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10:28
潘世讽(1859-1931),名禄咏,字世讽。福建省永春人。近代爱国武术家,永春白鹤拳宗师。
永春乃白鹤拳发祥地。自明季清初方七娘创白鹤拳以始,迄今三百余年来,永春民间习武成风,历代英杰辈出。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潘世讽先贤是近代一生致力于弘扬、发展、创新永春白鹤拳的一位杰出的人物。
潘世讽(为行文便利,后文凡遇人名,则直称其名讳,恕有不敬之罪,敬希原谅),讳名禄咏字世讽,榜名潘标,号韵斋。福建省永春达埔乡达中村五水头厝人。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十二月十三日亥时(公元则为1859年1月17日),为潘奕宣之次子。
世讽之父“奕宣,讳英齐,号东海,太学生。为人醇厚正直,取与必衷于义,经营拮据,未尝暇逸。方翼克享大年,讵意中途辞世,母王氏池娘,抚育二孤,长子禄泮早殇,次子禄咏弓矢成名,辛劳备尝。虽家道贫欲,而辄出有余,以周济贫穷,种种懿行,难以尽述,至今犹挂人齿颊云。①”正因为有此庭训,道德熏陶,育就了世讽一生之人世风范。
世讽既自幼失怙,其兄又早殇,儿孤母寡,自然尝尽人世冷暖。“虽家世素封,然自励俭勤,常操劳役,以励其志。就傅读书,聪颖过人,气概卓然与群儿异。②”小时候,每闻师长畅谈太平军起义,邑人武生林俊连络红钱会、黑钱会举兵响应,反抗清廷事,未尝不肃然起敬。怜花惜枝,其外祖父对世讽钟爱有加,小时即随外祖父练武,学习白鹤拳,以强身护体。
稍长,目睹鸦片战争以还,朝政腐败,外夷侵凌、国土沧丧,痛心疾首,乃弃毛锥,欲效祖逖投鞭报国。于是,外祖父逝后,即拜永春白鹤拳名家叶笑(1828—1887,讳鼎笑,字音惠号扬声,乡饮宾。永春白鹤拳早期名师叶福派系)为师,习拳械弓马。叶师为达埔溪园村学堂村角落人,两家相距不远,见世讽天资聪颖,青睐有加,过从甚密,长期与其住焉,朝夕相处,晨昏课徒,严加指教,倾囊相授,是故师徒之情,若父犹子。而世讽勤学上进,苦练不辍,不负所望,多年下来,技艺有成,为叶笑老师之最得意者。叶师仙逝后,再从名家宗叔贞团(1845—1927,字奕圆,永春白鹤拳早期名师潘贤派系)习艺。潘师年长世讽十三岁,器重有赖,每外出设馆授徒,世讽常侍左右,代师之劳。日与研究论武,夜复比解讲技,感情笃好,亦师亦友,称誉武林。
世讽尊师重道,虚心相与,每闻鸡起舞,精勤不懈。人虽清癯,然膂力过人,360斤重之义勇石,双手能拎起旋身一周,盖苦练之功也。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戊科,年二十九,以学名潘标应永春州试,以刀马步箭巧力见称,拔得头筹。由州 陈宗师录取武庠第一名秀才。
本拟挟余勇赴省乡试考武,博取功名,报效国家,以酬夙志。一日与二三好友外出,偶遇一江湖相士。好友请相士为世讽看相,预测功名。相士曰:“君之‘功名纹’未现,此科有所挫折,功名难中。”世讽笑谓:“功名于我如浮云,唯技艺在身,有心报国无门是实耳!”不以为意,后族中长者咸请世讽赴省应试,以光宗耀祖。遂至福州省城应考,试前携族弟世春、族侄瑞旺等人,事先到南台校场一一试过刀骑射举诸项,皆得心应手,轻松自如,而“义勇石加关刀”一项,试举谓轻,志在必得。遂偕友欢宴于酒肆,互相激励。
