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荩草

更新时间:2024-10-02 19:00

海南荩草,(Arthraxon castratus (Griff.) V. Narayanaswami ex Bor),是禾本科荩草属的植物。秆下部平卧地面,具多节,节易生根,多分枝,叶鞘短于 节间,密被疣基毛;边缘有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抱茎,两面密被疣基毛,边缘具疣基毛达顶端。先端尖,上部沿主脉疏生短刚毛,边缘膜质,被毛;内稃长为外稃之半;鳞被厚膜质,柄被白色柔毛,有时顶端仅存微小颖的痕迹。秋冬抽穗。生于山坡干旱向阳处。

形态特征

一年生。秆下部平卧地面,具多节,节易生根,多分枝,秆高约60厘米。叶鞘短于 节间,密被疣基毛;叶舌长约0.5毫米,边缘有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抱茎,两面密被疣基毛,边缘具疣基毛达顶端。

总状花序长3-4厘米,2-4枚呈指状排列于秆顶;总状花序轴节间长3.5-4毫米,与总状柄均被白色柔毛。无柄小穗长4-5毫米,稍两侧压扁。基盘长约0.5毫米,疏被短毛;两颖近等长或第二颖稍长,近革质;第一颖卵状长圆形,先端尖或撕碎,边缘包围第二颖1/3,具6-7脉,在中部以上具数行硬疣基毛,边缘的疣基毛基部显著突起呈乳头状;第二颖舟形,先端尖,上部沿主脉疏生短刚毛,边缘膜质,被毛;第二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约3.5毫米,稍短于第一颖,边缘具脱落纤毛,先端浅2裂;第二外稃披针形,长约3.5毫米,基部有一膝曲扭转的芒;芒长约1.2厘米;内稃长为外稃之半;鳞被厚膜质,长约0.5毫米;雄蕊3,花药长1-1.3毫米。

有柄小穗退化仅剩一长约2-2.8毫米的柄,柄被白色柔毛,有时顶端仅存微小颖的痕迹。染色体2n=16(Mehra&Kalia,1974),36(Gould&Soderstrom,1974)。秋冬抽穗。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物种信息)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干旱向阳处。

分布范围

产于海南;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越南南部、斯里兰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