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9 19:55
源城区,广东省河源市辖区,是中共河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河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南部,东江中上游与新丰江的汇合处。总面积361.5平方千米。2022年10月,源城区下辖6个街道、2个镇。2021年,源城区常住人口70.75万人,户籍总人口34万人。
河源古为百越之地,在《尚书》的“禹贡”一章划为扬州区域,秦、两汉、三国、两晋等朝代均属古龙川县地,属南海郡管辖。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析龙川地置河源、新丰二县,仍属南海郡。南朝梁天监年间(约502年)析南海郡置梁化郡(即惠阳梁化),河源改属梁化郡辖。
隋开皇元年(581年)平陈后改梁化郡设置循州(今惠州)。开皇十一年省龙川,并入河源县,为循州属。十八年,改新丰为休吉县。大业初年(605年)又省休吉,并入河源县,改循州为龙川郡,河源属龙川郡辖。
唐武德五年(622年)龙川郡复名循州,析河源置石城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又罢石城县。唐中宗嗣圣年间(约684年)改循州为雷乡郡,天宝四年(745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称循州。
南汉(958年),刘鋹迁循州于雷乡,改旧循州治为祯州,河源与博罗、海丰、归善县均属祯州辖。天禧四年(1020年),因避仁宗赵祯御名,改祯州为惠州。宣和二年(1120年)改惠州为博罗郡。绍兴三年(1133年)复称惠州。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惠州升为路,河源属惠州路辖。
明洪武元年(1368年),惠州路改为府,河源属惠州府辖。崇祯六年(1633年),河源分割忠信二图之地置连平州,并兼管河源、和平两县。
民国八年(1919年),河源属广东潮循道,随后即废。道制废后,中级地方行政机构久不设置。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统一,河源隶属东江行政委员会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河源属东江善后委员会公署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东江绥靖委员会公署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河源隶属广东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奉行政院指令第四区行政专员公署由惠州移驻河源。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改称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建国初期,河源属东江专区。
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河源又划归惠阳地区辖。
1988年1月,撤销河源县,设置河源市(地级市)。原河源县被分拆为源城区和郊区(后改为东源县)。原河源县的东埔镇、源城镇、埔前镇和高埔岗农场划为源城区辖区,其余划为郊区(今东源县)管辖。
1988年1月至1997年2月,源城区下辖源城镇、东埔镇、埔前镇和高埔岗农场。
1997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源城镇和东埔镇,设置上城、新江、东埔、源西4个办事处和源南镇,保留埔前镇和高埔岗农场建制。
2003年12月,办事处改为街道办事处。埔前镇、源南镇和高埔岗农场未更名。
2011年,原高埔岗农场改街道,源城区辖5个街道:上城街道、东埔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岗街道;2个镇:源南镇、埔前镇。
2018年1月,根据省民政厅文件,设立城东街道办事处。城东街道由河源江东新区代管。
2022年10月,源城区下辖6个街道、2个镇:上城街道、新江街道、东埔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岗街道、城东街道、源南镇、埔前镇,46个社区,28个村(不含江东新区城东街道)。区人民政府驻上城街道。
源城区,地处于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北山区的结合部,总面积361.5平方千米。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14°31′34″至114°45′4″,北纬23°31′21″至23°51′之间。
源城区位于东江、新丰江交汇处,河源盆地内。区内北部为东江和新丰江冲积而成的东埔小平原,中部为丘陵,南部为东江冲积而成的埔前小平原,西部为低山丘陵区。总体地势为东低西高,最高在西端的桂山,海拔最高1056米,最低在东江双头村,海拔在46米,境内最大相对高度差为1010米。
境内地貌形态与构造、地层、岩石等有关,是内外动力地壳作用的结果,按成因可分为构造侵蚀,剥蚀侵蚀,侵蚀堆积三种成因类型,地貌形态主要表现为低中心、低山地貌,主丘陵地貌,低山着地地貌,河谷平原地貌等。
境内地层主要包括中新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和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区内的西南部,中东部及东北部一带。岩性主要为沉积碎屑岩类,大山碎屑岩类和松散岩类。裸露总面积约278.2平方千米,占规划区总面积76.26%。
地质构造位于佛冈—新丰江纬向构造带与华夏黄河大断裂构造带的复合地段,形成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南北向构造为东南山构造体系格向,并伴随有多动强烈的岩浆流动,尤以中生代燕山中酸性岩浆广泛侵入为主。区内出现的构造有桂山尾向斜,河源断裂,人字石断裂。
水文地质与地质构造条件相应,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3种基本类型。
工程地质特征与地质、构造地貌及地睛水活动等密切相关,岩土体可分为花岗岩类岩组、碎屑岩组、膏盐含钙质岩组、冲洪积土岩组及残坡层土岩组等。
源城区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土流失、水库淤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源城区恐龙化石地质遗迹拥有大量的出土恐龙蛋化石,还有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为世界罕见的集恐龙蛋、恐龙骨骼和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埋藏地。
源城区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平,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的城市之一。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源城区历年平均温度21.4℃,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9.3℃,历年极端最低温度-3.8℃;历年平均年降雨量1953.2毫米,历年平均年雨日159天;历年平均年日照时数1942.8小时。源城区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气候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