夜半时分,因中午饮酒过量,宿疾痔疮复发,胀痛不已,举步维艰,夜不能寐。翌日考武场中至“义勇石加关刀”提举时猛力提肛,痔疮突发破裂出血,痛如刀割,一时失手。虽刀马步箭已过,但仍痛失武举。大叹时耶运耶命耶!时人为之扼腕叹息,谓时运不济;相士之谶,也不幸而言中。自此无意功名,也深自懊悔,以饮酒过量为戒。
旋思国事日非,非求兼善之道,无裨实用。乃求精诸拳术伤科正骨,秉承前传后教,继绪悬壶种德,以冀积健为雄,活人济世。
世讽谦逊好学,凡有一技之长者,无不悉心求教,即技在已之左者,亦礼遇有加。其之为人,疏财仗义,逢贫病拮据者,时给周济,扶难解困,誉满方圆。其交游也甚广,座中客常满,虽家资日竭,而待人不薄。
世讽尝与学第潘嗣清、潘孝德二君游技闽赣间,遍访名师,以武会友,切磋拳艺。世讽年长二君廿余岁,诱掖关爱备至,亦曾辅师于福建省内及江西省玉山县设馆授徒。凡先后获益于十三位名师,集诸家之长,熔于一炉。同治,光绪年间,世讽与潘贞团精研永春白鹤拳术,在固有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去芜存箐,总结提高,创编新套路,充实、丰富其技术内容,增大运动量,使其结构刚柔虚实、吞吐浮沉更趋合理,套路飘逸舒展,弹抖震颤分明,更富于攻防意义和健身价值,又具有观赏性,并在其后授徒生涯中,身体力行,广为传播。流传至今有:七步三战、十三步摇、十三太保、美女梳妆、鸭子氽水、穿心中拳、千字打法、白鹤展翼、白鹤献爪、螳螂照日、猛虎施威、力士脱靴、八分寸法、双龙出水、魁星点斗、太公钓鱼、南蛇缠竹、青龙滚水、扫雪锄霸、走马回鞭、单刀赴会…….等数十个徒手、器械和对练套路及练功方法,使白鹤拳的功法益臻完善。
自是,技力随年华俱进,远近慕名求习者益踵相接。世讽无不悉心传授,德艺并重,武医相兼,故门弟子精其艺者尤多。世讽远传永安、尤溪、大田、德化等县,桃李满门,本县除次子嗣迥、四子瑞荡外,犹有潘世金、叶斗、潘希烈、潘嗣生、颜国促、潘嗣川、林芳琼、林芳超、郑良明、潘嗣泽、柯剑锋等多人,至于学生者,则难以计数。如今已再传至第三、四、五代了,世门下济济众众,活跃在各地武术活动中。
光绪末年,有河南老翁者,孑然一身,逃涝至永,慕名与世讽论拳竟日,餐寝俱废。老翁身怀绝技,公尊拜为师,奉养在家,敬若诸父。时公年近知天命,而笃学之心弥坚,得其真传“铁排打”之术药。尝两足开立门槛之上,以腹迎棍,令十余健儿次第以手顶推之,竟不能摧,自是技艺臻于博奥之境。后师老病,侍候汤药,未尝稍怠。及逝,执弟子礼厚葬之,春秋二祭不替。深为时人褒扬钦仰,谓有古长者风,武林同道尊崇之,有“古有郑礼叔,今有禄咏伯”口碑。
民国初年,邻县安溪东溪晒谷坪,乡里习武成风,有“拳头巢”之称。每年正月初三至初七日连日演戏酬神。陈姓乡绅亦为当地出名拳师,下贴请世讽过境饮宴看戏。世讽云:“宴无好宴,席无好席,看戏是虚,试拳是实。进人乡里,地形不熟,如蟋蟀跌落大肚蚁巢之中,须预为提防为要。”
至时,卜邀其徒潘世金、叶斗、潘希烈等八人,每人肩挑一长竹竿,上各系八盏油纸灯笼,自备干粮,午后从达埔起程,沿山跋涉,酉时时分行抵晒谷坪外山上,但见各竹竿上灯笼齐明,行进间宛如长阵火龙。至村外山中时,灯笼齐熄,倚藏路旁,各人挽袖为记,分别潜入村中。陈姓村人,平素除农作外,依靠做米粉为业,各家各户门口道旁,设有晒米粉之用木楔竹架。世讽吩嘱其徒,所遇之木楔竹架,悉数摇松拔起,仍插原位,预留为家俬(器械)之用;吩咐两人注意戏台油灯,四人分守戏台四角柱边,一有变故,咳嗽为号,打熄油灯,拆倒戏台,乘乱作退路之计,已乃带二徒大步入村。