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半夜闻笛

更新时间:2024-07-11 00:51

《清溪半夜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诗以铺叙的方式来描绘出一幅羌笛笛声哀怨、陇头流水幽咽的荒凉凄美画。末两句描绘出秋浦冷寒、玉门声肠断的忧愁,凄切之音,余音缭绕,流露出征夫征战之苦、思乡之痛。羌笛多与出塞、关山、陇头水等边塞相关联,而月光、流水、笛声、断肠人是构成这幅画图的基本元素。此诗风格苍凉悲壮、环环紧扣,揭露战乱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也表达出诗人忧国思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复杂情愫。

作品原文

清溪半夜闻笛

羌笛梅花引1,吴溪陇水情2。

寒山秋浦月3,肠断玉关声4。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羌笛声声吹起《梅花引》的曲子,却让人在这吴溪听到陇头流水般的伤情。

又使这月光下的秋浦寒山,响遍令人肠断的边关之声。

创作背景

《清溪半夜闻笛》为李白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游秋浦(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李白五十三岁。安禄山反叛之前,有人曾经邀请李白入幕僚,李白去幽州以后,发现安禄山准备谋反,于是毅然回归江南。早春赴长安,想陈列济世之策。有古风《一百四十年》、《咸阳二三月》及《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等诗多首。在长安期间,曾经与杜甫重逢。对时局不约而同地感到殷忧,于是二人便成为生死之交。陈策无果,回天无计,于是离去。同年秋,李白南下安徽宣城。此后李白连续三年都在安徽宣城,并来往各县之间,寄情于山水之间,向外宣称修道炼丹,暗则明哲保身。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以铺叙的方式来描绘出一幅羌笛笛声哀怨、陇头流水幽咽的荒凉凄美画。诗中荒凉壮丽与哀怨婉转也是直接用羌笛吹出的。诗人夜半闻笛声,或许笛子所奏的是《梅花引》之曲调,或许根本不是悲愁的曲调,但诗人联想到悲愁的身世和处境,从而引发了悲愁之情。《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可见陇水之情乃是悲愁之情。李白《秋浦十七首》之第二首有“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之句,可见这里的“清溪陇水情”乃是断肠之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此处的寒山当在秋浦,而玉关声应该是使人肠断的悲声,因“春风不度玉门关”,亦表达出诗人常以玉门关形容去国离乡的忧愁。月光、流水、笛声、断肠人便是构成这幅画图的基本元素。

从此诗可以看出羌笛已经和表现征战之苦、思乡之痛 的《从军行》、《度关山》联系起来了,集中表现家国之思、思乡之痛。这主要是因为羌笛多与出塞、关山、陇头水等边塞的地名相联系,而这些地名令人自然而然想起荒凉的边关塞漠、流血厮杀的战场、久戍边疆未归的将士。而诗歌的基调是低沉的、伤痛的。此诗风格苍凉悲壮、环环紧扣,揭露战乱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也表达出诗人忧国思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复杂情愫。

名家点评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评:“《峨眉山月歌》: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本篇亦然。

宋代沈光《诗人玉屑》卷十四:以聪明移于闺情边思,使之壮气激人,离情溢目。

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卷八: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

近代廖仲安《唐诗一万首》解评:清溪、秋浦俱在今安徽贵池县。笛声在月夜寒山,引起忧愁哀怨。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