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

更新时间:2023-12-29 19:06

淋证,中医病名,是指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病因有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辨证时首辨淋证类别,再审证候虚实,三别标本缓急。

病因

病机

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若湿热客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灼热刺痛,则为热淋;若膀胱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以至小便涩痛有血,乃成血淋;若湿热久蕴,熬尿成石,遂致石淋若湿热蕴久,阻滞经脉,脂液不循常道,小便浑浊不清,而为膏淋;若肝气失于疏泄,气火郁于膀胱,则为气淋;若久淋不愈,湿热留恋膀胱,由腑及脏,继则由肾及脾,脾肾受损,正虚邪弱,遂成劳淋;若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亦为血淋;若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脂液,亦为膏淋;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亦成气淋◦

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且每见虚实夹杂之证。初起多属实证。淋久湿热伤正,每致脾肾两虚,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

临床表现

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证鉴别

治疗

辩证要点

临床辨证首先应辨别六淋之类别。其次,须辨证候之虚实,虚实夹杂者,须分清标本虚实之主次,证情之缓急,最后须辨明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同一患者常可发生数种淋证并存,虚实夹杂,甚或兼夹消渴、水肿、癃闭等证。辨证时,既要掌握淋证共性,又要熟悉各淋证的特征,通过病因分析,虚实判别,正确分辨各种淋证兼夹、转化。应用实验室检查作为辅助,明确病因病机、病位、虚实以及标本缓急。

治疗原则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实证以膀胱湿热为主者,治宜清热利湿;以热灼血络为主者,治以凉血止血;以砂石结聚为主者,治以通淋排石;以气滞不利为主者,治以利气疏导。虚证以脾虚为主者,治以健脾益气;以肾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同时正确掌握标本缓急,在淋证治疗中尤为重要。对虚实夹杂者,又当通补兼施,审其主次缓急,兼顾治疗。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劳淋兼夹热淋,劳淋为本,热淋为标,正虚为本,湿热为标,考虑湿热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诊疗时应以治热淋为急务,采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治则,待湿热已清,转以扶正为主。另一方面,如有对本证影响不大的兼证存在时,还应抓住主要矛盾。以石淋兼夹血淋而言,石淋是病因,属本证,血淋是石淋的兼证,属标证,如若血淋不严重,不上升为主要矛盾时,治疗仍应以排石通淋为主,止血为辅。只有做到本证除,才能达到标证愈。但出血量多时又当治血为先。因此临证抓住主要矛盾是治疗的关键。

症治分类

热淋证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代表方:八正散加减。

常用中药: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加减:伴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加黄芩、柴胡以和解少阳;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枳实以通腑泄热;若阳明热证,加知母、石膏清气分之热;若热毒弥漫三焦,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清热泻火解毒;若气滞者,加青皮、乌药;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黄、知母、白茅根养阴清热

石淋证

症状: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代表方:石苇散加减。

常用中药:瞿麦、扁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石苇、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

加减:腰腹绞痛者,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黄藕节凉血止血,去山甲、王不留行;小腹胀痛加木香、乌药行气通淋;伴有瘀滞,舌质紫者,加桃仁、红花、炮山甲、皂角刺,加强破气活血,化瘀散结作用。石淋日久,证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为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益气通淋;腰膝酸软,腰部隐痛者,加杜仲、续断补骨脂补肾益气;形寒肢冷,夜尿清长,加巴戟肉肉苁蓉、肉桂以温肾化气;舌红,口干肾阴亏耗者,配生熟地黄、麦冬、鳖甲滋养肾阴。

血淋证

症状: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中药: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

加减:有瘀血征象,加三七、牛膝、桃仁以化瘀止血;若出血不止,可加仙鹤草、琥珀粉以收敛止血;若久病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症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者,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肾阴亏耗严重者,加熟地黄、麦冬、鳖甲、旱莲草滋养肾阴;若久病脾虚气不摄血,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者,用归脾汤加仙鹤草、泽泻、滑石益气养血通淋。

