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学

更新时间:2024-07-05 11:11

潮学,文化专用名词,是以全球潮人为研究对象,涵括地理、文化、经济、人物、历史、哲学、社会等潮汕人文的一门专业学问。潮汕文化积淀深厚,20世纪八九十年代,饶宗颐等首倡一门关于潮人的学问。海内外学者踊跃响应,遂出现于学界。

历史渊源

文化背景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潮汕先民把中原文化同本土文化相结合,又同海外文化相融化,逐渐形成了以潮汕方言为基本特征的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潮汕先民又从潮汕本土向海外拓展,足迹已遍及世界五大洲。潮汕文化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潮人群体的族群文化。

前人对潮汕文化的研究,虽然留下不少著述,但唐以及唐以前遗留下来的资料甚缺,宋、明时期主要赖于历代官府主持修纂的志书,明清以后出现私人著述的地情书,至清末民国,搜集地方文献,并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风气渐盛,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考古文物、潮剧潮乐改革、潮州方言、潮汕风俗文化以及民间文学、方志编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成果。但限于种种历史原因,从整体上说,还是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开放改革,特别是创办汕头经济特区,潮汕地区经济建设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时期。经济建设高潮必然带来文化建设的振兴,在海内外潮籍的、非潮籍的专家学者关注、支持下,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事业,潮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凭借其独特的族群、历史文化积淀遂应运而生。

在这样的氛围酝酿下,饶宗颐教授正式扛起大旗,成为潮学的首倡者:1989年11月18日,在第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上,饶宗颐作《潮人文化的传统与发扬》专题演讲,提出“必须发展某些学术研究,才能使潮人传统文化有更加灿烂的成果”;在1990年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机潮汕历史文献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上,饶宗颐强调:“以潮州历史文献与文化学术的研究提升至全国性层次”;之后,1993年11月《潮学研究》创刊号发行,以及饶宗颐所撰《何以要建立潮州学——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一文问世,还有陈伟南、饶宗颐筹划推动的首届“国际潮州学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标志着“潮学”(时称“潮州学”)树起旗帜,正式成为一个专门学问,从此正式走向国际化并备受学术界的瞩目。

起源

潮学一开始是以“潮州学”命名的,首届“国际潮州学研讨会”正是以“潮州学”出现,会上的论文题目亦多以“潮州学”为术语,但在1993年底正式刊行的学术期刊命名上,由于潮汕地域已经在法理上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潮州则更是早非历史上的大潮州,加上历史上的潮州文化也已被潮汕文化所取代在学界也形成普遍共识,为避免产生歧义,在饶宗颐、杜经国及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委等人讨论下,大多数同意以“潮学”取代“潮州学”,专业杂志也最终命名为《潮学研究》。至1997年11月,汕头大学承办第二届潮学国际研讨会,大会原拟顺延首届“潮州学”名称,出于上述原因,汕头大学党委书记黄赞发征询饶宗颐,得到其同意,并与其他相关专家学者商量下,正式更名为“第二届国际潮学研讨会”。此后,学术界便基本以“潮学”取代“潮州学”,此后,“潮州学”一名仅存在业余爱好者中,而无论官方民间,专业论著及学术研讨会皆以“潮学”为专业术语,并在中国学界得到承认。

发展

潮学首倡者、创立者及代表人物为祖籍潮汕的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至2012年,已经在世界各地成功举办了十届潮学国际研讨会,几十年来大小型学术研讨及专题会议无数。由于潮汕历史上海外移民众多,潮汕人、潮汕族群遍布世界各地(甚至远多于在中国大陆本土),数百个潮商社团、潮人商会等也存在世界各国家、地区,因此潮学研究、传播、影响范围早已超越传统潮汕(即历史潮州府地域,包括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小部分地区、梅州小部分地区,据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附录.潮汕地区历史沿革)地域,成为具有国际性的学问。

研究对象

饶宗颐在《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潮人的海外开拓史、潮人与畲族的关系、潮汕的考古、潮剧、潮汕方言、潮汕之外贸等诸方面,为当然主要研究对象。

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杜经国教授将潮学研究对象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广大潮人所创造的一系列风格独特并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文化成果,如潮剧、潮州音乐、潮汕工艺、潮汕农艺、潮汕饮食、潮汕文化、潮州歌册等。第二、创造这些文化成果的广大潮人所特有的文化心态,即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如多神崇拜的习俗、善于经营的潮商、强大的凝聚力、众多的海外潮人等。第三、涌现了一大批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名人。如古代的“前八贤”、“后七贤”,现当代的杜国庠张竞生许涤新蔡楚生秦牧饶宗颐先生等。第四、音调、结构及内涵自成一体,覆盖面又特别广阔的潮汕方言

韩山师范学院校长林伦伦教授认为,饶宗颐重在钩沉致远,其指出潮学要主攻的方面,杜经国则为归纳细谈。林并提出相对而言,潮学研究对象最具代表性、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三个方面:

