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

更新时间:2024-10-21 20:41

湖南中医药大学(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湖中医(HNUCM),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学校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中医药院校,全国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中医药院校。

历史沿革

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时期

1933年冬,湖南中医药界名流吴汉仙、张牧庵、易南坡、刘岳仑、佘华龛等人发起创建湖南国医专科学校。

1934年,正式成立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38年,湖南国医专科学校于战乱之中辗转长沙、衡阳。后因时局动荡,战乱连年,被迫停办。但在1934年至1941年8年间,湖南国医专科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任应秋、谭日强等一批中医药领域的承前启后者,也为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复兴贡献了重要的师资力量。

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中医专科学校时期

1953年11月,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应运而生。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进修班的办学任务是提高中医人员的西医素养,课程设置以西医为主。

1957年3月17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前身——湖南中医药研究所成立,与湖南省立中医院、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三位一体”,党政统一领导,经费独立核算,隶属湖南省卫生厅和中国科学院湖南分院双重领导,所址设在长沙市蔡锷北路营盘街,李聪甫任首任所长。

1959年,成立湖南省中医专科学校。

湖南中医学院时期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11月1日,湖南中医学院成立大会暨中医专业60级新生入学典礼召开,并确定这一天为校庆日。1965年,省中医药研究所整体并入。1972年,重新恢复独立建制。

1979年,湖南中医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取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中医高等学府。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湖南中医学院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

湖南中医药大学时期

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2年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序列。2015年,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2018年,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7月,湖南中医药大学湘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9月,湖南中医药大学加入长沙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2023年1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获批新增设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学校高质量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现办学定位从应用型高校向学术型高校的跨越发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5个本科教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湘杏学院(独立学院),开设3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文、教等6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中医学入选湖南省“十四五”世界一流培育学科,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入选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中医学优势特色学科群入选湖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群;中医眼科学、针灸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肛肠病学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有“十四五”校级重点学科7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中医诊断学保持中医药院校领先地位,中医内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等中医药特色切实提升。新建外国语学院、新增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医药经济与管理、中医药信息学、中医心理学等,涵养中医药特色学科生态。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511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738人,博士生导师181人,硕士生导师1033人,自主培养了国医大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岐黄学者、芙蓉学者、省科技领军人才等100余名高层次人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名中医、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省芙蓉教学名师等名师名医170余名。引育了国家“岐黄工程”优秀人才、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省青年百人计划、省杰青等一大批中青年后备力量。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及省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省级一流课程122门。建有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国家级及省级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基地和中心25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团队8个。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与省内33个市、县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将“三位一体”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选址湖南湘江新区,成立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园,聚焦中医药产业“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核心功能,打造集“政、产、研、医、用、金”为一体的国家级中医药特色大学科技园。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联盟秘书处落户学校,推进政产学研用医合作落地落实。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稳定生源,留学生规模居湖南省高校前列。在韩国圆光大学建设全球首家研究型中医孔子学院;拥有湖南省唯一一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在巴基斯坦、柬埔寨、迪拜、津巴布韦建立中医药中心,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共建“中药民族药物创新发展国际实验室”,助推“银黄清肺胶囊”“猴头健胃灵消食片”“妇科千金片”等三种中成药在巴基斯坦完成临床试验;与伊斯兰合作组织科学和技术合作部长级常设委员会(COMSTECH)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传统功法巡演项目连续三年被列入全球孔子学院巡演活动,并应邀赴北欧、东南亚以及非洲的数十个国家开展了巡演活动;打造教育部“万人计划—内地与港澳师生交流项目”、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项目“湖湘中医文化之旅”等品牌项目,荣获“全国重点对港教育交流项目高校”“国家重点对台交流项目高校”称号。

附属医院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储备库、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2023年入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妇科、眼科、针灸科3个专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药物临床研究试验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特色骨伤救治能力建设基地,肛肠科、骨伤科、皮肤科3个专科入选湖南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直属附属医院共建设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十三五”以来,学校新建科研大楼、实验动物中心,新增科研实验室2.4万平米;建有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药粉体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医内科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及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药粉体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芙蓉实验室中医药精准医学研究部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7个。

科研成果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新增纵向科研经费约1.7亿元,实现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区域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大项目的突破。学校获专利授权613项及各级各类科研奖励60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一等奖9项,国家一级学会奖励97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图书馆面积约2.5万平米。全馆现设含浦新馆、东塘校区分馆。全校各个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馆藏文献纸本图书120万余册,线装古籍2.5万册;各种类型数据库30个。

学校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月刊)、《数字中医药(英文)》(季刊)、《东方药膳》(月刊)。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2006年10月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学术刊物,隶属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盟期刊。本刊积极反映国内外该学科中最新科研、医疗、教学成果和学术成就,连续数年被国家科技部信息所收录为统计源期刊。多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全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优秀奖、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

《数字中医药(英文)》2016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第二期项目,2018年正式出版发行,隶属于中华中医药系列期刊。其创办填补了数字中医药领域英文科技期刊的空白。

《东方药膳》创刊于1995年,是中国唯一的一份以介绍药膳食疗内容为主的科普性期刊,它填补了中国药膳食疗刊物的空白。介绍历代医疗饮食防病治疗经验及特色药膳制作文章。

《数字中医药与诊断》(内刊)其前身为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承办的《中医诊断学杂志》,1995年创刊,2013年改刊名为此。

《医学人文与管理》(内刊)是由湖南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社科类综合性半年刊,2016年正式出版发行。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徽是以紫檀色为核心色的圆形徽标,中部主体由书本、银针、校门、太极“中”字四大部件组成,环形上部是学校英文名称,环形下部是毛体集字校名。

学校校旗旗面为米黄色,矩形,旗面左侧中段缀紫檀色校徽图案,中段印紫檀色“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英文标准字体。

精神文化

文明,求实,继承,创新

文明、求实是学校的灵魂。学校坚守中医药学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了严谨、求真、务实、勤奋、进取的精神风尚。这种精神风尚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在新的发展阶段为学校的前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继承与创新”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前进的驱动力。学校作为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文、管、工共同发展的高等院校,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鲜明中医药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校歌是由刘显兴作词,集体改编,张云华作曲的《放飞梦想》。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9月,学校社团包括:医药学术类、公益实践类、文化科研类、体育竞技类和艺术表演类。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湖南中医药大学共有含浦、东塘两大校区,占地面积1018亩,含浦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产业园学士路300号,东塘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113号。

含浦校区

校区地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产业园学士路300号

含浦校区为学校主校区,硬件条件较好。含浦校区地处郊区,校内环境优美,占地面积大。校内有两个人工湖,分别是新月湖和一鉴塘。

东塘校区

校区地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113号

东塘校区地处市区繁华地带,现为湘杏学院学生,医学院医学影像学学生,第一中医临床学院中医学(中医儿科班、“5+3”一体化)、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学生,中医学院中医学(五年制)学生(不含中医学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和其他学院临床专业高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五行柱

学校的一大特色是五行柱,它象征着木、火、土、金、水五行。每根柱子上刻有不同时期的文字,站在柱子中央说话,能听到回声。柱子上部呈现博士帽形状,顶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可以为小灯泡提供电力。在夜晚,柱子会发出光芒,寓意着汇聚天地日月的精华。五行柱与图书馆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图书馆共有九层,形成了九五至尊的格局。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