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0 22:07
济南西部新城东起二环西路高架,西、北至黄河,南至五峰山,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是中国环渤海地区南翼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区域核心——济南市的三大新城区之一。新城由以济南西站片区、大学科技园和济西国家级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三大功能板块组成。
西进战略缓缓拉开帷幕,新的城市发展制高点正逐步形成,高水准的前瞻规划、现代化的建设理念、开放性的城市设计 ,让这座新城散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比肩国际水准的规划,正精心打造着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交易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总部中心;腊山湖公园、长清湖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灵山秀水间一土一木间都散发着浓浓的自然气息,充满经济活力、人文魅力、生态引力的西部新城将成就“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
交通畅达的动力之城
时空因速度而改变,生活因畅达而从容。城区内约450公里纵横交错的内部主次干路系统与济菏高速、京福高速、京沪高速、104国道、220国道,以及2011年通车的京沪高铁等外部交通构成了畅达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15分钟内可到达老城中心,30分钟可到达机场,一个半小时可到达北京,两个半小时可到达上海。
配套完善的魅力之城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济南西部新城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共建成主次干道约200公里,各类管线同步下埋,变电站、热源厂、污水厂等城市配套已陆续建成运行,学校,医院、文体中心等公共配套将相继完善并日益成熟。
生态宜居的低碳之城
济南西部城区自然环境优美,有天下第一山——泰山山脉的余脉、五峰山、莲台山和北大沙河、长清湖、玉符河、腊山公洪河、小清河等,山水资源丰富,占地5000亩的园博园、33平方公里的国家湿地公园更是形成了西部城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亮点。
以“低碳、环保,生态、节能”为新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理念,在新城建设中,我们充分结合工程建设,运用了太阳能、绿色建筑、建筑节水、智能化管理等多项生态节能环保科技成果,更是为新城居民营造出了低耗高效、阳光健康的一流城市居住环境。
和谐隽永的文化之城
城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浓厚,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6处,市级16处,是山东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兴福寺、灵岩寺、齐长城、齐鲁碑林、汉代石室孝堂山承载着济南的悠久历史,崮云湖、五峰山、莲台山展示着让人流连的自然之美。
以“展示齐鲁文化内涵,彰显泉城特色”为新城建设的文化思维主调,在新城建设中,我们充分结合实际工程建设需要,吸收高端文化资源,将文化因素渗透到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去,通过规划方案、建筑单体、街头小品以及活动展示等各个方面展现齐鲁文化风貌、彰显魅力泉城特色。按照这一理念,我们规划建设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全民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等硬件文化设施,同时将在区载内整合省、市、区级的文化艺术院团,各类演出将大大提升区域的文化气氛。
活力丰沛的产业之城
济南西部城区将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贸会展、商业金融、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其中,济南大学科技园以创意研发、教育培训、高端居住等产业为主,将打造现代高效的开放型教育园区和创新研发基地,繁荣的西部城区商贸中心,生态环境优美的低密度居住区与休闲区 ;济西湿地公园将围绕国家湿地公园、全民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的落地,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西客站片区将以“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为发展目标,以商业、金融、会展、文化、交易、总部经济为主,发展现代服务业。
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片区建设是带动西部城区乃至整个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对作为经济强省省会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牢牢把握京沪高铁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把西客站片区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它作为全运会后拉动全市投资增长、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西客站片区的开发建设。
京沪高速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的贯通对于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而济南西客站作为京沪高铁上的一颗“明珠”,对于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也同样深远和重大。多年以来,受基础条件、区位规划等因素影响,总面积达151.48平方公里的槐荫区发展受到极大制约。“有铁路没有车站,有机场没有民航,有黄河没有大桥”是槐荫区基础现状的真实写照。