陈姓乡绅出迎,邀至客厅茶叙。茶来手接,饮茶回杯,一来二去,已试过功夫,各人心知肚明,大笑而复坐。有好事者,见占不得上风,私语乡绅,谓:“仅来三人,我等势众,何不打他一顿出气?”乡绅怒目而斥退之。有长者诫乡绅曰:“适才山中小道,有数十盏灯火齐明,至村外灯火齐熄,恐已有五六十人潜入村中,有备而来,若打起来,将祸及乡里,后果不堪设想。况且是我等下贴盛邀前来看戏,如此无礼待人,败坏村风,徒惹恶名,不可为也!”乡绅纳劝,热情陪同世讽看戏,戏完饮宴,相辞归来。返回途中,山上数十盏灯火复又齐明,蜿蜒如龙。其村人见状,暗自庆幸消灾免祸。世讽归来后,谓众徒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古之弊端。学武不易,做人更难,夸强好胜,乃取祸之道也。讲和扮战角(色),时刻须斟酌。”世讽之大智大勇,于此可见一斑。此事迄今为犹为人所津津乐道。
辛亥革命以降,国家多事,有志之士爱国激情高涨,尚武声浪,响彻云霄。上世纪20年代初,世讽应陈嘉庚先生之聘,就任集美学村、厦门大学国术教练(时称教授),以培养武术人才为已任。1926年重阳佳节,世讽应当政者之邀,在永春西校场表演拳术,藉以倡导,名列榜首,当场受金质奖章一枚奖励。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十月,南京行将举办全国首届国术考试(亦称国考)。消息传来,农历七月二十日,当政者召集全县武术行家在西校场进行表演,参加赴考选拔。世讽见猎生喜,不顾年逾古稀,欣然应命出场。步马所过,地上嫩草若烂,观众叹为观止。邑选世讽和潘嗣清、潘孝德、李万悦、陈世德、郑誉金、宋忠达、王忠瑛、林宝山等应考员九人,公列首选,以王世英为秘书长。经“吕(角剑)县长给资保送晋京会试③”八月初十日成行。是时福建全省参赛者仅二十人耳,而邑人竟占其半。
十月抵南京,十五日编队应考。据《申报》“国考特刊”中载:“预试计到考员341名(实到333人),……最先表演者潘世讽,精神矍铄,”数百选手中,世讽被选为全国第一位最先表演者之殊荣,足见尊崇之至。他银髯飘拂,布履长衫,结扎快当,精神矍铄,健步登台。但见拳脚到处,枝节刚似铁戟铜牌,手指柔如随风摆柳,身如白鹤轻盈,足似枯树盘根,各处筋骨关节,一齐运气行力,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恰到好处,一展南派永春白鹤拳风姿。“一时观众喝彩四起,掌声如放爆竹。考试委员长、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亦击节叹许,赠以‘国术超群’奖章奖赏”④为硕老嘉勉。
永春应考员林宝山参加擂台赛,与一北派对手交锋。前夕,在旅邸求教于世讽。世讽云:“此次国考,拳派荟萃,高手云集,各有专长。吾永之拳并不后人,然临阵全在胆壮智生、艺熟技变耳。若能以静待动,以动引静,观其虚实,识其心事,以拈弓搭箭之法,先防寓攻,伺机后发先至,可保无虞。”翌日,林登台角技,遂以此招对阵,叠马寻中,直逼对手退守无门,频呼“不打!”甘拜下风,称北面焉!获中等排名第十六,论者以林之胜,系世讽指点之功。
