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8 12:24
浮叶慈姑(Sagittaria natans Pall. )是一种泽泻科慈姑属类植物,多年生水生浮叶草本植物。叶基生,沉水或浮水,沉水叶叶柄状,浮水叶线形,披针形、心形或箭形,基部裂片耳状,短于顶端裂片,叶柄长度常因水的深浅而异;花单性,稀两性,花序总状,花序梗长度因水深浅而异,披针形,离生,萼片卵形,花瓣白色,倒卵形,花药黄色;瘦果两侧扁,窄倒卵圆形;花果期6-9月。
多年生水生浮叶草本。根状茎匍匐。沉水叶披针形,或叶柄状;浮水叶宽披针形、圆形、箭形,长5-17厘米;箭形叶在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顶裂片长4.5-12厘米,宽0.7-7厘米,先端急尖、钝圆或微凹,叶脉3-7条,平行,侧裂片稍不等长,长约1.2-6厘米,向后直伸或多少向两侧斜展,末端钝圆或渐尖,叶脉3条;叶柄长20-50厘米,或更长,基部鞘状,下部具横脉,向上渐无。花葶高30-50厘米,粗壮,直立,挺水。花序总状,长5-25厘米,具花2-6轮,每轮 (2- 3)花,苞片基部多少合生,膜质,长约3-10毫米,先端钝圆或渐尖。花单性,稀两性;外轮花被片长3-4毫米,宽约3毫米,广卵形,先端近圆形,边缘膜质,不反折,内轮花被片白色,长约8-10毫米,宽约5.5毫米,倒卵形,基部缢缩;雌花1-2轮,花梗长0.6-1厘米,粗壮,心皮多数,两侧压扁,分离,密集呈球形;花柱自腹侧伸出,斜上;雄花多轮,有时具不孕雌蕊,雄蕊多数,不等长;花丝长约0.5-1毫米,或稍长,通常外轮较短,花药长1-1.5毫米,黄色,椭圆形至矩圆形。瘦果两侧压扁,背翅边缘不整齐,斜倒卵形,长2-3毫米,宽1-2.2毫米,果喙位于腹侧,直立或斜上。花果期6-9月。2n=22。
若简略介绍则为:多年生水生浮叶草本。根状茎匍匐。沉水叶披针形,或叶柄状;浮水叶呈长椭圆状披针形,叶端钝而具短尖头或渐尖,基部叉开呈箭形,全缘,5~7条平行脉直贯叶端,叶柄长短视水的深度而定,基部扩大成鞘。聚伞式小圆锥花序挺出水面,花白色,花瓣倒卵形。花单性,稀 两性;瘦果两侧压扁,背翅边缘不整齐。夏秋之间开花结果。
生于池塘、水甸子、小溪及沟渠等静水或缓流水体中。海拔50-650米的地区。性喜温湿的气候,对水体环境适应性较强。常可在野外池塘和沟渠中找到。花果期7~8月(东北)。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原苏联、蒙古、欧洲亦有分布。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现有引种栽培。
以分株繁殖,选择无病虫害的球茎用刀切下芽,保留一定的营养体,并清除伤口的分泌物,苗床育苗,保持20℃,水位1~3cm,20天左右顶芽开始萌动生根,即可移栽定植。也可用种子繁殖。
浮叶慈姑的草药和根部可以用于药品制作。其根部可用于治疗狂犬咬伤,采用外敷方式可用于治疗疮疡疼痛。草药全部分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并可用于治疗黄疸、瘰疬、蛇咬伤等疾病。
浮叶慈姑的株型优美,是北方水景建设的良好品种,可用于水景的绿化。也可点缀园林水景。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版)》,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由于浮叶慈姑遭到过度挖掘和无节制的破坏,其野生种群面积大幅度减少。
浮叶慈姑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采集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要采集该植物,必须先得到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然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也需要得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的批准。此外,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对经营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