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序

更新时间:2024-09-04 09:36

源流序是道光年间榖旦的作品,宋代理学家程颢先生(1032年-1085年)教导人们说:宗谱可以教育人们不忘根本,使人了解自己的祖先是怎样传流下来的。凡稍有教养的人都应当重视和熟悉自己的宗谱,没有宗谱就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始祖,也不知道一代一代是怎样相传,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往下传的。

源流序古文

道程先生曰:修宗谱使人不忘本而识祖源祢流,稍有知识者,当以谱留心。苟前乎此而谱不立,则不知其谁始;后乎此而谱不修,则不知其谁传,故三代不修谱,朱子以为不孝。即太史公亦曰:百世不泯,有益於史乘者,莫如谱,族不立谱,昭穆混淆,世系紊乱。可知谱之修 所关至钜,而源流不可不细考也。朔吴姓之始,自泰伯以让德封於吴,子孙因国为氏,而姓以著,瓜瓞蔓延,历朝不替。周章十五传至札,望重延陵。三传及公子友。友下九世,至西汉芮,封长沙王,谥曰文。次子郢封义陵。子重、袭爵居饶。四传至千秋。又五传至东汉,若演、若汉、若洽,声称藉甚。洽次孙昕,封筑阳,昕十一传至晋。猛得异人丁义神方,许旌阳师之,同飞升。又八传至少微,唐进士。先是文章家以徐庾为宗,气调卑弱,惟少微与富嘉谟,词本经学,雄迈高卓,称吴富体。吏部侍郎韦嗣令,荐为监察御史。后解官居歙,徙石舌山,遂世居焉。少微子巩以孝称,仕至中书舍人,越七传,景元弟景秀官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四传至武,有子七,三子高字中复,举宋熙甯进士,仕至浙江布政。兄几复嗣复同登进士,号吴氏三凤。於是七传至寿一公,偕弟寿二、寿三由饶渡江抵皖卜宅。寿一公迁怀郡,名渤海。寿二公居桐。寿三公裔居潜、太、望三邑。寿一公次子秀二亦迁於潜。世远年遥,居址星散,欲收各邑之族,以共成一谱,诚戛戛其难。爰追阅前代,考明鄱阳新安诸系,参以经史,由泰伯至迁怀始祖寿一公,八十一世,二千七百余年,一线相承,迄今又二十余传,户日大,族益众。不明一本 而濬其源,究万派而清其流,恐人代散殊,罔知同祖,不至相视如秦越者,几希历序本末,编辑详明,庶一披览。有以识源远而流长云。