随着济南西站片区建设的加快推进,槐荫区迎来了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目前,西客站片区大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槐荫区按照市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协调配合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两片、两线、两点、两纵、两横”基础设施建设,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西客站片区融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城郊型城市综合体等为一体,是泉城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象征。在西客站片区中,大量闲置资源将被直接激活,城市生活的各种要素将以一种崭新的空间秩序重新展现,相互依存和促进,形成一个复合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济南西客站建成后,将为济南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交通、地产、城市建设、社会生活等发展带来新的难得契机。同时,济南西客站周围将建设济南最大的物流园区,极大改善当前济南西部相对落后的状况。
济南西站枢纽建设将率先引爆区域房地产开发热潮。根据有关规划,济南西站区域将率先发展金融服务和商业会展等核心产业,利用5到10年时间,精心打造核心区总部街、金融街、会展中心、文化休闲街和专业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全力构建济南门户HBD(枢纽商业区)。西客站片区将建成济南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复合式、超大型城市综合体,成为带动西部城区乃至整个济南经济腾飞的动力引擎。
济南西站片区,东至二环西路,南至津浦铁路,西至济西编组站,北至小清河,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总建设规模约5000万平方米。按照规划,西客站片区中心区东到二环西路,西到京福高速公路,北到小清河,南到腊山分洪河,规划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总建设规模约3000万平方米。西客站片区将形成“一站、双轴、三心、多组团”的城市发展空间结构,“一站”即济南西客站及其核心地区,“双轴”是指东西向的公共服务发展轴和南北向的腊山河生态休闲景观轴,“三心”是指综合枢纽中心、文化艺术交易会展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多组团”是指多个综合功能组团。其中,核心区6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1800万平方米,京沪高铁五大始发站之一的济南西站,就位于核心区西部。该区域将依托交通枢纽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商业商务中心,自西向东形成站前商务区、文化会展商务区和商业商务区三大功能区,构建西部新城城市综合体。
济南大学科技园东起京福、京沪高速公路,西、北至济菏高速公路,南至崮山镇以南一带山体,总规划总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9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大学科技园将形成“一轴、两心、多组团”的城市发展结构,一轴即沿大沙河的生态景观轴,两心即依托园博园形成的现代产业核心和依托文化创意形成的综合功能中心,多组团即高校、居住、研发产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多个功能组团。目前,园区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并已吸引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18万师生入住,园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及会议会展等产业日趋成熟,14万平方米的数娱大厦投入使用,8万平方米的学生商业街建成,占地5000亩的园博园已开园纳客,四星级名仕学府酒店、园博园度假酒店、国际会展中心相继运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重建暨文化创业产业区项目、奥特莱斯综合体、龙湖睿城综合体、银座商业中心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城市配套功能将不断完善。大学科技园区逐步成为具有高教科研、生态居住、商业流通、商务办公、旅游服务、文化产业等功能的城市新区。
济西湿地公园东到南水北调东线引水渠,西到高怀路,北到玉符河南河岸线,南到冯庄村与老李村间道路,总面积约33.4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工程11.3平方公里,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功能分区。在立足保护湿地生态的基础上,湿地公园将发展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生态环保,打造济南的生态文化教育休闲区,打造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乐园,提升城市品质。济西湿地公园已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是江北最大最具特色的湿地公园。计划2013年10月对外开放。
西部城区规划建设用地约450平方公里。按照总体规划,将形成以金融、商务、商业、会展、文化、旅游、高教、科研、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导的综合性生态新区。
西部城区由以济南西站片区、大学科技园、济西湿地公园为核心的三大组团构成,其中规划建设用地约450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空间资源极其充裕。空气质量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绿化率较高。黄河、玉符河等水资源丰富,生态和谐宜居;京福高速、济荷高速、220国道、104国道等多条快速交通通道在这里穿过,交通条件优越;大学园、园博园、高铁站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为西部城区发展拉开了序幕。