源城区境内的河流,统属于珠江水系的东江干流水系。一级支流新丰江和东江干流穿越境内,两江河段(源城)的河流比降落差不大,流速较缓慢,河面较宽阔。除东江、新丰江河段外,源城区还有埔前河、七磜河、木京河,高塘水、赤坑水、洪洞水、万洞水、蓝田水,香车河、双下水等河流10条,其集水面积不大,均在100平方千米以下。其中埔前河、七磜河、香车河是源城区较大的河流,集水面积都在40平方千米以上,区内主要河流有:东江、新丰江、埔前河、七磜河、香车河。
1992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结果报告,源城区集体土地363459.1亩,占总面积67%;国有土地107409.7亩,占总面积20%;未定权土地71849亩,占总面积13%。截至2009年底,源城区常用耕地面积33233亩。
源城区林木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桂山自然保护区有广东最大、世界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资源丰富,与肇庆鼎湖山、云南西双版纳并称“沙漠腰带上的东三奇”。全区有野生维管植物193科486属783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二级保护植物7科7属7种,如金狗、桫椤、水蕨、苏铁蕨、樟树、半枫荷、花榈木等。全区有脊椎野生动物215种。其中有蟒蛇、金钱龟、穿山甲等10多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
源城区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据地质部门探明的矿藏有铁、铜、锌、煤、水晶、粘土、萤石、瓷土等11种。铁矿主要分布在埔前桂山一带,属风化淋滤铁矿,含铁品位达45%以上,但储量规模较小,在10万吨以下;铜矿、锌矿分布在埔前、桂山,储量不大;煤矿分布在埔前、桂山,但煤层薄,煤质差,硬石多;萤石矿主要分布在源南镇胜利村至东源县仙塘镇到吉村一带,储藏量约在510万吨左右;水晶矿分布在东埔的白石嶂一带,但矿石含晶性不高,水晶个体小;瓷土矿分布在源西的白岭头村和高塘村至东源县的徐洞村一带,储量大;配料粘土矿分布在源西的白岭头一带。
源城区雨水充沛,多年平均年产水量3.7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610立方米。东江多年过境水量144.24亿立方米,新丰江多年过境水量24.6亿立方米。全区水能理论蕴藏量44.30万千瓦,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为42.00万千瓦,至2013年已开发34.2万千瓦(含新丰江水电站33.5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81.43%。
2021年,源城区常住人口70.75万人,比上年增加0.34万人。城镇人口比重95.51%,城镇人口67.57万人。户籍总人口34万人,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增长1.1%;出生人口3708人,出生率10.97‰;死亡人口622人,死亡率1.84‰;自然增长率9.13‰。常住人口70.75万人(不含城东街道办事处的常住人口为65.68万人),2021年,源城区户籍人口34万人(不含城东街道办事处的户籍人口为32.43万人)。
区委书记:曾宪旺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代区长:邓勇
2022年,源城区地区生产总值307.24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0.52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212.89亿元,增长1.1%。
2021年,源城区(不含高新区、城东)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02.9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亿元,增长3.1 %,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0.4%;第二产业增加值89.44亿元,增长21.1 %,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9 %,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10.10亿元,增长5.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9.7%,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6.1:72.7调整为1.1:29.5:69.4,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063元,增长6.5%。
人民生活
2021年,源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80元,增长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5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45:1缩小为1.35:1(农民收入为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40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699元,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919元,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7%。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8%,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2%,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源城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6%。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工业)投资增长3.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1%。民间投资增长1.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8.9%,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9.5%。
房地产开发投资95.18亿元,增长20.6%。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3万平方米,下降22.7%;商品房销售额82.4亿元,下降23.6%。
财政
2021年,源城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亿元,增长5.8%。其中税收收入7.06亿元,增长1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9亿元,增长4.2%。其中,住房保障支出2.78亿元,增长294.8%;卫生与健康支出4.21亿元,增长26.2%;城乡社区支出2.94亿元,增长60.2%。民生类支出25.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8.9%。
