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19:03
清华园,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以东称清华园,清华园赐五皇子奕综,近春园四皇子赐奕詝,俗称为“四爷园”(清华大学苗日新老师查阅史料后提出当时西部称“春泽园”,而东部称“涵德园”,清华园赐惇亲王绵恺,近春园赐瑞亲王绵忻。《清华园风物志》作者黄延复也认为“四爷”指绵忻而非奕詝)。近春园园志上写着:“水木清华,为一时之繁囿胜地。”咸丰登基之后,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现存清华园门匾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三字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叶赫那拉·那桐所书。
到明代中叶时,北京西郊一带的园林日益增多,渐具规模。在这些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最享盛誉的当数武清侯李伟所建的清华园和著名书画家米万钟所建的勺园。
清华园又被时人称为“李园”,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园主李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官封武清侯,权顷朝野,炙手可热。因而他的清华园就建造得规模宏伟,堂皇富丽,与其身份十分相符。
据《春明梦余录》、《明水轩日记》等笔记所载,清华园园域十分广阔,方圆达十华里。并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水面占了园林面积的大半。《明水轩日记》中说:“清华园,前后重湖,一望漾渺,在都下为名园第一……若以水论,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可见当时在建园造景时就已经充分利用了当地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园中楼台亭榭一应俱全,登上园中楼台西望,便可将西山秀色饱览无余。
园中除了大量从产石名地灵璧、太湖、锦川运来的各种怪石以外,还有柳堤二十里,名花千万种,“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有柳堤花海之誉。像这样的私家园林,就其规模之大和景物之美而言,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可惜的是,明末清初,由于兵事连绵,这座名园也随之荒败废弃了
明清易代,京城西郊一带,明朝修建的园林尽为清朝的皇亲贵族及王公大臣们所有。清朝前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逐渐发展。
康熙于二十三年(1684)和二十八年(1689)两次南巡,十分喜爱江南山水之美,便想把江南风景移至京城。当他看到清华园遗址一带地势平阔,景色秀美,“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绮和绣错,盖神皋之胜区也”,便降旨命吴人叶陶,在清华园基址上建造第一座皇家“御园”,作为“避喧听政”之所。
康熙二十九年(1690),全园建筑告竣,正式命名为“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畅春园的规模虽然比清华园略有缩小,但园中的殿堂楼阁金碧辉煌,更有皇家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