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22-12-09 22:07

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RCCM)成立于2000年3月6日,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清华大学学科发展规划中的校级重点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信息时代的基础管理理论、现代组织运作模式、新时期企业运营管理战略与策略、信息战略信息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问题。

成立背景

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诞生于世纪初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时期,见证了中国经济体制变革和增长模式转变的风雨历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网络/虚拟经济的蓬勃发展,服务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取得了巨大发展。当前我们面对一个更加动荡、多变、精彩的世界,一些传统优势企业陷入危机,同时大量新的商业奇迹不断涌现。大家在感叹商海沉浮的同时,更期待相关新理论的指导。我们将持续跟踪商业实践最新动态,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经济趋势和企业改革发展历程,探索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建设面向服务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相关管理理论体系,并传播于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再创新的辉煌!

发展历程

2000年03月06日 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赵纯均教授任中心主任

2001年09月26日 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2年01月01日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成思危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2年03月06日 中心正式挂牌

2003年01月01日 中心承办系统工程学会《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英文版杂志

2005年01月01日 中心领导换届,陈剑教授任中心主任

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赵纯均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年01月01日 中心杂志JSSSE 被SCI和EI 数据库收录索引

2008年10月01日 中心第一篇“百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诞生(博士生闫鹏

2011年03月01日 中心第三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何建坤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是中心学术研究的指导机构,负责指导中心全面的学术工作。学术委员会由现代管理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委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中心成立至今经历了三届学术委员会;成思危教授和赵纯均教授分别担任前两届学术委员会主席。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任期为2011 至2014 年。

主席:

何建坤教授,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副主席:

陈国青教授,清华经管学院EMC讲席教授。

委员:

陈剑教授,清华经管学院联想讲席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高自友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副主任

李维安教授,天津财经大学校长

李一军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常务副主任

田家美教授,迈阿密大学工学院院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汪寿阳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徐二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研究人员

截止2013年12月31日,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共有研究人员40名,其中专职人员20名,兼职人员20名;教授24名,副教授12名。研究人员中包含4名中国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名973首席科学家,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决策与管理理论研究

陈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想讲席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决策分析

黄海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交通系统建模、交通行为经济学、生产运作管理

黄 朔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供应链管理、运作管理、库存控制

黎 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半参、非参统计,高维数据分析,统计计量在经济及商业中的应用

刘丽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生产与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

罗大卫

奥克兰大学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

孙 静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服务运营管理、质量工程、全面质量管理

肖勇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收益和定价管理、服务系统和服务管理、供应链管理

杨 柳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排队论、服务管理、卫生保健系统

张菊亮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库存模型

信息战略与管理研究

陈国青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C讲席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商务智能与电子商务、模糊逻辑与数据模型、IT 战略与管理

窦一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信息系统经济学、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郭迅华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商务智能

黄京华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姜旭平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网络营销、现代物流与电子采购、信息管理

李明志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理论、电子商务

刘红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数据挖掘、商务智能、推荐系统

吕廷杰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电子商务、通信管理

毛基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执行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项目管理、电子商务

卫 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模糊逻辑、模拟方法

吴俊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电子商务与商务智能、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徐 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IT 商业价值、社会媒体、IT 治理

朱 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电子商务、信任管理、医疗管理

可持续发展研究

柴麒敏

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 战略规划部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气候安全和公平、气候经济学

陈文颖

清华大学核研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能源系统模型、碳捕获与存储、碳排放分配

段茂盛

清华大学核研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碳市场

何建坤

清华大学核研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能源系统工程与应对气候变化

姜克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能源-环境-经济系统分析

欧训民

清华核研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全生命分析、汽车能源战略

滕 飞

清华大学核研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气候政策、碳排放公平性、能源需求中的顾客行为

于 渤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经济分析

张希良

清华大学核研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汽车能源战略与政策、能源与气候变化建模与政策分析