是夕,永春应考员庆贺取得佳绩。潘嗣清私邀世讽“二枝接”(散招交手)后,谓众人曰:“老哥叔年逾古稀,气力未退,宝山已胜,我等明日也报名参赛,以竟全功!”世讽曰:“鼓余勇诚好事,但凡事须知已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若凭一时血气之勇,个人胜负事小,永春声名事大,况且汝等大都皆已年近五旬,拳怕少壮,若体力不支,难以久持,恐有不便之处,如有闪失,反为不美。”世讽之深谋远虑,全局思想,自有高人之处。
永春应考员出场者八人(其中陈世德因故未能成行),预赛获胜,均取得及格证书,榜上有名。二十日发给证书,至世讽时,中央国术馆馆长、本届国考委员长张之江含笑地谓:“潘老同志,你明年须得再来,今儿须留下个玉照。”⑤遂叫摄影师摄一八寸小照,嘱高挂于中央国术馆,亦为尊崇殊荣之至。时《崇道报》以《特色出众终属潘老》为题报道此段佳话。
载誉归来途中,厦门永春会馆及精武体育会各机关致意欢迎;泉州当局派队伍、培元学校学生集队到泉州新桥头欢迎荣归。翌日表演国技,参观者数千人,可谓荣矣!至永春时,各界人士连日治筵,搭锦棚唱南音,演大班唱戏庆贺,并为诸永春应考员挂匾扬名,甚为荣热。为答谢家乡父老深情,世讽等各携证书并宣传品在永春润中公学介绍国考盛况,并举行汇报表演。
先是时国考后,张之江馆长,宋渊源(子靖)理事(永春人)等亲自接见永春应考员,致祝贺之忱,“复殷殷勖以回永创办国术分馆,训练青年,为国树人诸大义⑥。”并委潘世讽、王世英等为筹备员,筹创“中央国术馆永春分馆”,及返永后,公等积极奔走呼号,各界人士亦应声而起,经有关当局批准备案,筹备处印发宣言,遂选择五里街“翁公祠”(祠祀前清永春州循吏翁学本)为馆址,于十一月廿四日下午假商民学校召开成立大会,创办“中央国术馆永春分馆”(俗称“永春国术馆”或“翁公祠国术馆” ),世讽领各职员宣誓就职,为创始人之一。永春分馆直接受中央国术馆指导,有关人员由其寄发任命书。首议公推世讽为馆长,而世讽为诱掖让贤,辞以年迈家远,仅任常务教师负责传艺而已。四个月后,永春分馆改选,众望所归,被推为馆长。即以馆为家,兢兢业业,口传身授,为培养武术后继人才呕心沥血。国术馆举办二期每期四个月,共有学员128人,国术馆成为在理论上,实践了比较完整系统地传授永春白鹤拳之阵地。
1929年春,南(安)永(春)安(溪)三县运动会在南安诗山登科头举行。永春派出80多人代表参加。世讽备受推崇,任三县运动会国术总评判长,他识见独到,评判公正,术德远扬。时福建省省长方声涛在混成旅旅长陈国辉陪同下,特地观看了世讽等之白鹤拳表演,深为赞扬。
陈国辉辖永时,对世讽深为敬慕。令二兵士挑白银二担(每百元称一担),造庐礼聘。世讽深感军阀据地祸民,不为所动,辞以老,不许,乃外走避祸,未有归期。陈曾从其徒颜国促学武,颜婉告其意,陈知之无奈何,嘱人请归,不得已乃亲至县衙面陈请辞。陈奉为上宾,治筵相敬。时有原任陈部国术教官某者,亦颇有名气,正当盛壮,孔武有力。见陈殷勤,又恐夺其职俸,欺世讽癯瘦年迈,阳为请教,实包藏祸心。世讽窥其意,婉辞再三,彼更盛气凌人,以为胆怯可欺,亦强之者三,陈又面命:“玩玩无妨”,情逼不已与之较量。世讽捧定昭扬,以待来势,某者气盛势汹,硬桥硬马,直窜中门,世讽遂用青龙出水之势摇开,转以白鹤缠脖之法擒拿以接,逋一粘桥,钳扼其腕,扣其脉穴,某虽欲发欲脱者三,终不得解。某欲引拳入怀,世讽乘势复使白鹤伸颈之法稍一寸劲抖挫,食指已如探囊取物轻点其胸即止矣。时外人均未之觉,仅见某者仰身后退半步,世讽复又拉回,轻握其手,笑谓幸教,并荐某留任,已乃坚辞。某者翌日乌紫瘀斑浮肿腕臂,既折服,复感其德,另日登门当面拜谢,长相往来。观夫君子之风,不亦如是乎!
