世。在张岩家作门客期间,继承并整理了韩 胄祖传古谱。韩、张因抗击金政权,反对程、朱“伪学”,被黜。郭楚望感政局腐败,犹如云雾遮蔽九嶷山,创作了著名琴曲《潇湘水云》。又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等琴曲作品。刘志芳传其琴艺于毛敏仲、徐天明,形成著名的“浙派”。郭楚望实为浙派的创始人。

④徐和仲:明初琴家。南宋琴家徐天明的曾孙。在琴艺上继承祖传,被誉为“得心应手,趣自天成”(《宁波府志》)。局于四明(浙江宁波),教学为业,远近求学者甚多。作有《文王思舜》等琴曲。编有《梅雪窝删润琴谱》。明代刊传的《琴谱正传》、《杏庄太音补遗》等继承其传统,称“徐门正传”。

相关记载

《太音传习》

曲意/解题

按斯曲,乃古牧犊子所作也。犊子长为人牧,无姓名,行年五十而鳏居。因出薪于郊,见雄雉挟雌雉而飞,不觉意动心悲,仰天而叹曰,大圣在天,恩及草木禽獣,而我独不获焉。乃作歌曰,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兮于山阿,独我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柰何,嗟嗟暮兮可柰何。又云,枯杨枯杨尔生梯,我独五十而无妻。其辞哀痛迫切,其音怨怼悲伤,而凄惨之情,殆洋溢於徽律之外矣。

段标题

一、逰於江泽;二、行遇渔父;三、蒙世尘埃;四、鼓枻而歌。

《杏庄太音补遗》

曲意/解题

杏庄老人曰,屈原见放,行吟江濵,後人遂拟是吟。

段标题

一、逰於江泽;二、行遇渔父;三、蒙世尘埃;四、鼓枻而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