周 剑

清华大学核研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低碳城市评估系统

周 丽

清华大学核研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能源政策、煤炭利用与清洁技术

周 胜

清华大学核研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能源模型、碳市场

组织行为研究

陈国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组织学习、领导力、团队管理

宁向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时 勘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组织行为、心理学

夏冬林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财务报告与公司治理、会计准则、比较会计

杨 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院党委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领导理论与实践、商业伦理、危机管理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决策与管理理论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顾客的行为方式和企业的决策机制都在发生着深远的变化,涌现出许多新的商务模式以及大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管理问题。针对新时期的管理决策新挑战,中心本方向的研究团队针对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管理问题,采用实证分析、建模分析、行为实验、数值仿真等方法,从运营战略、运作策略以及协调机制等视角展开深入的研究,内容涵盖电子商务战略和管理策略、易变质产品的供应链管理、低碳供应链管理以及大数据背景下的医疗管理等。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能否在未来更加开放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当中立足于不败之地,首先需要中国企业在内部的战略规划、治理结构人才激励等方面吸取经验、不断探索更加适应于自身的管理模式。中心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围绕中国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决策制定框架、团队绩效考核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重大挑战问题展开研究,其中特别突出了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和战略管理等学科的高度融合,并强调学术研究与中国企业实践的紧密结合。

信息战略信息管理研究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带来了数据的爆炸,大数据的快速积累也在进一步加速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创新融合发展。以实时分析、商业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将成为企业未来业务创新的主要切入点。中心本方向的研究团队密切关注上述各类新兴信息技术对于企业产生的深远影响,采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深度结合模糊理论、实证研究和建模分析等方法,对与之相关的企业信息战略和管理方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陆续暴露出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制约了我国企业未来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如何将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国策与企业经营盈利目标有机结合,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企业在未来面临的核心挑战。中心本方向的研究团队针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问题,重点开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方法与政策研究,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经营战略和政策,将降低能耗、保护环境贯彻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科研项目

自成立以来,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累计承担国家和部委的各类研究课题超过二百项。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二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

代表性项目包括:

新兴电子商务重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随着新兴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移动性、虚拟性、极端数据、个性化和社会性等新特征,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陈国青教授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围绕新兴电子商务参与者行为规律及价值形成模式、微观市场结构及定价机制、多渠道协调及运营策略、商务智能技术及不确定性决策、关键词竞价社会实验平台、交易安全及病毒传播机理等课题进行科学凝练和攻关,成功地完成了高水平学术发表、方法技术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政策应用示范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始终注重以国际视野来审视中国问题,在国内外均产生了积极学术影响;同时,研究团队也针对电子商务应用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直接实践帮助。

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逐步由粗放低效向信息化和精细化转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于供应链管理新方法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在陈剑教授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历时六年,将供应链管理问题分为管理战略、运作策略以及支撑技术和方法等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剖析,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突破的同时,项目团队也非常重视科研与实践的结合与互动,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石化、国药股份、IBM 等一批知名企业展开了密切合作,为企业的供应链规划、设计和运作等提出了大量建设性咨询建议,许多成果已经陆续被企业和政府部门所采纳。

替代性能源与“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与政策建议(国家973 计划等)

在节能减排日益成为全世界共识的今天,如何深入地认识碳排放的危害和“低碳战略”的意义、探索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新思路以及评价替代性能源的应用可行性等都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在何建坤和张希良教授的带领下,项目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为我国政经各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决策支持。例如,团队成员先后在中央政治局和全国政协的集体学习讲座中针对气候变化和应对策略问题进行讲解;张希良教授受到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单位联合国IPCC表彰;何建坤教授代表中国出席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在谈判中为中国做出重要贡献等。

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国务院专项项目)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许多中国企业筚路蓝缕,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成长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标杆。为了能够深入挖掘这些本土企业的成功奥秘,探索如何将国外先进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市场体制进行有效融合,从2005年起,赵纯均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开展了此项专题研究。研究团队先后走访了联想、海尔、神华能源等分属20多个不同行业的本土标杆企业,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并总结出中国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创新性使用各种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一般规律,初步创建了体现中国企业管理特色的、具有充实内涵的管理理论体系。