第一,潮汕文化的最具特征的内容是潮汕方言。一方面,潮汕方言是现今中国方言中最古远、最特殊的。潮汕方言中所保留的古代汉语的成分和特点,历来受到方言学、汉语音韵学、汉语史学家的关注。潮汕方言的研究成果,是潮汕文化诸多内容中最为丰硕的,在海内外颇具知名度。尤其是自从清末民初张世珍的《潮声十五音》同音字典面世以来,到2018年已出版的字典数十种,估计发行量可达300万。这在国内外的任何一种语言的方言文化中,都绝无仅有。另一方面,语言既是人类进行思维和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多种文化内容的载体,因而方言也是区域文化中最表象化、最具表现力的文化内容之一。

第二,潮汕的农艺和手工业工艺是潮汕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潮汕文化的特色应该用“精细”二字来概括,无论是潮人的精明细心,还是潮州菜的精美可口,工夫茶之精巧别致,潮剧、潮乐的柔婉精致,都源于精耕细作的潮汕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对潮人文化性格的磨炼和陶冶。故此,从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性来看,“种田如绣花”的潮汕农艺和“刻木石似微雕”的手工业工艺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第三,“潮人善经商”的名声远播海内外,也是较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一方面。潮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外潮商,从清朝到现当代,世界各地的潮商真可谓人才辈出,富商如云。而潮商又与华侨史、与潮人不经意创造而留给后人的一笔全国绝无仅有的财富一侨批密切相关。

性质特征

潮学是研究潮汕文化的专门学问。关于潮汕文化的性质,杜经国《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潮汕文化包含着不少的文化特质,这些特质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黄挺教授《潮汕文化源流·引言》认为,潮汕文化是属于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隗芾教授《潮州学发凡》认为:潮州学首先是一种地域性的研究学科,从而区别于群体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林伦伦认为,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带有强烈的地域性色彩。但它又不同于以地域为绝对特征的地方文化,如齐鲁文化、荆楚文化等等。潮汕文化的产生缘于地方,也仍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但是经过长期的,特别是在海外的发展,与海洋文化有过很长的交流融合的历史,其演变和发展的轨迹清晰可见,潮汕文化的性质也不是仅仅“地域”两字所能代表。因此,用“带有地域性的群体文化”来说明潮汕文化的性质,也许更恰当。

林伦伦并且认为,潮汕文化的诸多特点中,如善经商、开拓性强、有凝聚力、精明能干、刻苦耐劳等等,几乎都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优秀品质。而潮人文化最具深刻内涵的特点便是“精细”二字。农业的精耕细作,手工业的精心雕琢,商贸的精心经营,饮食的精工制作,艺术的精益求精,都与“精细”二字有关。

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教授进一步提出潮学研究应放在“历史人类学视野下”。因为“区域”在社会史的层面上是作为一个与人的思想和活动关联的分析工具而被使用的,因此,潮学研究的关怀,是研究人的活动即潮州人的活动,而不仅仅是在潮州(潮汕)这个地方所发生过的事情。潮学研究应避免对区域社会历史的“特性”做一些简洁而便于记忆的归纳,而必须从区域历史的内在脉络出发揭示社会、经济和人的活动的“机制”,最终在更深沉的层面参与到一个更大的学术共同体的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去,对整个中国历史的重新建构或者重新理解能有所贡献。

研究机构

随着潮汕人四海闯荡的履痕,海内外专业半专业、官方或民间的潮学传播研究机构,遍布海内外潮人聚居点。海外的不少国家地区的潮商潮人社团中内设有研究传播机构,尤其以东南亚为多,海内的有一些高等院校的潮汕文化促进会等,这些专业或版专业研究机构有的从事移民史、宗教史等的研究,有的从事地域、风俗民情等方向,或点或线,但相对来说,还不是十分全面、系统。

而综合性潮学专门研究机构则主要在香港及大陆潮汕本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韩山师范潮学研究院(曾用名韩山师范潮汕文化研究室,潮汕文化研究院,潮学研究室,2008年起用现名),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潮州饶宗颐学术馆,等。这些专业机构都有不俗的学术成果,并构筑深化潮学研究的平台,举办、协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已出版《潮汕文库》,集结潮汕文化论著160种、4106万字,征集收藏各类侨批11.6万封,其中侨批原件3.2万多封,成立潮汕侨批档案馆。

2005年,在澳门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根据陈伟南的提议,决定成立“国际潮学研究会”,会长由当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办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任期二年,日常会务由常务副会长主持。

学术会议

潮学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是每两年一届的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993年,首届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后,分别在汕头、潮州、揭阳等地连续开了6届,每次研讨会的主办机构、经费筹办方式均有所变动。

培养计划

2007年,陈伟南先生力推国际潮学研究会设立“潮汕历史文化研究博士、硕士论文资助计划”,以鼓励对潮汕历史文化有学术研究兴趣的青年学者,培植新一代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潮学研究人才。

该项计划既植根于“潮”,又实现对“潮”的超越,理念开放、宏大,足见陈伟南先生的高瞻远瞩及其人生智慧。植根于“潮”,是指该计划专门资助以潮汕地区社会、历史、语言、文化等领域为课题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对“潮”的超越,是指资助对象面向国内外各大学、研究机构的在学研究生,不局限于潮籍学生;只要其学位论文已经开题并获准所在机构通过者,均可申请资助。“资助计划”每年评选一次,每两年在潮学研讨会上颁发。所需资金由国际潮团发展基金支付,确保“资助计划”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得以常态化运作。

