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庵

更新时间:2024-01-30 13:27

上海南汇清凉庵位于南汇区惠南镇东大门街立新路上,比较好找。

上海南汇清凉庵

1937年2月,由比丘尼从顺、从宽等筹资建造,占地一亩,当时仅有大殿、二间偏房和三间小屋。因此庵在惠南镇的历史较短,俗称“新庵”。

1987年12月,经南汇县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开放,1990年2月19日,上海市佛教协会真禅法师来庵主持开光仪式。由比丘尼比宽师太担任住持。近年来陆续修建了殿房、山门,并新建了寮房、斋堂等生活用房。现大殿供有三世佛以及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韦驮等菩萨。

不过清凉庵依然很小,它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三层的建筑群里,小中见大,错落有致,布局合理。

1991年从宽师太去世后,由其弟子心了师太为监院。2003年9月23日区佛协副会长妙觉法师兼任清凉庵监院。现有比丘尼十人。共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大雄宝殿中的“三世佛”金碧辉煌,庄严宏大。

河南淇县清凉庵

清凉庵在河南省淇县县城西北朝阳寺西北坡,碾沟顶端,壁立万仞之下,绿树成荫,消夏避暑,清净凉爽。庵后悬崖下面有清澈见底山泉,久旱不竭,甘冽爽心。山沟乱石下涓涓细流,叮咚作响,美妙动听,鸟啭虫鸣,凤舞蝶飞,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天然风貌,清凉世界。庵对面山壁下绕 山头有六个石洞,是避暑、休闲的绝好之处,洞内雕像、摩崖题记众多,妙趣横生。圣儒峰、王莽洞、天下第一石门、天书崖、盘古大殿等景点遍布景区。这里峰峰形奇,景景多姿,钟乳石姿态万千,或人物、活动物,形象逼真,天造地设,鬼斧神工。诗曰:昼观奇石异景,夜听山泉松涛。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住持僧海阔所立《碾子沟清凉庵恩准执照碑记》中言及此庵修建曾得到皇帝恩准。

历史沿革

位于淇县城西18公里处,处于山凹之中,隶属古灵山景区。这里山青水绿,曲径通幽,在殷商时期,被纣王定为夏季避暑行宫。

民间流传,清朝一位皇姑曾在这里潜心修行,并立有御赐石碑——鸿恩碑。这里有孔子贮足石像、尖山宝门、三仙洞、古石碾、鲤鱼跳龙门石景、冰柱、钟乳石景等,还有当地著名小吃——湖涂面条,可谓修身养性、远离喧嚣、寻求自然的绝佳旅游胜地。清凉庵又名碾子沟,这儿有一上千年的古石碾。

传说商朝末年,赵公明及三位妹妹琼霄云霄碧霄曾在此修行,后兄妹四人帮助纣王抵抗周武王大军,死后,赵公明及三位妹妹分别被姜子牙封为财神、坑三姑娘之神。坑三姑娘之神主要掌管人间生育。后来,有人在此建起观音堂。因地棍豪强多次侵扰,明末已成荒山,海阔大师于康熙初年入山修行,四处化缘,创建“清凉庵”。当时有庙产74亩地,为了保护僧人和庙产不受侵害,海阔就给康熙皇帝写了封信,申请“朱批执照”,康熙看了信,就“恩批赏执照”,有记载说“自此,庶僧焚修有据,神人俱沾鸿恩矣”当地恶霸流氓再也不敢到此捣乱。为感谢皇恩,海阔于康熙52年6月在此立“鸿恩碑”。据传,康熙皇帝的妹妹,也就是民间所说说的皇姑曾到此上香。

时值盛夏,酷暑难耐,朋友欲觅一避暑之地,我便想到了清凉庵。近年来,清凉庵以其险峻、形奇、清凉吸引了八方来客,一年四季的流客络绎不绝。

据明、清《淇县志》记载,3000多年前,清凉庵原为殷纣王消夏避暑之地,随着纣王的覆灭,这里人去楼空,清凉庵历经劫难渐渐变成一片废墟。

传说在清康熙初年,外地一落魄书生因情伤断了尘缘,四处漂泊,决心觅一所清净之地,他最终选择了清凉庵。书生入山后,取法号海阔,专心修行,苦力募化,创建了殿宇,重振了庵威。他又在一天然溶洞内置大号石碾一盘,一则用来研磨善家施舍的五谷,二则磨炼意志,强身健体。因此昔日的游人常能听到“隆隆”的推磨声在山谷中回荡,故清凉庵俗称碾子沟。尽管这些是传说,却也有碑文和实物为证,那洞、那磨、那凳仍按当年的风格完好地保存着,令人为之心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