学术成果

自2000年成立以来,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始终坚持“向国际高水平科研看齐、积极服务于中国企业实践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科研方针,历经多年努力基本实现了从“追随”国际学术前沿向“接轨”国际学术前沿的快速发展,甚至在部分研究领域开始引领国际学术的前沿。中心研究人员已经累计在各领域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

表论文200 余篇,其中包括十余篇国际顶级管理学学术期刊,如Management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Communications of ACM 等。此外,中心研究人员在国内核心和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总计600 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50余本并发表企业案例40余篇,其中部分案例已被哈佛案例库收录。

咨询与服务

一直以来,中心始终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有机融合。通过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讲座和培训等方式传播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和企业签订横向课题等方式将现代管理理论方法用于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它们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解决方案。仅2008年以来,中心研究员已承担各类横向课题二十余项,涉及的行业包括信息、医药、航空、电子、零售等。提供咨询与服务的企业包括IBM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兰亭集势贸易(深圳)有限公司等。

交流与合作

学术会议

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举办了数十个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涉及的主题包括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模糊理论、全球气候等方面。2004年中心发起的IEEE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国际会议(ICSSSM )已经连续召开了10届,成为服务管理领域的一个标杆型学术会议。2010年中心创办的运营管理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Mostly OM)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邀请到50多名运营管理领域国际最顶尖的专家学者和学术新星来做报告,在国内外管理学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2012年6 月,中心承办了2012年INFORMS 世界大会,这是该大会首度在中国大陆召开。

学术报告

中心一直以来坚持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和研究人员来清华做学术报告,为中心乃至兄弟院校的师生带来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前沿。仅在过去五年间,中心总计举办了200 多场高水准的学术报告。应邀做学术报告的教授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

交流与合作

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采用灵活的机制来促成与他们的实质性合作研究。一方面,中心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 研究员展开频繁的互访交流。中心的数十名博士生、博士后先后赴美国、欧洲、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地的高校开展了访问研究;同时邀请到了数十名知名学者来清华进行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共同申请国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共同指导研究生、共同解决学术和企业实践问题、共同撰写企业案例等方式展开合作。已经建立起实质性合作研究关系的教授来自亚利桑那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乔治亚理工大学、哈佛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等。

人才培养

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心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博士后研究的指导工作,积极整合资源为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学习、科研及实践创造条件,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博硕士毕业生和博士后。仅2005 至2013 年期间,中心总计毕业博士生120余人,硕士生630 余人,并有23位博士后出站,毕业的博士生和出站的博士后中多数人赴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已经成长为所在院校/机构的学科带头人或研究骨干。在2013 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中心所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名列全国第一。迄今,中心培养的博士生有两名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别为陈国青教授指导的闫鹏陈剑教授指导的吴俊杰)。中心博士后的建设更是屡获佳绩,连续两届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徐泽水在站期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中心出版物

2003年起,中心正式承办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英文季刊《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报(英文版)》(英文名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期刊旨在鼓励新思维和创新性研究,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经济、管理、工程、社会和科技系统的复杂性和运作规律,了解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改善系统性能;主要发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方法论和应用方面的论文。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截止2013年底已发行11卷共44期。

中心通过严格的双向匿名稿件评审制度不断提高稿件质量,逐步扩大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2006年起,国际著名出版商Springer成为期刊电子版和纸本在海外发行的独家代理。期刊一直连续被英国的SA(科学文摘)

收录,从2007年开始,同时被美国的SCI (科学引文索引)、EI 核心(工程索引)数据库和日本的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三大著名数据库收录;据Thomson Reuters 的报告,期刊的影响因子为0.632 。2013年总计收稿220 篇,地域涉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北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撰稿人的比例达61.54%,稿件录用率为11.8%。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