道光十一年辛卯岁冬月 榖旦

源流序今译

朱熹先生(1130-1200)说:三代不修谱就是不孝。司马迁也说:历史之所以延绵不断,能够如实记载,编写成书,很多资料都是来源于宗谱。一个宗族如果不修谱,就会使宗法制度混乱,先后长幼次序颠倒紊乱,世系不清楚。由此可知修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还应当详细考察宗族的源流。我们吴姓始自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他三弟的儿子是周文王),他因三让天下的美德封于吴,子孙们就以吴为姓,所以泰伯是我们吴姓的开氏始祖,泰伯二弟仲雍(传代始祖),世代相传,繁衍昌盛,其曾孙周章再传十五世至季札,也三让王位,仁、义、礼、让四德具全,受到世人赞颂景仰,成为延陵的名门望族(延陵遗址在今常州市南淹城,延陵郡包括江阴县、丹阳县、常州市和武进县一带),季札的第三代公子名友(吴王夫差的侄子),季札的第十二代孙就是西汉长沙王吴芮,谥号文(死后皇帝的封号叫做谥号),他的次子郢,封在义陵,郢之子名重,承父爵,住在饶,芮下传四代到千秋,千秋传五代便到了东汉时期的吴汉。创建东汉时,吴汉任大司马,屡建奇功,被光武帝刘秀封为广平侯,谥号忠侯,史称广平忠侯,兄吴演(封大将军)、弟吴洽(封褒亲侯)皆立有军功,名声大振,吴洽的次孙昕分封筑阳(今湖北)。再传十一世到了晋代,传说吴猛七岁时不敢驱赶蚊虫是怕蚊子不咬自己而去吸他母亲的血,孝心感动了天神,于是派一名叫丁义的奇人给他传授了法术,有一次他回豫章,遇到江水水流特急,无船过渡,他以白鹅毛扇指向江面上一划,便成了一条路走了过去。他又将此法术教会了许旌阳,竟一同飞上天成仙而去,成为中国道家的神仙人物,其女彩鸾也成仙飞上天空。又八传至唐代的吴少微(武则天长安三年进士),他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与富家谟两人一改当时以徐庾为代表的浮俚不兢,气调卑弱的文风,而反朴归真;其文词本经术,风格雄迈高雅,自成一体,为当时文人所推重,称为吴富体。吏部侍郎韦嗣令向朝廷推荐他担任了监察御史,任期届满便来到歙县城里,后迁舌石山(今凤凰山)定居。其子吴巩被世人称为孝子,开元进士,官做到中书舍人(正五品,在中书省执掌诏令、待从、宣旨、慰劳等事)。又传七代至景元,其弟景秀官至国子祭酒(从三品国子监执掌教育行政)兼御史大夫(从三品、御史台执掌监察、执法)。又传四代至武,吴武有七个儿子,三儿子高,字中复,是宋代熙宁间的进士,任浙江布政,其兄几复、嗣复同登进士,人们称为吴氏三凰。再传七代便是寿一公(迁怀始祖),他偕同寿二、寿三两弟一同从江西饶州渡江迁到安徽,寿一公迁怀宁名渤海,寿二公居桐城县,寿三公迁到潜山, 其后裔有到太湖及望江等县者,寿一公次子秀二也迁到潜山县。几百年来延绵衍绎,星散各地,要想把族人世世代代都修成统一的宗谱,是难上加难的,也是不可能的。回顾先祖,考察鄱阳、新安等地各系的族人历史,参阅经史,可知泰伯至寿一公已是八十一代,二千七百余年了,于今又是廿余代,户数日增。人口日众,如果不知道自家的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源流,也不知道本族已繁衍、发展到何种程度,互不了解,一家人见了面,就像一个是秦国人,一个是越国人,互不相识,岂不成为笑话。所以必须编辑一部详明的宗谱,把自始祖以来的各支系,各代的族人一一记载,使大家都明了自己世系根源,知道家族繁衍历程和现状,万代相传。

