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2 11:43
实验二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是1100吨级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船,1979年由广州造船厂建造。主要用于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等有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和海洋工程环境与井场、管线工程调查。船长68.45米,船宽10米,吃水3.65米,最大航速11.5节,续航力5000海里,定员70人。
2024年1月,福建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集美大学接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实验2”科考船。
据介绍,“实验2”科考船后续将转移至位于厦门十里长堤附近的集美大学水上训练中心。学校将把该船打造成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等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提高海上专业相关课程实训教学水平,继续为我国航海科教事业发挥余热。同时,“实验2”科考船还将面向社会开放,并成为青少年航海科普基地。
主要用于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等有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和海洋工程环境与井场、管线工程调查。
“实验2”号 船长68.45米,船宽10米,吃水3.65米,双主机,1100匹马力×2,可调螺距桨,最大航速11.5节,续航力5000海里,定员70人。
该船拥有先进的DGPS差分定位系统,多波束地貌仪,风浪自动补偿测深系统,反射、折射地震探测系统,电火花阵列装置,海洋重力,海洋磁力,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等调查设备。新配的4支大容量枪阵,充气时间由原来120秒提高到80秒,深地震测线的炮点更为密集,能量更为充足,有效地提高了海洋深部结构探测的精度与分辨率,为共享航次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平台保障。
2013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2”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出航,执行国家基金委南海北部地球物理共享航次,常态化考察西沙-中沙海域。该航次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海洋所、地质地球所、半导体所以及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20多名科考队员开展协作航次考察。航次计划考察时间约32天,总航程3000海里,设计海底地震仪站位60个,主要开展深部地壳结构和浅部沉积地层的地震探测,同时开展海底磁场仪和海底热流探针的海上试验。
2015年,“实验2”号科学考察船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5年度南海北部地球物理探测航次任务,顺利返回广州新洲码头。该航次以走航式调查为主,历时40天,采集了600公里的多道地震、900公里的拖曳磁力仪探测和500公里的海底地震仪测线数据,投放和回收海底地震仪和电磁场仪共27台次,圆满完成了来自全国各涉海单位的预定任务。此外,该航次还投放了7台长期宽频带被动源海底地震仪,为长期监测和收集深海地震波资料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