八月,世讽等应爱国侨领陈嘉庚之邀,为弘扬国粹,涤除积弱,乃组织“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南游团”(简称“闽南国术团”)于十月底抵新加坡,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巡回表演献技,一新国际观瞻。一行廿人,世讽任国术团正主任,次子嗣回(时年四十八)、四子瑞荡(时年二十七)、孙儒耸(时年十三)、徒柯剑锋等皆为团员。父子祖孙三代远征重洋,弘扬国术之精神,备受陈嘉庚赞扬,亦传为武林佳话。
蒙陈嘉庚先生赞助,及陈镜清、李铁民(新加坡《功报》总编辑兼督印人)二先生多次会见,独多助力,关怀备至。11月1日晚上首演前与他们合影留念,壮其行色,使其表演获得完满成功。首演在新加坡小坂涂桥头陈嘉庚公司制造厂新楼举行,场面布置气派,气势恢宏,首先映入眼帘者是门首上和梯门高悬之两幅对联。对联写着:
勿忘黄帝儿孙任人鱼肉
相率中原豪杰为国干城
横批: 国术重光 谁号东亚病夫此耻宜雪
且看中华国术我武维扬
读来令人心情振奋,备感亲切自豪,充分体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之爱国激情。
首演气氛热烈,连演三日,盛况空前。11月17日下午,陈嘉庚偕福建会馆执监委员在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设宴招待该团,并与全体成员合影留念,满怀爱国激情,书作以上两幅对联赠送该团。席间演说国术团出访表演之精点和意义,勖勉永春白鹤拳师弘扬国粹,涤除积弱,为国雪耻扬光。真正是切中时要之金石之言,即在今天振兴中华,将中华武术推向世界之时,仍然令人感到荦荦大端。
经福建会馆之广为筹备,海外侨胞热烈欢迎和全力支持,新、马各地华文新闻媒体专题报道介绍、印发号外、国术专号,广为宣介,各地社团、侨胞以最大之热情,分别组织大会欢迎。世讽率团奔波献演于新、马各埠。该团除义务献演外,其门票收入,半为经费,半捐赠当地侨团、学校,为我中华文化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又应海外侨胞要求,留下部分拳师,先后在新、马各地设立国术馆,传授技艺,为永春白鹤拳风靡于东面亚奠定了坚实基础。1930年中秋,世讽率团载誉荣归。
闽南国术团新加坡之行,乃我国民间武术团体第一次出访,开创以武术对海外进行文化交流之先河,使古老之民族瑰宝成为联结海内外同胞之纽带,架设联系各国人民友谊之桥梁,意义重大而深远。世讽光荣其事,业绩自在人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公以七十有三高龄,再度应陈嘉庚之聘,就任集美学村、厦门大学国术教练,为造就下一代武术人才贡献余热。
时有一歹徒拳痞,前来学村启衅,气势嚣然。为保护莘莘学子,世讽愤然而出,正气凛然,横眉冷对。歹徒左蹦右跳,张牙舞爪,然终不敢稍近。世讽之威仪雄风,令歹徒心惊肉跳,恐自取辱,悻悻而逸。时至今日,犹有当时学生之后裔,前来寻访故居,要求来永习艺。
世讽毕生以“持四善懔十戒”之戒约条文以教后人,勉励学生身体力行,德艺双修。
持四善者: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
懔十戒者:戒好斗、戒好胜、戒好名、戒好利、戒骄、戒诈、戒浮夸逞能、戒弄虚作 假、戒挑拨离间、戒为非作歹。
1931年初,世讽因奔波劳顿,积劳成疾。病中复励后辈宜宣扬国术精神,谓为强国健身之本。农历辛未年正月初二(公元1931年2月18日)日午时,一代永春白鹤拳宗师,溘然长逝,享寿虚龄七十有四。噩耗传来,永春各界人士数百人前往吊唁。因次子嗣回尚在马来西亚任教,故停柩于厝。越年次子返国发丧。殡日,当局派军警一连护柩以行,送殡队伍长达一里许,可谓生荣死哀。世讽葬于达埔大吕山饲水垵,坐巽向乾兼辰戍,水出乾口,内附有圹志铭文。
潘世讽先贤于白鹤拳发祥之乡,继承各地高手秘传,一生笃于弘扬、发展、创新永春白鹤拳术六十余春秋。案中存有《白鹤仙师祖传真法》、《白鹤拳家正法》及《八仙过海方编》拳法医书三册。惜乎手泽真迹,二十多年前毁于天火,祝融无情,遗物尽焚,致未能窥其全貌耳,岂不惜哉!
躬逢盛世,缅怀先贤,挖掘整理,继承发展,贵在吾侪,夫岂多让哉!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振我中华雄风,扬我中华武术,立于世界武林之中,先贤如泉下有知,当亦含笑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