道光十一年辛卯岁冬月 榖旦(公元一八三一年阴历十一月 吉日

二000年五月 二十二世孙怀宁

合族祠堂宗谱序

书曰:以亲九族。礼曰:敬宗故收族,容儿时从父水园公授尚书,少长 从伯兄颜山读礼经,每教以顾名思义,毋徒事吟哦,因思亲九族者。自高曾祖考以及身,由身以及子孙曾元。皆五服亲,故宜亲其所亲也。若夫族,则合同姓而言之,不但九族,已收族则合同姓而亲之,不但亲九族巳於此,想见古人用意於一本者,如是其忠厚缠绵,愈推而愈远也。犹记吾先大父俭亭公在时,有新游泮水来谒门下,称吾大父为伯父,称吾父为兄者,私以问父,父曰:此我同族弟讳道生,字端本,与吾共二世祖者,非寻常混称同宗者比。但前代彼此各修支谱,祖同而谱不合为可憾耳。呜呼!谱而不合,恐今之称兄弟者此同族,异日视如途人者亦此同族也。吾父蹙然憾者殆为是与?容是时己怀合修宗谱之志,分卑年幼未逮也。嘉庆二十五年,从 伯兄颜山、仲兄韫山董修本邑学宫,道光三年功竣归,兄弟相谓曰:我皇上以孝教天下,其所以尊崇学校者,皆为此也。今文庙己修,先师之灵固妥,祠宇未建,祖宗之灵何凭,且前代不能合修宗谱,亦以族无祠宇,聚会无所,参考无由,故各执己见耳。今欲合修宗谱,先宜合建宗祠,因请於伯父静斋公,公欣然。以语维尚、风从、学举、 盖士诸伯叔暨盛从、广名、攀云辈,莫不踊跃从事。遂於道光六年建祠於甘露之东,命我仲兄韫山董其事,鸠工庀材,阅五月告成。此固祖宗之灵,抑亦两房子侄协心同力合助而成之者也。是年冬月进主合祭时,凡属深山僻壤远徙播迁之墓裔,莫不偕来拜主,欢呼各循其序,有一生未尝谋面,数十年未尝聚谈,相见后道及同某祖某宗、共某坟某墓,而殷勤握手,不觉其言之娓娓者。呜乎!同族之宜合而不宜分,不已於此可见哉。是时即议修谱,以年歉未能,今秋始有成议,合族嘱容董其事,容以有事为荣,愿与闻焉。因取前谱观之,见两房世系支分派别,且数十年来未登谱者,支分之中,又有分支,派别之后又有别派,今将取两房之各有支分派别者合之。且取两房支分之中,又有分支,派别之后又有别派者合之。诚千头万绪,茫无际涯,苟有一字之误一笔之乖,以致卑喻尊、少凌长、远间亲、小加大,则与其合也,不如其分也,不几为祖宗之罪人乎!一念及此,不胜惴惴焉,如临深而履薄也。虽然溯流者在穷其源,齐末者宜揣其本;吾视两房如衣之有袖焉,揭其领而两袖昭然矣;两房之支分派别,如纲之有目焉,提其纲而万目灿然矣。况有颜山兄定其款要,可人、广诏诸人共相校阅,或者差谬之愆,可以稍减,是则容之大幸也。敢曰亲族收族无异古人哉。

旹【3】

道光十一年岁次辛卯冬月【4】 榖旦【5】 十六世孙容谨识

注: 【1】敬宗收族:《礼记》语,意思是说人类天性是亲亲的,由亲亲而尊崇祖先,由尊祖先而敬重同宗,由敬宗而团聚族人。 【2】泮水:孔庙前的池子叫泮水,池子上的拱桥叫泮桥。【3】旹:“时”的异体字。 【4】公元一八三一年公历十一月。 【5】榖旦:明朗美好的日子,即吉日的代称

续修宗谱序

当闻葛藟【1】荫庇本根,棠棣【2】辉联花萼,矧【3】人之有族类也,必有谱以系属之,乃相得而益彰焉。溯吾姓自泰伯分封,周章肇祀,迄今百有馀代,历世三千馀年。其远之别派分支或郡渤海,或郡延陵,原难穷纪。而若居潜、太、望三邑者荣膺甲第,庆衍壬林【4】。其祖寿三公与吾始祖寿一公兄弟也。自二世迁潜,越数传还居怀邑冈子保者,虽非迁潜之总派,实自潜邑以分来,其祖秀二公,与吾二世祖胜二公兄弟也。分居怀邑渌水乡者,钟【5】龙山之灵,挹【6】江流之秀,其祖天佑公与吾三世祖添贵公、原三公兄弟也。嗟乎!自一世二世三世而始,分支别派,至今不过十馀传耳。本亲近而可考,非疏远而莫稽【7】 ,而何以我添贵公、原三公两房於道光六年建祠,十一年修谱,竟听其分门别户,不搜罗等公世系,备而登之,岂前人独薄於一本之谊乎。殆【8】以时有所不可,势【9】有所不能;究之前人之心,何尝不以此为憾。故虽各修支谱,必於序内详载等公后裔之所居,知宗谱之合,前人属望於后人也甚殷,后人仰承乎前人也宜急矣。咸丰初年,各房曾议合祠谱以继先志,卒因兵乱阻於垂成,一回忆之伤何如也。不谓经十馀年之蹂躏,虽嗟琐尾【10】於异域,犹获聚首於一堂。微祖宗呵护之灵不及此。当此时也;能不笃宗盟而顾前好哉。且各房自修支谱,距今数十年矣,其遗亡於播越【 补 注1】者几何?其消磨於兵燹者几何?加之生齿日益繁,居址日益广,其中之存亡聚散,显晦升沈,悉数亦复难终。生斯会者【 补 注2】,苟不思燕翼【 补 注3】之贻【11】,勉作貂续【 补 注4】之计,固无以为启,亦无以为承,一传再传,将迷所自出,有等族人於途人者,此固吾人所深惧也。爰议各房捐修祠宇,俾创造於前人者,自今复焕然一新。遂进神主以妥先灵,即修谱牒以联族类。鄂棠适在祠作馆,得亲斯役,幸弟廷兰与拾登、广志、问谟、由渊、得芳、永清、道生、飞腾、时高、芬桂、锡光等,胥勤劳执事,乃能告厥成功,庶几豕渡无讹【 补 注5】,各支之世系源流,暸如指掌,抑且雁行不紊,合族之子姓兄弟,爽若列眉,因叙数十语於卷首,非敢谓能尽亲族之道也,聊以记事之始末云尔。

