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02 08:14
温庄村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东北部,国家水利风景区--岩马湖北岸,嶂山脚下。该村历史文化悠久,辖大温庄、小温庄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63户,1867人,村域面积63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3公顷,绿化面积6.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0%。该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温氏由滕县城西北温家庄迁此垦田,立村名为温庄村。
温庄村历史文化悠久,辖大温庄、小温庄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63户,1867人,村域面积63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3公顷,绿化面积6.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0%。该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温氏由滕县城西北温家庄迁此垦田,立村名为温庄村。
该村依托“国字号”绿色村庄招牌,以“支部+合作组织+贫困户”为经营模式,建立村集体、贫困户、农民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以村外鱼塘、村南闲置涝洼地、引导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土地向枣庄市山亭区晓东生态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有序流转,吸纳贫困户为成员,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现村内建有金山田园生态观光园一处,高山古梨园一处,园区内正在规划建设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区、农家乐、停车场、休闲广场、露营地、农家民宿,亲水平台、码头、公厕等设施,形成了集休闲观光、游赏度假、山林客栈、四季采摘、品尝山村特色美食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该村现为山东省省级特色旅游示范村。
棕编: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棕草制品,古来有之。张中远为第四代棕编技艺传承人,其编制的棕编种类多以动物、生肖等形象主题进行编制。早年间其曾祖父曾到江南等地,学习棕编技艺,学成后回到家乡,开始种植棕榈树,教授村民编制技艺,逐步形成棕编产业。
现今张中远家门前专门留有一块地种植棕榈树,每每有空总是编制着各种动物,用他的一句话说,这就是生活的乐趣,老祖宗的技艺不能丢。现在学校经常邀请张中远作为客座教师,教学生制作手工艺品。手工棕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
织网捕鱼:温庄村是依河而建的村落,村民有很多都是织网捕鱼的能手,其中织渔网技术最好的当属张传广。织渔网用的是特制的尼龙线,非常耐用。一般家庭一副渔网能用几十年。后来1958年村北建设了岩马水库,村民开始发展渔业养殖,渔网便成了农村家庭的必备品。那时候,村里会织网的人很少,张传广的织渔网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上门给村民织渔网,通常织渔网的工价是按渔网的长度来计算的,那时靠技术养家糊口还是十分容易的。那时张广勤的还不足20岁,有空就跟着父亲(张传广)织渔网。父亲有时一个人忙不过来,张广勤就成了父亲的帮手,久而久之,张广勤喜欢上了织渔网这份“职业”,其技术也渐渐驾轻就熟。父子俩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织网父子兵”。
近年来,机器渔网对手工渔网冲击很大,但张广勤依然坚守着这份爱好,几十年的手工织网生涯,让他形成了一种习惯,现在几天不织网手指就发痒。他指着脚下的一团尼龙线说,这团线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柳琴戏: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民间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称为柳琴戏之前,又称“拉魂腔”,通常称作“拉魂腔”。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的来源是以滕州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活跃于民间的“拉魂腔”,为柳琴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逐渐演变为正式的剧种。
多年来,柳琴戏一直活跃在鲁南大地上,倍受家乡人们的喜爱。
2021年6月,温庄村党支部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