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十三朝演义

更新时间:2024-09-05 23:41

《清宫十三朝演义》是清代许啸天创作的小说,以封建王朝的宫廷生活为题材,以小说的语言演绎历史的真实,这在中国二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的文坛上,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由此问世的一批历史演义小说风靡海内。徐哲身的《汉宫二十八朝演义》、许慕羲的《元宫十四朝演义》、许啸天的《清宫十三朝演义》都是一版再版。尤其是《清宫十三朝演义》,从1926年首次出版至1949年间就重版了将近三十余次,足见其为世人所瞩目。

内容梗概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从公元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号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清,到宣统

绘版《清宫十三朝演义》

溥仪1911年“逊位”共有十二位帝王,清朝统治时间近三百年。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曾是世界东方的一大强国,清朝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清朝前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超过以往历代封建王朝的许多重大成就,因此,有“康乾盛世”之说。但由于清末统治者顽固坚持对外闭关锁国,对内封建专帛,窒息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机,使清王朝由盛到衰,最后走向灭亡,并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作为统治清王朝的这十三位皇帝,既有勇猛善战、举贤任能之辈,也有怯懦无能、荒淫无度之流,在那些特定时期,通过他们的所做所为,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皇权更替、政治斗争,宫闱佚事、私生活秘闻更是为人们演绎卫个宫廷风云变幻的历史话剧。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宫廷内幕,帝王私情,常被歪曲、掩盖、讹传、使之披上神秘面纱,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历史区域——宫廷秘史,“秘史”不同于“正史”和“野史”。概括地说“正史”可以称为“官修的历史”,“野史”可以称为“民修的历史”,“秘史”则是从研究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被掩盖的历史”。

故事考证

乾隆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

《清宫十三朝演义》书中说:乾隆原来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用调包之计换了来。乾隆长大后,从乳母嘴里得知此事,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因陈阁老夫妇早已去世,乾隆只好到陈氏夫妇的墓前,用黄幔遮着,行了做儿子的大礼

从乾隆出生的时间和当时的背景来看,其为雍正急欲抱养外姓之子为己子的说法不合情理。按照皇帝家谱《玉牒》所记载,乾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当时雍亲王胤禛三十四岁,已先后生育了弘辉、弘盼、弘昀、弘时四个儿子(但前三子均夭折)。乾隆出生时弘时已经八岁,而且就在乾隆出生后三个月,雍亲王又得了一个儿子弘昼,后来又陆续生育了弘瞻等四个儿子。在这种情况下,雍亲王偷偷摸摸换一个汉人的儿子,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因此历史学界早已彻底摒弃了乾隆出自海宁陈家,乃汉人之子的传闻,认为它等诸齐东野语,毫无根据。就连善于写作清宫故事的高阳先生也说,乾隆绝不可能是海宁陈家之后。

雍正篡位说

《清宫十三朝演义》说隆科多在康熙死后,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下康熙遗诏,将“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这种改法上面是不可能的,“秘密立储”制度是从雍正元年开始的,移花接木到康熙朝是张冠李戴。但雍正继位同他舅舅隆科多关系密切。雍正继位,隆科多说:“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将至之时。”隆科多虽受赐袭一等公、吏部尚书、加太保等,但仍被定41款大罪,命在畅春园外建屋三间,永远禁锢。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历史意义

此书生动真实地叙写了清宫十二位帝王的宫闱历史。作者以丰厚的历史事实为经,以文学想象为纬,细致深刻地揭示了清代宫廷生活及其内部的皇权更替、政治斗争、宫闱秘闻、朝野佚事,情节曲折,描写生动,再现了一幅充满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最后一个封建统治下的清王朝种种内幕,“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广大群众从中可学到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的道理,即所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但因为原书作者所处时代的缘故,所表示的观点不免有些局限性,希望读者能历史唯物地看待这个问题。

珍贵版本

以版本的选择而论,国民图书公司1926年出版的初版本为底本。此版本堪称珍本,内容完整,序文、评语、插图

初版《清宫十三朝演义》

一应俱全,国内很多大中型图书馆均有收藏。在领略清代宫廷纷纭复杂的权力争斗和帝王后妃的情爱纠葛的同时,读者会欣赏到当时著名文化人施济群冷静切当的点评,既有对小说家写作技法的总结,又有对宫闱事件令人警醒的剖析。如写到香妃被迫入宫,请求赐死后,乾隆悲痛之余为其立碑题词。施济群于此回评曰:“写香妃缢死一段,母尽其慈,妻尽其爱,香妃尽其烈,而乾隆帝尽其情;各有血枕,跃跃纸上。读之令人感,令人敬,令人爱,令人悲,令人怜惜,令人痛哭。许君许君,何笔弄人一至于此耶!”剖析深切,实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作者许啸天鸳鸯蝴蝶派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以写历史题材的小说著称。除《清宫十三朝演义》外,还有《唐宫二十朝演义》、《明宫十六朝演义》等。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周瘦鹃在为其作的序中盛赞为“不亚于《水浒》、《三国》诸巨作”,“亦有大仲马之志”,可见《清宫十三朝演义》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