2021年,源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3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3.35亿元,增长0.2%。粮食种植面积2.85万亩;总产量1.13万吨,比上年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3.12万亩,比上年增长1.0%,产量4.15万吨。花生种植面积0.91万吨,产量0.21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13万亩,产量0.51万吨。
工业
2021年,源城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家,比上年增加1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增加值8688万元,集体经济增加值833万元,股份制经济增加值22.64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加值20.12亿元,私营经济增加值11.75亿元。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加值27.14亿元,中型企业增加值11.78亿元,小型企业增加值14.88亿元,微型企业增加值1.67亿元,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9.0%、21.2%、26.8%、3%。
建筑业
2021年,源城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4.1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65家,建筑业总产值53.21亿元,增长18.8%,利润总额1.21亿元。
国内贸易
2021年,源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21亿元,比上年增长7.5%。从限上行业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增势良好,烟酒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和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2.4%、17.9%、13.9%和6.3%。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速,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新能源汽车类同比分别增长32.2%、46%和192.2%。
对外经济
2021年,源城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245万元,增长20.0%。进出口总额7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出口总额53.3亿元,增长20.3%;进口总额23.4亿元,增长22.5%。
邮电业
2021年,源城区邮电业务收入1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电话总用户106.37万户,比上年增长9.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1.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4.59万户。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38万户,比上年增长11.1%。移动互联网用户87.74万户,比上年增长7.3%。
旅游业
2021年,源城区接待旅游总人数253.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国内游客252.77万人次,增长16.2%;入境游客0.37万人次,下降46.4%。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51.03万人次,增长0.8 %。旅游总收入2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各类旅行社55家。已评定的星级旅游宾馆(酒店)7家,其中五星级旅游宾馆(酒店)1 家,四星级旅游宾馆(酒店)2家。
金融
2021年,源城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84.45亿元,下降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3.87亿元,增长7.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81.88亿元,增长2.6%。
源城区是粤东北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比较发达。境内205国道、河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河汕公路横跨东西, 205国道、西环路、粤赣高速公路分别从城区的东西两边通过,中国南北第二大动脉京九铁路以及广梅汕铁路连接城区。东江航运上可达龙川,下可通惠州、广州。
2021年,源城区公路通车里程875公里,比上年增长0.3%。旅客运输总量146万人,下降12.3%;旅客运输周转量2.05亿人公里,下降12.2%;货物运输总量1584万吨,增长50.4%; 货物运输周转量17.0亿吨公里,增长54.7%。
源城区共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1年,源城区共有幼儿园131所,在园幼儿3.33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9.80%。小学55所,在校学生8.72万人,小学毛入学率105.34%,小学净入学率100%。普通中学39所,其中初中28所,高中11所。初中在校学生4.15万人,初中毛入学率117.55%,普通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19%。高中在校学生1.9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27%。
2021年,源城区共组织推荐申报省、市、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项,通过项目15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1家,新增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9家,新增3家;市级农创中心20家,新增1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增9家。专利申请授权量807件,比上年增长21.7%,有效发明专利量152件,比上年增长16.0%。
国家一级图书馆:河源市图书馆、源城区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源城区文化馆。
2021年,源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84个,其中区级文化事业单位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2个;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2个,馆藏量125.52万册(件),总流通52.49万人次。
2021年,源城区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7枚。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5次,体育人口18.35万人。
