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09:20
洪庙港,上海市奉贤区夹塘地区河道,1968年冬凿浚时,取名“红卫港”。但因其南段系由洪庙港古道整治、拓浚而成,口碑仍多称其旧名洪庙港,鲜谓“红卫港”。1994年,市地名办公室将红卫港更名为洪庙港。
洪庙港,起于奉新港~迄于人民塘随塘河,全长10548米,河底高程0.05米,河底宽10.15米,边坡比值1:2(一说里护塘以北段底高程-0.5米,底宽15米,里护塘以南段底高程0米,底宽10米,边坡均是1:2)。流经头桥镇区、头桥戴家村、新亚村、洪庙洪西村、衢庙镇区、洪庙朱新村、市属五四农场境。
洪庙港,系1968年整治拓浚3条(段)历史的河道和1972年向南延伸开挖一段新河而合成的县级河道。西北起头桥东街奉新港,东南流至洪庙,越东沿塘河,穿里护塘,折而直南流,越友谊河,又南径人人民塘随塘河。全长10548米,其中,自头桥东街至今头桥镇幸福村盛家桥河段,前身为头桥港之一段;盛家桥至洪庙里护塘段前身为无名小浜;自里护塘迤南至友谊河段,前身为乡村河道洪庙港(建国前的“红庙路港”古道);友谊河又南,为市属五四农场实地开挖河段。
洪庙港水位(以奉城水闸观测资料为代表),最高水位4.2米,出现日期是1963年9月13日;最低水位1米,出现日期是1967年3月19日。在2.50米高程常水位时槽蓄容量40.13万立方米,集水面积21.14公顷。
奉新港,清时浑称“头二三桥港”,民间曾呼为“南北塘”,因其为连接奉城、新场两大名镇的黄金水道而后俗称奉新港,民国时期始正式用奉新港河名。受益农田面积1186.87公顷,可通航40吨级船只,是奉贤县“东乡”地区水运进出黄浦江的主要航道和自县外引淡水的骨干河道之一。河底高程0米,头桥镇以北段底宽15米,头桥镇以南段底宽10米,全线边坡均为1:2。
新朝河,在奉城镇头桥社区 ,北南向河道,起于北宋河,迄于朝阳村6组,河道全长5.87公里,1994年12月分2期实地开挖,土方54万立方米。
东沿塘河(里护塘随塘河),西起奉城白衣聚以东的浦南运河,东终四团五墩,全长9000米,分别列为奉城镇、洪庙镇、四团镇的镇级河道。奉城镇境内的东沿塘河今仅有380米长,其余都已辟为浦南运河段。西沿塘河东沿塘河1994年以前统称沿塘河或钦公塘(俗称)沿塘河,无东、西之别。古道西起唐家埭东南,沿皇祐里护塘走向东行,历今新寺、钱桥、塘外、奉城、洪庙、四团6个建制镇境,终于四团五墩涵水庙与南汇浦东运河相接,全长约31公里。里护塘始筑于宋代。明成化八年(1472年)里护塘大修筑时将奉贤境内部分塘段位置内移;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奉贤县境内里护塘又历一次较大修筑。始成于何时无考,且也未寻得建国前的疏浚记载资料。此河原可使4.6万亩农田受益,现已减。通航能力亦逊昔时,钱桥至奉城段仅能通行10吨位船只,白衣而东,尚可使25吨位船只通行。
浦南运河,奉贤县浦南运河(1994年前称浦东运河)系建国后分多期(次)开挖合成的东西向骨干河道。位于县域南北境的中部,横贯奉贤区东西向的全部。西起奉(贤)金(山)界河龙泉港,东至县境东陲大泐港北口。流程历庄行、南桥、江海、光明、青村、奉城、洪庙、四团、平安、邵厂9个建制镇境域,连接庄行、县城、青村、奉城、洪庙等主要城镇,串汇全县16条纵向市、县级河道中的15条。全长40公里。从1958年首次开挖至1977年终全线贯通,前后经历19年,开挖土方近900万立方米。
北横河,在奉贤区东部四团镇,西起于镇北村,东至砂碛村接大泐港,河道全长 7.50公里,开挖于 1977 年。
中横河,在奉贤区东部四团镇,西起于朱新村,东至红卫村接大泐港,河道全长 7.50 公里,开挖于1980 年。
南横河,在奉贤区东部四团镇,西起于朱新村,东至邵靴村接大泐港,河道全长7.50公里,开挖于1976年。
友谊河,西起奉城一致村南端的东门港,迤东于平安乡前哨村入大泐港,东西亘长9.85公里。原是解放前沿海圩圈小河沟,解放初进行疏理。现为五四农场与本县奉城、平安乡界河。今奉城乡境内段已筑拦腰土坝3座,格河床为精养渔塘,西口已与东门港水隔绝。
人民塘随塘河,东西向的县级河道。系1955~1960年分段兴筑人民塘时,为供筑塘取土而设计开挖,各段首尾相接通成一河。其河西口原来位于柘林镇夹路村东南的西湾路底。1960年冬人民塘随塘河通河终成时,除有旧焦墩港、旧南门港汇入外,无其他河道交越或汇入。因西湾路底至金汇港的随塘河段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填平,故第二次全县水资源普查时,定人民塘随塘河为西口起金汇港东岸。东行,先后汇星火南北河、青年河、焦墩港、越南门港,汇东门港、洪庙港、三团港又东越中港,汇大泐港,终于奉南界。县内长度为23565米。
