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5 14:00
泾州古城遗址位于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北,从商周时代开始,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并遗存大量文化遗址。泾州古城遗址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国家《文物保护法》保护。2012年6月初,网友给甘肃省省长刘伟平留言称,受国家重点工程西平铁路施工的影响,泾州古城的城墙已遭到破坏。
古城的南城墙,在今天的泾河北岸,北城墙紧靠泾党公路,其土崖剖面是人工夯筑而非自然黄土崖。再向北一里许,是彩门城,城墙、城壕保存完好。进了彩门城,才能进北门,北门之上的城楼,即安定城楼,泾州城最繁华、常用的门是安定城楼所在的北门。即从北塬进北门,而非今日想象中过了泾河进南门。古代泾水水量之大,今人不可想象,泾河之上是很难架起常年永固的大桥的。东城墙,在田家沟沟口,山上的城墙极其厚,依稀可辨。西城墙则更醒目,在城关中学之西,当地人在城墙上掘的窑洞还在使用。
这座城东西南北各长7里,周长28里,面积相当于今日县城未扩张之前的10个县城。从北魏、唐代的战争史记载中可以得知,城内人口最多时达30万人以上,军队约20万人。
古城的建城史从商周时代开始,商周时的盘顶子至今犹存,这是一座祭坛,商周时祭天之处。商周时的阮国、共国,在古城内有遗址,即共池,今城关中学内,文献多有记载。秦代遗物,分布在古城总面积的地下,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2005年大云寺遗址勘探结果显示,秦代瓷器残片、文化层丰富。西汉时,古城是临泾县县城。东汉时,安定郡因汉羌战争被迫从高平(今宁夏固原)迁至美阳(今陕西扶风)侨治18年。公元129年,安定郡因战争仍在继续而回不到高平,就设在临泾县城(今城关水泉寺),泾州古城从此成为岭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北魏,泾州古城的地位空前之高,泾州时领6郡17县(相当省级),泾州、安定郡、安定县三级衙门都设在古城内。
从商周至清末,泾州城仅在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至大历三年(公元768年)6年间被吐蕃占领,其余2000多年均未失陷,一直起着“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的国防重城作用。泾州和泾州古城“控扼两陲之咽喉,边衢之门户,壮西服而控远夷”。当西部势力占领泾州以西的国土,泾州城就是长安城和古中国西部最远的边陲重城。当中原势力达到河西乃至更西地域,泾州古城又成了离长安城、离朝廷最近的京畿之地。
泾州古城历史加上明代以后的今日县城历史,建城历史在3000年以上。2005年,古城内始建大云寺博物馆、城关镇政府办公大楼。近年,一批建筑相继落成,古城3000年历史已经合缝、复原。3000年泾州古城,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从东汉至明代,历史上的许多大事,都发生在泾州古城内外,正史均有记载。古城和历代许多皇帝、名人机缘难解难分。秦始皇过回中,就是过了这座城。汉武帝11次到回中(安定),不能不进这座城。十六国的几位帝王到泾州,肯定不回避这座城。隋文帝分舍利给大兴国寺,大兴国寺就在泾州城内。武则天建大云寺,大云寺也在城内。宋真宗、元世祖、元成宗、明孝宗都为泾州城内的水泉寺颁圣旨、敕赐碑文。在泾州任职的历代名臣武将如王茂元、范仲淹、滕子京的官府都设在泾州城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婚礼在泾州城内举行。李商隐登上安定城楼,徜徉回中牡丹园,写了千古名诗《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西平铁路是关乎到平凉人民的幸福路,可是国家文物局再三下达文件要求优化线路,不允许直接通过泾州古城,而施工单位怎么能不顾国家相关部委的要求,非得让铁路直接通过泾州古城,破坏丝绸之路上3000多年的泾州古城呢?”泾川县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魏海峰对于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表示不解,便联合其他知情人员,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给甘肃省省长刘伟平留言反映此事。“一条仅有2公里左右的铁路线,为什么就不能在古城外的山体打一条隧道通过呢?”