旹【12】

同治六年【13】岁次丁卯月 榖旦【14】

十六代孙鄂棠谨识

注释:【1】葛藟(lěi):藤也,葛藟,即葛藤,落叶藤本植物。【2】棠:夏开黄花于短枝顶端之灌木。【3】矧(shen)读审,况也。【4】壬林:壬,“大”也,林,“盛”也,“壬林”言礼之盛大。【5】钟:此处作集中解。【6】挹(yì):读“邑”吸取也。【7】稽:考核。【8】殆:大概。【9】势:当时形势,指当时修谱的力量。【10】琐尾:即“琐尾流离”意为少美好,长而丑。后来转为艰难困苦。【11】燕翼之贻:燕者安闲也,翼敬也。燕翼引申为善为子孙计谋,贻,遗留也。【12】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 补 注1】播越:流亡在外。【 补 注2】生斯会者:生于这个时候的人。【 补 注3】燕翼:善为子孙谋。即为子孙妥善安排。 【 补 注4】貂续狗尾续貂之简语。此处乃谦词。【 补 注5】豕渡无讹:经过艰难而修成的谱牒没有差错

庚子仲秋,兄美含以书来告曰:我姓宗谱,自同治乙丑纂修丙寅告成,迄今三十有五年矣。人事之代谢,子姓之蕃衍,惧其久而难稽也。今春燮和、发祥、居仁、献廷、注东、澍坤、尊三、惕乾、用九、邵钰暨男钊等,举事重修,以续先乘,以垂后昆,意甚善也。吾弟游宦远羁,不能身亲其事,曷邮寄一言以叙之,此亦族人之意也。维时中外多故,晨夕趋公无暇搦管;复因奉檄【1】建南【2】,办理各属教案,尤为棘手;幸蒙祖宗呵护、次第议结,获免愆尤【3】。回忆谱牒将成,势难再缓,爰【4】举我族修谱之意,与濬所自勗【5】者,言之可乎!夫族之有谱,非徒以纪世系明宗派也。盖将本尊祖之文,寓亲亲之道,俾知与父言慈推而及於族之诸子,皆有抚字教诲之意焉。与子言孝,推而及於族之诸父,皆有尚德敬老之意焉。与兄弟言友恭,推而及於族之诸弟诸兄,皆有式好无尤之意焉【6】。庶几一族之中雍和仁让,相与维系於无穷耳。我姓之先,出自泰伯至寿一公八十一世,是为迁怀之始祖,由始祖以至於今,积年五百余岁,积世二十余代计丁四千余口,生齿可谓盛矣。律以制礼定服之义,此四千余人中,有服【7】者不过百数十人耳。此外皆无服者也。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疏,其不至视如途人者,几希矣!惟有谱以联之,支分派别历百世而维昭【8】,云子礽孙【9】皆一祖所自出,显以垂寖【10】炽寖昌之系,隐以寓教孝教弟之文,此我族人重修之微意欤。濬德薄才浅,仰托祖宗余荫,窃科第,陟监司【11】,碌碌无所表见,既不克勉自建树以为光宠,即睦族敬宗之谊,亦毫发之未有尽焉。乃因宦迹淹留,不能躬亲剞劂【12】,追随诸君子之后,稍分编纂之劳,是尤濬之所愧对於族人而益自内疚者尔。