洪庙港,系1968年整治拓浚3条(段)历史的河道和1972年向南延伸开挖一段新河而合成的县级河道。
红庙路港在民国37年(1948年)1~3月的“开河运动”中曾全段疏浚。友谊河以北段,前身是古头桥港和旧洪庙港等三段旧河,皆曲狭浅小,且为里护塘所隔断。建国后,于1956年2月17日至同年3月10日疏浚红庙路港,计投用劳力7.11万工日,挖土方24.5万立方米,断面为河底高程1米,底宽4米,边坡1:2。该工程国家拨补助经费2万元,集体自筹资金3万元,直接受益农田面积400公顷。并正式改称为“洪庙港”。但其北口仍止于里护塘外脚,仅赖过塘涵洞与塘内沿塘河相通。
1968年冬,对此3条(段)旧河道一并进行整治、拓浚,并打通里护塘,使塘内、塘外河段一脉相通。工程与奉新港疏浚同日开、竣工,计投用劳力34万工日,挖土方72.6万立方米。河道断面规格为头桥东街至里护塘段,河底高程一0.5米,底宽15米;里护塘至友谊河段,河底高程0米,底宽10米,全河边坡均为1:2。因其属“文化大革命”年代开挖拓浚,故正式命名为“红卫港”。1972年,市属五四农场以河底高程0米,底宽10米,边坡1:2的断面规格,将“红卫港”自友谊河实地开挖延伸至人民塘随塘河。
1992年春,对洪庙港(时仍称“红卫港”)中的北起洪庙水闸,南至友谊河的区间河段,实施主河疏浚、沿岸土地平整和调整沿河两岸农田水利结构的洪庙港南段综合整治工程。1992年1月13日开工,同年4月12日毕工,共疏浚洪庙港4750米,两岸配套河1010米,合计挖土方10.67万立方米;填平沿线废沟浜50条段、合计长度5152米,从中找回土地5.68公顷;平整两岸水渍低洼田27块、合计面积4.42公顷;调整、新建两岸田间大明沟44条,合计长度8030米,挖土方3.05万立方米;拆除沿线12处支河坝障及5座灌溉泵站引水口坝障。工程决算总投资38.05万元,由县财政拨付。
洪庙港现仍为县级河道。在里护塘外侧河上建有1座套闸和翻水站,以调节、控制夹塘地区河网水位。受是河裨益的农田面积1280公顷,并可通航40吨位船只。
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初,五四农场又将“红卫港”自人民塘随塘河渐次开挖至团结塘随塘河(长1900米),第二次全县水利资源普查时,不将其列入洪庙港之列,而以“洪庙港延伸”之名,定为场级河道。
集成套闸,通称洪庙套闸。位于里护塘外侧,今洪庙镇街区西廓的县级河道洪庙港上,1969年10月动工兴建,1971年1月建成。其主要功能是为东南片夹塘地区蓄水、排水和航运。设计最大排水流量19立方米/秒,通航能力70吨。集成套闸闸孔宽6.5米,内闸首底板高程-0.50米,闸墩墙顶高程4.0米,闸门为钢木结构一字门,采用卷扬机启闭。外闸首底板高程也是-0.50米,结构简单,仅建门墩墙,置混凝土人字门,用手动绳索绞盘启闭。利用内、外闸首之间的一段河道为闸室,长120米,两岸筑砌石护坡以遏坍岸。鉴于其时奉贤县尚未设置县级水闸管理机构,拟由集成套闸统管夹塘地区由县水利部门兴建的各水闸、翻水站,故于内闸首东北侧置管理区,建平房3幢,作为工作、生活等用房和仓库,并筑围墙和绿化等。整个工程共投工近1万工日,完成土方约1万立方米、石方800立方米、混凝土方500立方米;耗用水泥250吨、钢材40吨、木材60立方米;工程投资14万元。20世纪80年代初,集成套闸内闸首闸门改建为直升式平面钢闸门,采用2×8吨绳鼓式启闭机,配动力7.5千瓦电动机1台操纵启闭;并将外闸首混凝土人字门改建为金属人字门,改手绞启闭为电动拉杆启闭。集成水闸2001年仍在使用,但自1992年以来,不时有较大维修。
红卫港(洪庙港)水闸,位于市属五四农场境内红卫港(洪庙港)南口人民塘上,1976年7月建成,主要功能为东南片夹塘地区(人民塘五四垦区)向南侧区域排水。单孔,孔宽6米,闸首底板高程0米,闸墩墙顶高程5.2米,设计最大排水流量18立方米/秒。用工1.72万工日,完成土方2.5万立方米,石方、混凝土方1400立方米,工程投资22万元。由五四农场自建、自用、自管。虽未正式报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鲜见其运行。
洪庙港,起于奉新港~迄于人民塘随塘河,全长10.548公里,河底高程0.05米,河底宽10.15米,可航40吨位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