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19:43
漏景是中国园林传统造景手法之一,是从框景发展而来的成景类型。漏景是透过虚隔物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可以是花窗、隔扇、漏窗、漏明墙、栅栏或疏朗的树干枝权摄取风景画面,叫漏景,又叫泄景。景物的透漏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而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的模糊美。漏景的设置既要考虑静态欣赏的效果,也要考虑动态欣赏时的景物移动视点。
中国园林常用的园林构景手段有九种之多:
抑景,透景,添景,夹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借景,分景。
中国园林美在含蓄,忌讳“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所以,抑景是中国园林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造园手法。所谓抑景,即先把园林中的景致隐藏起来,不使其被一览无余,然后再展现在你的面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以此提高风景的艺术感染力和层次感。这方面有很多例子,如北京颐和园,由东宫门进入时,只见一座颇似四合院的内景,一点也看不到园林的景致,沿小路南走,先看到一座土山横在前面,中间是一条曲径,顺路而行,可见园中最大的建筑佛香阁在枝叶间时隐时现。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昆明湖、万寿山、佛香阁、龙王庙、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尽收眼底,令人惊叹不已。
抑景的手法很多,比如苏州园林,用厅堂建筑或假山遮住主景,让游人穿堂逾室,通过光线较暗的廊道或假山洞口,才能窥见园中景物。苏州拙政园腰门后的假山,留园入口处的廊道厅室,都是这种艺术处理。
抑景不限于园林的起始部分,园中处处都能灵活运用。如苏州环秀山庄,原是位于宅后的小园,仅一亭一屋,若袒露于外,必索然无趣。但由于山石嶙峋,乔木参天,作者将建筑、亭台藏于山石、树梢之后,便使景色显得格外深远而幽邃。这种抑景手法可谓“景愈藏境界愈大”,给游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激发观光者的游兴。
透景也是一种造园的常见手法。运用到观景中,就是游览园林时,在假山上观赏山下美景,或坐在亭中观赏远处山水、建筑时,应注意在阻挡视线的树木或其他高于游人视线的地上物中间寻找一条或数条观景线,把远景引入观景者的视线中来,从而取得理想的观赏效果。实际上,园林中的任何一个风景点,同时也是观景点,其四周阻挡观景视线的植物、建筑中,都蕴藏着一个或数个极好的观景视线或视角,这是我们观景、赏景,取得美感的要点。
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的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这种倒挂的柳丝所起的作用,便是添景。因此,在观赏园林景致时,要特别注意寻找添景物,这样才能使原本开阔的景面增加中景、近景,使景致具有空间深度感。
中国园林中一般以大的乔木来做添景,在树种上既要形体巨大,又要花叶美观,如红树的乌桕、柿子、枫香,常绿阔叶树的香樟、榕树,以及银杏、木棉、玉兰、凤木等,均为常见添景的树种。
在中国园林造园中,借景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园冶》中说:“园林巧于因借”,“构图无路,借景在因”,“天借景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便是借景。如游颐和园,站在“湖山真意”亭内西眺,玉泉山的塔景正好镶嵌在两柱之间,就是远借组成的最好框景;近借的例子如北京北海公园龙亭,朝东南望去,景山公园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互映生辉;在同一园内,透过空窗、门洞窥望,隔院楼台也可互借成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站在高楼亭阁俯瞰到的湖光山色,是以“色”借景;“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是以“音”借景;“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则是借“水”成景;至于“应时而借”,或“银装素裹”、“柳暗花明”,或“梧荫匝地”、“层林尽染”,都能构成不同时令的借景景观。
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物的欣赏的艺术手法。当其中并非全部景色都能引人入胜时,常用建筑物或植物把左右单调的风景屏障起来,只留中央充满画意的远景,从左右配景的夹道中透入游人的视线,以达到增强景深和障丑显美的作用。如泛舟颐和园后湖,远方的苏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石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夹景景色。
在北京颐和园知春亭能观赏园内的万寿山、夕佳楼与园外的西山、玉泉山,在无锡寄畅园能观赏园内景致和园外惠山、锡山,这种能够互相观赏、互相烘托的构景手法称为对景。对景有近景、远景之分。近景对景,其所对之景为小空间近景,则其画面多为竹石、花木、叠石小景或靠璧山;远景对景,则多为自然山水和建筑,这种对景不但有峰峦丘壑,诼溪绝涧,竹树云烟,还有楼台亭阁等建筑。
框景是指用门窗、廊柱或乔木树冠抱合作“画框”,把真实的自然风景框在其中的造园手法。框景能使散漫的景色集中,使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北海的“看画廊”就是专视框景的地方。
辞因景生,景因辞胜。点景是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之一,也是欣赏中国园林的要领之一。中国园林有大量的点景题咏,推敲其用字妙处,对于领会意境和提高游兴大有帮助。点景的方法很多,有摹写形象的,如桂林的“南天一柱”,点出桂林独秀峰拔地超天、绀宇凌空的特征;有描写意境的,“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道出了“象山水月”的妙处等等。点景惯用四字组成,亦有三个字、五个字的。如大观园中的“稻香村”,寄寓“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的田园风光。杭州“九溪十八涧”,包含了“春山缥缈白云低,万壑争流下九溪;拟溯落花寻幽径,桃源无路草萋萋”的山野意趣。点景不拘字数,只求含蓄新雅,名实相符。点景如点睛,概括的是景的特色与神韵。如杭州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等,不仅点出了赏景的最佳地点和时间,还把无限风光包蕴在景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