光绪二十七年上元日【13】

十九世孙濬谨撰於川南建昌道署

注释:【1】奉檄:“奉”同“捧”。檄,召书,奉檄犹后世接任命。【2】建南:是“建昌上南道”的简称,位于今成都市西南,道署在雅安,辖区范围甚广;今成都市之大邑等县及安宁河谷之西昌市均属之。【3】愆尤:罪过也。【4】爰:于是也。【5】朂(xù)“勖”的异体字,勉励也。【6】式:榜样。尢:过失。【7】服:指分清支派和上下辈行,载於谱牒者。【8】维昭:连繋明显。即连接的清清楚楚。【9】云子礽孙:有福禄的藩衍子孙。【10】寖:此作“益”、“愈”解。【11】陟:读(zhī),读至,升也。监司;监督州府县的高级官员为监司,如布政使、按察使、及各道道员。【12】剞劂:读“基决”即镌版,此处意为编修印刷家谱。【13】光绪二十七年:公元一九零一年;上元日,正月十五日

续修宗谱

续修四届宗谱灊阳

【1】吴至德堂祝词

太史公纪世家,首推吴氏崇让德也,泰伯让於前,季札让於后。夫既以让世其家,则吴氏所以肇封受姓者,极天下后世莫不传而诵之,史志以外而谱尚焉,盖家之有谱也。上绳,祖武下启孙谟“敬宗收族”以为体,徵文考典以为用,体明用达,甚盛典也。谁是谱而不修乎?然而宋徽宗赐我族谱序曰:谱官爵,不如谱诗书;谱族党,不如谱礼让。旨哉斯言。凡天下吴其姓者,虽延陵渤海支派不一,而世世子孙可不於礼让之风躬循,而谱著之以毋忘祖典也耶?如曰谱之修也,必以门第爵秩相高下,则我族历获让德美报,其簪缨黼黻【2】彪炳史册【3】者,如汉之广平,唐之谏议,宋之铁御史,元之草庐先生,明之大学士,勿论矣。即最近勲名藉藉膺川南建昌道濬公者,皖怀世禄之家,其公子文孙雁行、竹林辈出,入清明两政府亦班班焉。未始非我祖我宗 至德所感应 而留贻之也。今皖怀吴氏谱方续修,果不出濬公家人主其任,而其迁怀始祖寿一公亦唐进士御史少微公后,其二世秀二公本由潜还居於怀,与敝股支派仅一二世,诸先达曾有共谱之宣言,旋因年限早迟中辍,迄今敝股重修,又逾十稔矣。而贵乘适建馆,并辱函前往参观,以为下届合修地,得毋欲大胞与之量而以一源所出,两萼齐辉,又何妨再有三凤和鸣盛事乎。虽然宗谊昭昭,礼宜志庆,第於甲子续修时,遍考同宗谱帙,渊源家世,不稍同异,惟堂名有曰三让,有曰仁让、有曰礼让、有曰让德,均之不若名崇让为显,寓尊祖敬宗深意,而适合后人逊让分际耳。今而后,谨就卑让尊、少让长、耕者让於野、仕者让於朝、工者商者让於市,晋祝於崇让堂前而已。尤望宗支蕃衍,奕叶辉煌,渤海扩源头、江水清流独挹;延陵绵脉络、龙山灵秀偏钟。由是天潢之贵胄【4】攸长,而玉牒之成规永续者,则怀邑吴氏又当为天下吴姓中第一云。

潜阳吴至德堂裔敬撰

注释:【1】灊阳:即“潜阳”,今潜山县。【2】簪缨黼黻:簪缨,古代官员行礼的冠饰;黼黻,古代官员礼服上所绣的花纹。皆云做大官的。【3】彪炳史册:光荣的记载在史书上。【4】贵胄:胄,后代也;高贵族裔的后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