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3 08:21
战国·庄周《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游刃有余”。
梁惠王有一个厨子叫庖丁。有一回,他去看这个庖丁宰牛,只见他丝毫不费劲地就把牛的骨头和肉分割下来,只用手一触,用肩一倚,用脚一踩,用膝一靠,就听到皮和骨头脱离的声音,他用起刀来,都是恰到好处,手起刀落,非常利索。
梁惠王感到非常吃惊,便佩服地问庖丁:“你的手艺为什么这么高啊?”庖丁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道:“我所以技术好的原因,是知道了用刀的道理,运用到技术方面去。我刚学宰牛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头的牛了;现在,只要凭我精神的感觉,依着这精神的运用,就能知道牛身体骨骼的组织,自然而然地支解开来,不必用眼睛去看牛,这是因为熟能生巧,运用起来,都能砍到紧要的地方,因为我非常熟悉牛的骨头和肉的结构,因此才能这样轻而易举。”
梁惠王又问:“那么,你使的这把刀一定非常锋利吧?”庖丁轻轻挥了挥刀,笑着回答:“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牛骨。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个年头,宰杀了几千头牛,但它仍像新刀一样锋利。其实,刀刃非常薄,而肉和骨头中间有一条缝,要比刀刃宽得多,把这样薄薄的刀刃插进去还绰绰有余呢!”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很多东西看上去很复杂,但都有其客观规律。关键是善于掌握事物的规律,顺着规律疏导,遇到难解的节设法绕道沟通,避免违背规律硬砍硬崩。试想庖丁如果不按规律办事,不知道拐弯,拼着力气砍坏了解牛的刀,没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连鸡也杀不了。这样做势必会陷入尴尬而没有回旋的余地。成语告诉人们,只有反复实践,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熟练地掌握技巧,做事才能得心应手。
成文用法
“游刃有余”指肢解牛体时能对准骨节间的空隙下刀,刀刃运行于空隙之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运用示例
宋·陆九渊《与林叔虎书》:“叔虎才美,试于一县,其游刃有余地矣。”
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清·梁启超《论近世国民党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欧洲国民力之发达,亦不过百余年间事耳。然挟之以挥斥八极,亭毒全球,游刃有余,贯革七札。”
现代·茅盾《子夜》一七:“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官止神行、批郤导窾、切中肯綮、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