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

更新时间:2024-07-03 20:33

源头活水(拼音yuán tóu huó shuǐ),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朱熹《观书有感》。

成语出处

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源头活水”。

成语典故

朱熹是宋代的大理学家,他不仅善文,诗歌也写得比较清新活泼。他留传下来的一些诗篇中,不少是他读书之余,思考问题时,散步中偶有所得的即兴之作。有一年,春初的一天,朱熹迎着和煦春风,踏着翠绿的小草,手里拿着书本,在池塘边徘徊,苦苦地思索着读书中遇上的一个难题。猛然,忽有所得,抬头再看看那面前的一个池塘:塘面如明镜一般,塘水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一时兴起,便反复吟咏成七言诗《观节有感》一首。诗的大意是:眼前这块方形的池塘,就像似一面打开了的明镜。天色和云影映照在塘水里,还不停地移动着。这池水怎么会有如此清澈呢?只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上不断流来。这一自问自答,从前两句方塘的形象中引出,亲切自然,天衣无缝,使末句所揭示的哲理毫不生硬牵强,令人不能不深为信服。

成语寓意

学问要有长进,事业要有发展,就要不断地吸取新的东西、探索新的问题。源远才能流长;生活的河流只有靠源头活水不断输入,才能永不枯竭,永保清澈。凡事都要究其源头,挖一口有源之井,胜过掘数顷无源之池。人生也是如此,假如把人们的意识比作地图。那么人们的地图不可能一辈子一成不变,因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假如只照着这一成不变的地图行进,总有一天地图给予人们的信息会枯竭。因此,人们应该不断地描绘、修改自己意识的地图,力求它能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这样地图就能在源头处注人源源不断的活水,人们才不会在人间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迷路。应该自觉地探索现实,不断挖掘自己的源头活水,冶炼、筛选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因此丰富多彩。所以人们要不断地修改这幅反映现实世界的心灵地图,要不断地获取世界的新信息,勇敢地进行自我更新。为心灵地图不断地攫取补给之源。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在句中作宾语、定语,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运用示例

宋末元初·王柏汲斋吟》:“请观朱子方塘喻,要识源头活水来。”

元·胡炳文《送董深山·其二》:“洞口桃花易见,源头活水难寻。”

明·唐桂芳《南乡子·代送罗季端》:“石壁烟岚,青入座谈经。浩浩源头活水生。”

明·夏原吉尤溪谒文公先生祠》:“源头活水通洙泗,门地清风蔼建闽。”

明·罗伦《洗心亭》: “源头活水依然在,洗得汤铭一字无。”

习近平用“源头活水”来比喻基层的真实情况、人民的真知灼见,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为开展基层调查研究明确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