今后五年全区要以建设经济强区、现代新区、文化名区、宜居美区为主攻方向,并提出了打造“文化新高地”的新口号。
据了解,近年来,槐荫区一直致力于打造三大片区。“三大片区”就是把槐荫151平方公里划分为3个50平方公里进行打造。济南西站片区约50平方公里突出“新”,着力打造“活力新区”。京沪高速公路以西约50平方公里突出“水”,着力打造“生态片区”。二环西路以东约50平方公里突出“特”,着力打造“特色街区”。三大片区是槐荫西部新城的主要框架,也被赋予了“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的定位。但是三“新”之外,又添一“新”即“文化新高地”。
今后五年,全区将以多个文化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演艺、动漫、美术、出版、影视等文化产业,并力促文化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休闲等产业的有机融合,努力建设现代文化名区。
21世纪城市发展论坛亮相泉城
2010年9月17日,21世纪城市发展论坛在山东大厦金色大厅举行。论坛围绕济南城市建设实际,通过高层专家的演讲和对话,深入诠释新城市化内涵,对济南市新城规划建设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探讨。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规划局,济南市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共济南槐荫区委、区政府,中共济南长清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济南西部新城与新城市化”。论坛设立了主题论坛和两个对话式分论坛,通过回顾、展望济南城市变迁和发展,论坛从城市规划、产业培育、城市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现代新城区发展的趋势和模式,为济南城市新区建设出谋划策。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新加坡大学建筑系咨询委员会主席刘太格,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兼创意院院长、上海世博会总设计师吴志强,中国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潘知常等高层专家,围绕新城建设与发展模式选择、城市新区建设与产业培育、高铁背景下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周边城市产业发展合作与展望等多个热点话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和论述。
山东浙商大厦落户西部新城
山东浙商大厦是济南西部新城的地标性建筑,由现代联合集团投建。作为山东浙商总部基地的首期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主楼3.6万平方米,共21层,作为高端写字楼,为在山东的50万浙商服务,成为浙商的创业之家。
山东浙商大厦的主楼为高端写字楼,建成后将成为驻鲁浙商的创业创新之家;裙楼为浙江名特优产品展销中心,致力于打造“山东浙商中央商务区”和“浙江名特优产品全国流通中转站”的“大物流”概念,预计开放后,年成交量将达到百亿元。
山东浙商大厦是促进鲁浙两省文化和信息交流、共建的互动新平台,其建设和运营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对称,为连接鲁浙两省经济合作与交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山东浙商大厦内还设立了山东省各地市政府招商接待中心,旨在通过省会的辐射力吸引省内各地方政府招商信息的汇聚,使浙商优势资本、技术与政府招商达到无缝对接。
2019年,济南槐荫区委副书记、区长朱玉明现场表示,浙商大厦在2005年就正式开工建设,证照齐全、手续完备,但因为资金跟不上,就边建边停,一直建设没有完成,没有验收,没有投入使用。
核心区将依托全运会和园博会,建设济南新城市文化中心,并通过举办2013年中国艺术节的契机,带动起整个西区核心区文化中心的发展,济南西部将迎来经济发展的春天。
按照规划,在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建设的济南市文化中心将成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主场馆。济南文化中心包括6万平方米的大剧院、4万平方米的图书馆、1.5万平方米的美术馆、1.5万平方米的群众艺术馆以及2万平方米的公共配套设施。其中,大剧院将设1600座的歌剧院、1500座的音乐厅和500座的多功能厅等。
济南文化中心的设计方案从全球范围内进行征集,共有十几套方案进入初选,进入最终评审阶段的方案有三套,其中设计师保罗·安德鲁的方案胜出。记者了解到,有关方面将与保罗·安德鲁的设计团队做进一步沟通,进行优化、完善,为项目实施创造条件。
据悉,济南文化中心选址在槐荫区段店镇大饮马村,该位置是西客站核心景观轴和腊山景观带两条城市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据济南市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济南文化中心年内开工,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剧场等,建设规模约7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济南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另据了解,近日,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片区会展中心效果图正式公布。根据计划,该会展中心将于年内开工,2013年竣工。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济南西部新城举办,借这个契机,槐荫区将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文体阵地建设,推动槐荫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打造文化槐荫品牌。
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和基本建成综合文化站5个、规范化社区文化中心9个、规范化农村文化大院17个。到2012年,该区将再建成规范化街道综合文化站3个,规范化社区文化中心13个,规范化农村文化大院9个,力争到2013年5月底,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