2021年,源城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0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8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79张,比上年增长4.4%;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045张,增长5.3%。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80人,其中执业医师667人,增长2.1%;执业助理医师167人,注册护士1275人,药剂人员132人,检验人员90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49人。
截至2021年,源城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8.04万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6.66万人,净增0.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81万人,净增0.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11万人,净增0.7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6.94万人,净增1.0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61万人,净增1.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0.54万人,减少0.3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额1.42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支付额5.72亿元。享受城乡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3814人,共发放城乡低保救济金2523万元。
源城区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建县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辖区内有建于南宋的龟峰塔、明朝万历年间的李焘故居、逍遥岩、草行丘屋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源城区是最早的客家先民的落居地之一,源城区是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市辖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源城区地处两江交汇之处,各种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广府文化便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清乾隆年间,前来河源从商的广府人越来越多,广府文化随之而来,散播到河源各地,源城区方言里还有不少受着白话的影响。饮早茶的习惯,茶点的制作,建筑、服饰等,或多或少地受到广府文化的影响。
源城区属客家方言区,语言受正统客家话及白话(广州话)的影响较大,有的词语读音与梅州话相似,少数词语与广州话相近,但全区语言总体上属客家方言。
客家民俗
源城区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源城区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客家民居
源城区的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变化,有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河源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源城区有景区(点)14个(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区、野趣沟旅游区、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七寨湖公园、革命烈士陵园、新丰江音乐喷泉、龟峰塔、太平古街、李焘故居、鳄湖公园、福源果场、东兴旺农业生态园、乡梦邻里特色民宿),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区),广东省旅游度假区1个(巴伐利亚庄园),在建旅游项目7个(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区、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保利勤诚达响水国际旅游度假区、“四季花海”特色小镇、河源体育产业园、南天中医药生态养生谷),待深度开发旅游资源7个(革命烈士陵园、双下古村落、罗焕荣故居、龟峰塔、太平古街、李焘故居、鳄湖公园)。
太平古街
太平古街,临近东江支流新丰江畔,采用民国时期流行的“上楼下廊”式的骑楼结构,走在其中,颇似行走在广州的一德路、北京路一带。河源太平古街始建于清朝,全长300米,鼎盛时期有300多家商铺进驻其中。太平古街原名叫十字街,因早年商业兴旺,整条街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故改名为太平街。
巴伐利亚庄园
巴伐利亚庄园,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占山地10平方千米(水域近2平方千米),是粤港两地造园”的创新文旅示范项目。
河源市烈士陵园
河源市烈士陵园,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公园路中山广场西侧,始建于1958年,是原河源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阮啸仙等革命先烈而建立的,原命名为“啸仙烈士陵园”,2002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河源市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园内建有阮啸仙烈士纪念亭,阮啸仙烈士塑像,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墓,河源市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
河源米粉
河源米粉,广东省河源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河源生产米粉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以“霸王花”米排粉为代表的米粉产品,因其外形美观、有爽滑感、不沾牙、不夹生、不易断条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2003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河源米粉”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20年6月,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1月1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11月,拟将其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