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竿

更新时间:2023-04-25 12:08

滑杆是中国西南各地山区特有的一种供人乘坐的传统交通工具。即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担架,中间架以竹片编成的躺椅或用绳索结成的坐兜,前垂脚踏板。在中国许多景区,这种旧式的交通工具与现代化的汽车、索道、缆车并用。是当地旅游交通的一个重要成员。

发展历史

滑竿在古时叫“肩舆”。近代在四川出现的滑竿,据说开始于爱国将领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时,因为担架不够用,就地砍来子制作担架,因为全用滑溜溜的竹竿绑扎,就称为滑竿。

有人从扎担架得到启发,把担架稍加改进,就成了滑竿,比轿子轻便快速。滑竿制作简便,两根三米多长的斑竹竿,两头尺把长的短杠作抬肩,中间用竹片编成软扎,前系脚踏,冷天垫毛毯,热天撑凉篷,软扎上可坐可卧。轿夫花钱买了抬轿权利叫正轮子,没有花钱买的叫副轮了。一轿三人抬,叫丁拐,两人抬,叫对班。无论轿或滑竿,后面轿夫的视线被轿壳或软扎挡住,须前面轿夫传话告诉路上的情况,这叫报点子或报路号子。如,前面路很平直,前呼:“大路一条线,”后应:“跑得马来射得箭。”要上桥了,前呼:“人走桥上过,”后应:“水往东海流。”前面的路弯拐多,前喊:“弯弯拐拐龙灯路,”后应:“细摇细摆走几步。”路上有牛粪,前呼:“天上一枝花,”后应:“地下牛屎巴。”路上有个奶孩,前呼:“地下娃娃叫,”后应:“喊他妈来抱。”见啥说啥,振奋精神,鼓舞劳动干劲,其生动风趣,与船夫号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巴渝的许多风景点,都有滑竿可供游人乘坐。

各地的滑竿

重庆滑竿

旅游景区特有的交通工具滑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但是女子滑竿队的出现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重庆市郊外的旅游景区,就活跃着一支女子滑竿队,排列整齐的十多只滑竿在路旁一侧一字排开,十几名女子滑竿队员焦急地等待着游客。由于女子滑竿队员为客人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说以生意一向不错,一天下来队员们可以获得百元左右的收入。女子滑竿队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抬滑竿的女队员都是当地的农民,在农闲时抬滑竿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为旅游景区的游客增加了一项服务。部分游客之所以选择女子滑竿,是因为她们提供的服务令游客更加满意周到。

峨眉滑竿

峨眉山滑竿,是为游人代步的的特色交通工具。用两根约2.4米长的斑竹做抬竿,两端绑上0.5米长的抬担,中段架上四脚睡椅,睡椅前再安放一根踏脚棍,就构成了适应山道、坐卧舒适的滑竿。1935年蒋介石在峨眉办军官训练团时,出行坐的就是滑竿。

主要影响

轿子和滑竿都是四川地区人们代步的主要工具。滑竿是简易的轿子,轿子起源较早,是受四轮车子的影响,去掉四轮,改装成轿。到了交通发达的现代,轿子被淘汰了,滑竿作为一种具有特色和简易便用的交通工具而流传使用到今。

“滑竿”之名是怎样来的呢,有两重解释:一说是用滑溜溜的竹竿绑扎而成;另一说是:它轻便快速,滑得快,所以叫滑竿。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滑竿的制作比较简单,先砍两根2米长的斑竹,在两端各绑上60厘米的短扛作为抬肩,中间用竹片和绳子编成软扎,前面系上一个脚踏就成滑竿。滑竿是由两人抬扛,在抬扛时还不断地前后传话,被称为“报点子”,就是前面的人告诉后面的人前方路面的情况。一喊一答,加上四川特有的地方话,特别悦耳。

滑竿轻巧灵活,大道小道皆可行走,尤其适合山区小路。在四川山区较多的路段特别适用,坐它上山比徒步要舒适很多。

有滑竿的景区

一、四川

1、峨眉山

2、青城山

3、碧峰峡

4、西岭雪山

5、海螺沟

6、黄龙风景区

二、湖南省:

1、张家界

2、南岳衡山

3、崀山

三、重庆市:

1、 天生三桥

四、贵州省:

1、梵净山

五、湖北

1、恩施大峡谷

2、屏山大峡谷

3、鹿苑屏景区

六、安徽省

1、黄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