西平铁路是西安至平凉铁路的简称,全长263.1公里,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项目,由西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总体负责。2008年7月,西平铁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正式审批,并于同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西平铁路将连通宝(鸡)中(卫)铁路和在建的天(水)平(凉)铁路,把西安、宝鸡、天水、平凉等市连接起来,从而形成西部经济版图中重要的铁路运输骨架网,是一条大能力的便捷运输通道。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西部“大通道”,却因设计方案会破坏泾州古城遗址而未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无法继续施工。一方是国家重点工程,必须要按工程设计时限定期完工。一方是千年古城,文化遗址保护不容忽视。冲突,就由此而来。
已经停工的现场,张贴着各种文件的喷绘版,还悬挂了很多标语条幅。包括泾川县文体广电局的紧急停工通知和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关于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的各种回复意见。
泾川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长的刘鑫建称,泾川县文体广电局曾于3月份和5月份先后两次给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项目部发出紧急停工通知,但都没有效果。
泾川县文体广电局2012年3月30日发给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项目部的紧急停工通知提到:“泾州古城遗址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文物保护法》保护,根据有关规定,责令你单位立即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停止施工,并按照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对强行施工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你单位负责。”
然而,该通知没有得到施工方的重视,于是泾川县文体广电局于2012年5月5日,再次给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项目部发去紧急停工通知:“经多次督促停工无效,你部仍加紧施工至今,现已对‘泾州古城遗址’造成严重破坏,接上级紧急强令指示,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责令你单位立即在泾州古城文物保护范围内停止施工,撤出工队,否则将根据文物保护法相关条款予以处罚,对强行施工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你单位负责。”同样,再次紧急停工通知依然成为一纸空文,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项目部未予理睬。
除此之外,现场还张贴着一张泾川县文体广电局关于泾州古城遗址保护的值班表。上面详细写着值班负责人及轮流值班人员的姓名和举报电话,包括泾川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刘鑫建在内的三名值班人员正在现场看守。
虽然现场已经停止施工,但是部分已遭毁坏的古城墙仿佛诉说着当时痛心的一幕,力图阻挡机械进入现场施工的一排排石块,在已坍塌的城墙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2009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以(2009)902号函件形式,对西平铁路通过泾川古城的建设方案批复甘肃省文物局:“两条线路(南线、北线)均通过文物保护范围,特别是北线直接穿越古城内城,破坏了部分城墙,建议铁路线路选址在南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移出古城范围。”
2012年3月12日,国家文物局以(2012)138号函再次批复了甘肃省文物局《关于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通过泾州古城文物保护方案的报告》:“泾州古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你局所报西安至平凉铁路工程选线推荐方案(即ck方案)直接穿越古城,不利于遗址的整体保护,不同意该方案。请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调整设计方案,将该项目移出古城保护范围,另行选址建设。”
可以看到,国家文物局两次批复中均明确提出将该项目“移出古城范围”。而这两次批复文件的喷绘版也被泾川县文体局张贴在了施工现场的明显位置。
在张贴的国家文物局相关文件旁边,西平铁路泾川段施工方也贴出一张甘肃省文物局2006年12月13日印发的《关于甘肃省文物局同意新建西安至平凉线通过泾州古城的函》。函件中这样提到:“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请你局协调设计单位尽快提供有关图纸,以便我局尽早安排对铁路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和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和工程顺利开展。同时,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请将文物保护费用列入建设工程预算。”西平铁路建设方敢于强行施工的“底气”,或许就由此而来。
一方拿出的是甘肃省文物局2006年“原则同意西平铁路穿越泾州古城”的文件,另一方拿出的是2009年和2012年国家文物局“不同意该方案”的文件。双方的文件公示、标语横幅针锋相对,在这滑稽的场面下,西平铁路能否穿越泾州古城,就此僵持。
中铁一局西平铁路工程指挥部见到了该局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杰说:“国家文物局第一次提出西平铁路建设不能穿越泾州古城的函件是2009年12月11日,而西平铁路2009年1月1日正式开工,历时1年,重新调整设计方案不现实。”“我们只是施工单位,上级单位给什么样的方案,我们就将路修到哪里。虽然国家文物局先后两次提出将项目移出古城保护范围,但我们对此毫不知情,也没有相关人员给我们通知此事。”李杰说。
李杰说:“泾川县文体广电局第一次发的紧急停工通知送到了我部下属的第三项目部,没有送到我们指挥部,我们对此不知情。后来的‘再次紧急停工通知’发来后,泾川县文体广电局工作人员就开始阻挡项目继续施工,我们才对有关情况得以了解。”
据李杰介绍,西平铁路泾川段项目已经修建54.56公里,投入3亿元左右。泾川县城关镇兰家山至水泉寺段引发矛盾停工后,经过多家单位协商决定,按照各自的渠道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除此之外,李杰也有自己的疑惑:“西平铁路是国家重点项目,泾川县文体广电局没有权力发来紧急停工通知。至于是否涉及到文物保护,我们对此并不了解,上级单位到目前为止没有告知我们要改线重修。”
“西平铁路泾川段开建以来,甘肃省、市工作组先后10余次莅临现场办公、指导工作,期间并没有人提出项目建设破坏了文物遗址的事情。”李杰说。
从西平铁路泾川段开建至今,泾川县委县政府对铁路建设全力配合的同时,也在竭尽全力保护文物遗址。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表示, “这次修建西平铁路我们也曾经拿出了‘隧道通过’、‘下沉式’等方案,力求最大限度保护泾川文物遗址,由于各种原因未果。”李全中很为难。“西平铁路是国家重点项目,建成后运量大且货源集中,是兼顾部分省际交流及地方客货运输的铁路。作为地方政府,我们在项目开建后积极协调土地方面的问题,同时要求县文化部门做好相关文物保护工作。但从目前来看,当铁路建设与文物保护相冲突时,县政府相关部门就要履行文物保护职责,要求西平公司停止施工。”
2012年6月6日晚,泾川县召集县直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并拿出了关于保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与保护文化遗址的意见。 泾川县明确表示,要积极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保护泾州古城遗址。妥善处理项目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既保证国家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又确保历史文物遗产得到保护;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文物部门意见。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履行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保护职责,做好泾州古城遗址文物保护工作;第三、积极汇报衔接,落实国家文物局批复精神,调整设计方案,选择既保证西平铁路顺利通过,又使文物得到保护的方案。
6月7日晚,泾川县已向甘肃省重大项目办公室及平凉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汇报,请求甘肃省重大项目办公室协调国家、甘肃省文物部门及西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勘探,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相关意见和请求,泾川县还将尽快向甘肃省及国家文物局上报。
西平铁路泾川段存在的另一个隐患,可能会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在不仅是涉及文物保护的问题,更重要的铁路建设中是否充分地考虑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说,泾州古城历史上属洪涝多发区,从目前铁路建设情况看,工程建设会给城北防洪形成明显的隐患。“我们正在向甘肃省重大项目办公室及平凉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汇报,希望各方高度重视洪涝灾害的问题,从工程技术角度尽量避免和消除隐患存在,从根本上提高防洪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