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

更新时间:2021-12-31 16:09

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疗大法。

简介

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疗大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热者寒之”即指本法。故本法适应证为:一切里实热证,凡热性病,无论热邪在气、在营、在血,只要表邪已解,进而里热炽盛,又无实结者均可用之。

分类

临床应用时,根据热邪所犯脏腑不同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清法又具体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养阴及清解脏腑诸热的不同治法。

清热泻火适用于热在气分,属于实热的证候;清热解毒适用于时疫温病,热毒疮疡诸病;清热凉血适用于热入营血的证候;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热病后期之余热未尽,阴液已损证,或阴虚火旺证

清法虽能治疗热病,但由于所用药物皆多是寒凉者,易损人阳气,尤易伤伐脾胃之阳,故不宜久用。凡脏腑素阳气虚弱,大便溏泄,胃纳不佳者;气虚、血虚发热者;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以及真寒假热证均为所忌。

八法之一,运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里热证的治法。又称清热法。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原则制定的。

用法

清法适用于外感热邪入里;或其他外邪如风、寒、湿邪入里化热;或七情过激,气机失调,郁而化火;或痰湿瘀血,饮食积滞,积蓄化热;或阴液不足,阴虚阳亢等所致的里热证。虽然不同的里热证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都常见有发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症状。

清法在临床上根据热邪在气(气分热证)、在血(血分热证),脏腑热盛以及实热、虚热的不同,又分为清气分热、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和清暑等治法。

清法常与解表、泻下、化痰、利湿、养阴、开窍、熄风等法配合使用。如表邪未解,里热已盛,宜配合解表法,方如九味羌活汤;上焦热盛,热结胃肠,宜配合泻下法,方如凉膈散;痰热互结,宜配合化痰法,方如小陷胸汤湿热内盛,宜配合利湿法,方如茵陈蒿汤;热伤阴液,宜配合养阴法,方如玉女煎;热扰心神而神昏,宜配合开窍法,方如安宫牛黄丸;热盛动风而抽搐,宜配合熄风法,方如羚角钩藤汤

注意

临床注意以下几点:①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忌用。②使用寒凉药应避免用药过量,以免损伤脾胃之气,或损伤人体阳气。③素体阳虚患者慎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