“资助计划”自2008年实施,至2013年共有14名博士生、18名硕士生获得累计18.6万元资助,学生及导师奖金累计12万元。

专项课题

2009年,陈伟南通过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国际潮团发展基金会向韩山师范学院捐资30万元,韩师另拨款30万元,合计60万元,设置潮学专项研究课题。随后,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规划了8个方向:(1)潮汕近代档案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潮汕历史文化“口述史料库”的建设;(3)明清以来潮汕地区碑刻资料的搜集与研究;(4)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5)近代以来潮汕方言、文学、教育等研究;(6)潮州瓷研究;(7)潮汕移民与海外潮人、潮团研究;(8)潮商研究。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标。经过评审,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决定对“潮汕明-民国碑刻拓片搜集整理”等13项课题(其中4项与碑刻有关的项目合并)给予资助。2012年4月,第二次专项课题申报工作启动,“清代潮州的水灾与地方社会研究”等10个研究项目受到资助。

相关奖项

国际潮学奖,是潮学届至高奖项,第八届(2019年评出)、第九届(2022年评出)获得著作类、论文类一等奖的作品分别如下表:

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新成立的潮学奖项,2023年举行首届颁奖仪式(评选此前所有专著),詹伯慧杨方笙等3人分别获“潮学终身成就奖”;吴国钦林淳钧,李志贤,李宏新等9人的8种作品获“潮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者著作

潮学的主要学者有(按年序):饶宗颐杜经国黄挺林伦伦及70后“二陈一李”陈景熙李宏新陈海忠活跃于学界,潮汕外的陈鸿宇陈平原、李志贤、张应龙陈春声及80后谢湜等则不时推出论著、为潮学站台。

传播交流

潮学学术活动很多,一些是依附于官方或社会力量主办的大型联谊活动、社会活动中专场进行的;还有,就是纯学术研讨会

第一,依附大型会议举办的专场或专题研讨会,有大陆官方的组织的,如每两年一次、由广东省官方主办的

粤东侨博会,轮流,至2011年已举办4届,主办地分别在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也有其他性质的,现有影响的潮人社团数百个,在国际性、或海外国家地区、大陆省际性质潮团年会联谊会、年会、庆典等,期间也多进行学术交流,如“国际潮团联谊年”每两年一届,由各国潮人社团自愿组团参加,前16届分别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门、法国、美国、香港、汕头、北京、广州、马来西亚等地举行,至2013年11月将由湖北武汉主办,商界的“世界潮商大会”至2012年也举办了5届等;又如大陆各市级或海外潮团组织举办的一些国际潮剧节、美食节、民俗节等每年不下十数次。在这些每届会议或社会活动中期间,皆有多种形式的潮学专场或专题讲座或学术交流等。

第二、是纯学术性的研讨会。其中有各个专业潮学研究机构组织主办的,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内部的研究员会议,下属揭阳市研究会、青年委员会的研究年会,对外交流的侨批、专业领域研讨会等;潮学研究院每月也举办有学术沙龙、名师讲座如“林伦伦教授谈潮汕方言工具书”、“陈平原教授讲学”、“历史人物文献解读”等。 也有不定期举办的大型研讨会,如2012年12月中山大学主办的“詹安泰学术研讨会”,还有“张竞生学术研讨会”等专题学术会议。而最为全面、规模最大的纯学术潮学研讨会是“国际潮学研讨会”,第十届将于2013年5月份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在外潮人的人文网络”,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选题可涵盖与潮人在本土以外(包括海内外)拓展相关的经济活动、政治生态、商业组织、社会事业、人际交往等方面,亦包括潮团(商会)、文教、宗教、慈善、庙宇、义山(公墓)等内容。

在传播上,潮学得益于潮人潮侨众多,一开始便走上国际化道路,也很早便注意到文化中“人”的主导作用,而避免让潮学陷入“地域”学范畴。潮学首倡者饶宗颐正是长期生活在境外的潮人,对海外潮人的研究和学术传播,一直是潮学者从未放弃的,潮汕文化是潮汕人创造出来的,黄挺教授认为:“ (潮汕文化是)由讲潮州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林伦伦则在《对潮学和潮汕文化的再认识》坚持研究潮汕文化首先就要研究“潮人”。而“潮人”有两大部分:一大部分是“本土潮汕人”,是指繁衍生殖在中国潮汕本土的居民;另一部分指从潮汕本土移民到海外,并在海外繁衍生殖的潮汕人。在这种思想原则下,潮学者对有关海外潮人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包括:海外潮人的研究(对某地区和国家的潮人的整体和全面研究、对著名海外潮人的个案研究、对海外潮人文化的特征的研究);海外潮人移民史研究;侨批研究;海外潮人经济开发史研究;海外潮人宗教信仰和社会团体研究;海外潮人文学艺术研究;海外潮人的语言生活研究。相应的,潮学在海外的传播一直未曾停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