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14:14
香港位处东亚南端,地理三面环海,辖区面积细小,缺乏天然资源。香港饮用水主要依靠广东的东江,新鲜肉类和青菜有部分购自位处邻近的广东省,但主要来自世界各地,例如米主要进口自泰国及越南,牛肉及鸡肉主要进口自巴西及美国,发电用煤主要购自印尼。虽然香港曾经有部分能源供给能力与海水淡化技术,但是多数设施现已废弃,香港生活所需几乎是靠进口。不过,香港仍拥有独立而健全的司法制度,也是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及航运中心,以政府廉洁、治安优良、经济自由、税制简单和法律制度健全而闻名于世。
资源冲突、利益纠纷和文化冲击三个主要原因。还有香港的法律问题。
《学苑》对“港独”言论的宣传不遗余力,“占中”煽动者之一、香港学联秘书长周永康也曾任该杂志副主编。《学苑》2014年9月曾以“香港民主独立”为专题,其中一篇文章探讨“香港可能招募到的军队人数及能从警察和驻港解放军手中缴获的武器对抗广州军区13万正规军”,幻想“两广乘乱独立”,甚至“可借助美国和日本,帮助香港独立”。
对于《学苑》的强辩,香港民建联主席谭耀宗表示,仅从有关刊物的标题中就确实令人感到是在推动“港独”。这样引导年轻人“自决”的言论很危险。
“港独”分子不同于一般的反对派人士,国家和香港特区有必要早早就给他们划一条清晰的红线,避免这股势力真的坐大,成为香港社会里的“癌细胞”。说到底,香港需要针对维护整个国家的安全进行立法。
分离主义往往是从宣传“本土意识”开始,然后一步步把少数人的胡思乱想变成社会部分人群的思潮,接下来构建政治组织,发动挑战性政治对抗。“港独”现仍处在最初阶段,但它显然在借“占中”前后的香港社会分裂加快滋长。
围绕香港治理一直能听到两种极端思路,一是彻底放手、退让,不惜给予反对派超过《基本法》规定的权利。二是采取强硬措施,用内地的做法对付香港极端势力。二者均不可取。
香港的治理之道仍需探索。国家的力量十分强大,香港的多数民意反对极端,如何把这一切转化成抑制“港独”等违宪主张的现实工具,并让这个过程促进香港社会内部和它与内地社会之间的团结,这道考题恐怕不是实力大小,而是政治意志和智慧的检验。
香港学者认为,除了依法惩处“乱港之源”外,还需要从根本上遏制“港独”。种种迹象显示,“港独”意识已借2014年“占中”行动而扩散。“港独”势力除了吸纳思想激进分子外,也企图在互联网上招揽破坏社会分子,妄图扰乱法治秩序,制造社会恐惧,行径已经像邪教或恐怖分子,甚至可能僭越危险的警戒线。香港确实到了必须从根本上遏制“港独”的时候,这必须从历史国情教育和《基本法》普及开始。
《施政报告》宣布教育局会更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兴趣和认识。香港电台称,香港教育部门的课程发展委员会已经成立专责小组,可能增加中国近代史、香港史和文化史,届时课程时数可能会多一倍。此外,香港还将加强学生与内地的交流,计划资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最少各一次到内地交流,同时倍增香港与内地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数目,增至大约600所。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这份题为“重法治、掌机遇、作抉择、推进民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报告,阐述特区政府2015年施政方针。香港《南华早报》2015年1月14日称,在宣读报告一开始,梁振英就警告说,在政制发展问题上,对偏离《基本法》的主张,我们要有所警惕。他强调,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自治”,是“高度自治”,不是“绝对自治”,香港的民主必须是法治下的民主,香港要实现普选,必须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和决定。要争取落实民主普选,必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但社会和政府不接受也不会姑息任何违法行为。
梁振英在报告中特别点名批评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的“港独”思潮。梁振英说, 2014年2月,香港大学学生会的官方刊物《学苑》的封面专题是《香港民族命运自决》。2013年,《学苑》还编印了一本名为《香港民族论》的书,主张香港“寻找一条自立自决的出路”。他称,对于《学苑》和其他学生,包括“占中”的学生领袖的错误主张,我们不能不警惕。
对于特首的点名批评,《学苑》立即在网上进行回应。《明报》网站称,《学苑》前副总编王俊杰称,梁振英此举是侵害言论和学术自由。《学苑》只是探讨思潮如何影响香港政治角力和民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