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2 08:28
浙南闽语,狭义上指分布于浙南的闽南方言,广义上指浙南的所有类型的闽语,主要分布在浙南(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洞头区、平阳县、苍南县、龙港市,浙江省台州市下辖的玉环市、温岭市石塘镇),由于人口流动向北扩散至浙北苏南(浙江省杭州市留下镇、浙江省湖州市下辖安吉县、长兴县以及江苏省宜兴市南部)部分区域,向南扩散至闽北(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福鼎市和霞浦县)部分区域,成为这些地区区域主要通行的语言。
浙南闽语不仅具有闽语的一般通性,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复杂的文白异读。有许多字读书时是一个音,说话是另一个音。文读音受官话的影响接近北京音,白读音是本地原来的音。两种音各成系统,互相对应。福建许多方言是这样,浙南闽语也一样。
闽南话传入浙南、闽东地区后,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受周围方言浙南瓯语和闽东语的影响,与闽南本土的闽南语形成一定差别,体现于借词一方面,借用了一部分瓯语词和闽东语词。浙南人习惯把这种方言称为“福建话”,闽东人则称“下南话”。现代的浙南闽语的闽南语与闽台片的闽南语相比较,主要是入声韵尾的合并和退化,以及借词方面的差别。浙南闽南语是典型的泉州府城腔,与泉州话高度相似,能无障碍互通。
从苍南的几大姓氏的迁徙历史看,唐、五代、南宋、明末、清初这5个时期,有大量的闽南人(主要是莆田、南安、永春、晋江、安溪、惠安、同安等地)迁徙到浙南的苍南、平阳、洞头、玉环一带以及福建东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带。在浙南与闽东地理交接处形成了闽南方言岛群,岛群内的闽南方言沿海分布、断续相连、相邻成片,处于不同语言不同程度的包围之中,在与闽东语、瓯语等多种方言的接触、竞争、交融下,逐渐演化成浙南闽语。
浙南闽语与福建本土的闽南方言有着很强的同质性。在语音方面,从声母来看,保留了十五音系统;从韵母来看,有丰富的鼻化韵母;从声调来看,上声分阴阳、去声不分阴阳的调类划分与泉州话相似。在词汇方面,从词源来看,保留着古越语词、古吴楚语词以及大量的古汉语词;从词形来看,与普通话相比,构词词素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从词义来看,有许多与普通话词形相同,意义不同或意义范围不同的词语。在语法方面,从词法来看,构词方式多样,利用同字重叠、同素逆序、文白异读等方法;从句法来看,句式上有着同闽南本土相同的“有无”句、“来去”句、能愿句、被动句、处置句等句式。
一词头“咉”
“咉”[ng]用在单音节称谓名词或单音节人名前面。如:
●称谓名词前: 咉公 咉妈 咉哥 咉姊
●人名前面: 咉彬 咉杰
二词尾“头”
① 放在人物后面,有为首的意思。如:●囝仔头 和尚头 贼头
② 放在物体后面,表示该物是块形的/短的。如:●裤头
③ 表示词类的改变,和前面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组合成名词。如:●看头 苦头
●日头 菜头
三词尾“仔”“子”“孧”
① 仔[ga~]
●桌仔 椅仔 ●裙仔 新妇仔 ●兄弟仔 ●山头仔 美国仔
等等 等等
② 子[zy][zi]
●鱼子 虾子 石头子 ●窗子
③ 孧[liu~]
●桌仔孧 椅仔孧 囝仔孧
四形容是程度表示方法
① 在形容词前加“蛮”“真”“一真[zie zin]”。如:
●这个人蛮好。●这个人真好。●这个人一真好
② 在形容词前加“显[hian]”。如:
●好显 大显 好看显
●甜显甜 水显水[sui]
●水,水显,水显水(形容该女子十分漂亮)
③ 在形容词前加“棺材”“死人”。如:
●棺材好 死人好
浙南闽语有5个声调,列表如下:
序号□ 调类□□调值□□□□ 例□□□□字
□① □□阴平 □□44 □□□□诗梯方高开猪婚三
□② □□阳平 □□24□□□□时题穷寒食罚月合
□③ □□阴上 □□53 □□□□使体口女识发急割
□④ □□阳上 □□31 □□□□是士妇厚近似父后
民国14年(1925)问世的《平阳县志》卷十九,把当时全县方言分成5种:瓯语、闽南语、蛮话、金乡话、畲家话。其中分布最广、讲的人最多的是“闽南语”,其次是“蛮话”、“瓯语”,再次“畲家话”“金乡话”,传入浙江南部后,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周围方言特别是“瓯语”的影响,与福建南部的闽语已有一些差别。
平阳县境内的浙南闽语,主要分布在鳌江中上游山谷地区(水头镇、腾蛟镇、山门镇、麻步镇、凤卧镇、南麂镇、青街乡、闹村乡等),使用人口约有24.3万人。
苍南县于1981年从老平阳县析出,境内的浙南闽语,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南部(闽南语,分布于灵溪镇、矾山镇、桥墩镇、马站镇、藻溪镇、赤溪镇等;蛮话,分布于钱库镇、炎亭镇等),使用人口约有57.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54.4%。
洞头区境内的浙南闽语,“洞头话”主要分布在洞头列岛的洞头、半屏、南策、大瞿、胜利岙、花岗、青山等岛和霓屿岛的东半部、状元岙岛的南北两小部分(北岙街道、东屏街道、元觉街道等),使用人口约有7.3万。
玉环市境内的浙南闽语,主要分为两种:“坎门话”主要分布在坎门渔区(坎门街道等),其语音舒缓、鼻音重;“平阳话”分布在古城、陈屿、普青等地(大麦屿街道等),与坎门话同源异流,且尾音略上升,并常带拖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