气淋证

症状: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代表方:沉香散加减。

常用中药: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

加减:少腹胀满,上及于胁者,加川楝子、小茴香、广郁金疏肝理气;兼有瘀滞者,加红花、赤芍、益母草活血化瘀行水

膏淋证

症状:小便混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口干,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代表方: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常用中药:萆薢、石菖蒲、黄柏、车前子、飞廉、水蜈蚣向日葵心、莲子心连翘心、丹皮、灯芯。

加减:膏淋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不甚,形体日见消痩,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无力,此为脾肾两虚,气不固摄,用膏淋汤补脾益肾固淫。偏于脾虚中气下陷者,配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肾阴虚者,配用七味都气丸。偏于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伴有血尿者加仙鹤草、阿胶补气摄血。夹瘀者,加参三七、当归活血通络

劳淋证

症状: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肾。

代表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常用中药:党参、黄芪、淮山药莲子肉、茯苓、薏苡仁、泽泻、扁豆衣、山茱萸、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煅牡蛎

加减:中气下陷,症见少腹坠胀,尿频涩滞,余沥难尽,不耐劳累,面色㿠白,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无力,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肾阴虚,舌红苔少,加生熟地黄、龟板滋养肾阴;阴虚火旺,面红烦热,尿黄赤伴有灼热不适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低热者,加青蒿、鳖甲清虚热养肾阴;肾阳虚,加附子、肉桂、鹿角片、巴戟天等温补肾阳。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

主穴中极膀胱俞阴陵泉

配穴:热淋加委中、行间;石淋加秩边、委阳;气淋实证加肝俞太冲期门;气淋虚证取阴陵泉加气海足三里脾俞;血淋实证加委中、三阴交血海膈俞;血淋虚证去阴陵泉加太溪复溜、三阴交、膈俞、肾俞;膏淋实证加委中、三阴交;膏淋虚证去阴陵泉加气海、肾俞、三阴交;劳淋去阴陵泉加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气海、肾俞、关元加灸。

正确认识淋证“忌汗”、“忌补”之说:淋证的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如《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说:“淋家不可发汗。”《丹溪心法·淋》说:“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验之临床实际,未必都是如此。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此并非外邪袭表,而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或因湿热郁于少阳所致,发汗解表,自非所宜。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有劫伤营阴之弊。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之剂。因淋家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热,宜避免辛温之品。至于淋家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必有所禁忌。

在淋证治疗中,应博采古今有效之方法。对热淋,其主要病理因素是湿热,但在临床,还可见肝经火旺及心火偏盛者,治疗上以八正散为基础方外,还可配合龙胆泻肝汤导赤散加减用药。对石淋的治疗,使用利水通淋、排石消坚的中药外,加用行气活血、化瘀软坚中药,疗效更佳。实验研究表明:穿山甲片、王不留行、当归、桃仁等中药具有使结石变脆的药理作用;大黄、川芎、牛膝可增强输尿管蠕动,促进结石排出。因此对于石淋日久不愈者,或石淋兼有瘀象者,可在石韦散的基础上配以理气活血化瘀之品。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凡是具有淋证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辩证论治。

转归

各种淋证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表现于转归上,首先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如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可转化为虚证的劳淋。反之,虚证的劳淋,亦可能兼夹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而当湿热未尽,正气已伤,处于实证向虚证的移行阶段,则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候。其次是某些淋证间的相互转换或同时并见。前者如热淋转为血淋,热淋也可诱发石淋。后者如在石淋的基础上,再发生热淋、血淋,或膏淋并发热淋、血淋等。在虚证淋证的各种证型之间,则可表现为彼此参差互见,损及多脏的现象。淋证的预后往往与其类型及病情轻重有关。初起者,病情尚轻,治疗的当,多易治愈。但热淋、血淋有时可发生热毒入血,出现高热神昏等重笃证候。若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但可转为劳淋,甚则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或肾虚肝旺,成为头痛眩晕。石淋因结石过大,阻塞水道亦可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膏淋日久不愈,精微外泄,可致消瘦乏力,气血大亏,终成虚劳病证。

预防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