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联村

更新时间:2024-04-01 11:15

澄联村,隶属广东梅州兴宁罗浮镇,位于罗浮镇南部,距镇政府2.5千米。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5°59′,北纬24°50′。东接浮东村,南毗徐田村,北接浮南村,西邻练优村、浮南村。村名称的由来,因村中有一口塘,塘中之水常年清澈如镜而取名澄塘下,后改名为澄联。是兴宁至江西古驿道沿线村庄。全村总面积2.7平方千米。村内有村道连接S226省道。

历史沿革

澄联村建村,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因肖姓人氏迁移到本地居住而成形。现有刘氏、邬氏、肖氏3姓族人居住。刘姓为第一大姓,在南宋末年,从福建宁化迁至广东兴宁岗背,后再迁至罗浮司马第,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从罗浮司马第迁移到本地。第二大姓邬氏,北宋真宗仁宗年间(1023年前后),从福建宁化迁至广东兴宁十三都(今罗浮)高坑,后从高坑迁至本地。第三大姓肖氏,南宋末年,从福建汀州迁移到广东梅县松源,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从梅县松源迁移到本地。均为汉族客家民系,通用客家方言兴宁话。

据《兴宁县志》记载,澄联村明代属兴宁县北厢十三都村,清代属兴宁县北厢泰宁堡澄塘村。

民国时期(1941年),属兴宁县第六区罗浮乡澄塘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底,属兴宁县第五区(浮岗区)。

1951年10月,属兴宁县第十一区浮东乡。

1957年1月,属兴宁县罗浮乡的浮东小乡。

1958年10月,属兴宁县罗浮公社澄联大队。

1978年,(罗浮划分为罗浮、大信两个公社),属兴宁县罗浮公社澄联大队。

1983年11月,(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罗浮公社和大信公社合并为罗浮区),属兴宁县罗浮区浮东乡。

1986年7月,(罗浮撤区设镇,成立罗浮镇人民政府),属兴宁县罗浮镇浮东管理区。

1988年,属兴宁县罗浮镇澄联管理区。

1999年,撤管理区成立村民委员会,属兴宁市罗浮镇澄联村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澄联村辖澄塘下、乌石背,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村民委会驻澄塘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澄联村位于罗浮镇南部,距镇政府2.5千米。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5°59′,北纬24°50′。东接浮东村,南毗徐田村,北接浮南村,西邻练优村、浮南村。行政区域总面积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澄联村属山区地带,四面环山,较大的山岭有村西北方向的铜鼓寨山,海拔高度为428米,由三个自然小山峰组成。

气候

澄联村属于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光照较多,夏强春弱,四季宜耕。澄联村年平均气温为21.4℃,年降雨量约为1227.3毫米。

水文

澄联村境内有澄联河,在村中央流过,向西流至东江上游渡田河内,村内有黄竹坑水库。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澄联村总面积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67亩。

动物资源

澄联村地处山区,饲料来源多,因此,无论人工饲养和野生动物都很丰富,大型家畜以牛、猪为主,家禽以鸡为主。

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产量较为稳定,亩产900到1000斤左右。

经济作物:主要有黄豆、花生等,盛产高级植物油——高山茶油。

竹木类:这类资源尤为丰富,乡村房屋前后都有种植毛竹,杂竹(黄竹、坭竹、麻竹等)。

药用类:主要有巴戟、金银花等。

水果类:主要有沙田柚、柑桔、枇杷、脐橙、杂李、杂桃及柿梨等品种。

矿产资源

澄联村主要矿藏有稀土矿。

水力资源

澄联村境内有1座水电站:水口水电站。

人口

兴宁县境,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后,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百越融合,成为岭南的主要居民。现居住在兴宁的客家人,大多数是元、明、清时期中原移民的后裔汉族客家民系。宋代《太平寰宇记》谓梅州宋时的民族是:“主为畲瑶,客为汉族”。罗浮镇在较古时代,大半是瑶山,为瑶人所居之地,后来汉族繁盛,瑶族渐绝。到2011年,澄联村100%人口是操客家语的汉族。在册户数230户,人口1317人(2011年)。

据统计,澄联村2015年末有户籍人口1420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珠三角务工,实际在村人口580人:其中男性738人,女性682人;80岁以上32人。村中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及儿童。现村中最年长者为男性,现年96岁。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约有45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约有750人。华人华侨有约10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

政治

澄联村党支部委员会

澄联村村民委员会

经济

改革开放前,澄联村生产经营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薯类、玉米、黄豆,养猪、养鸡、养鸭等。改革开放后,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珠三角务工,另有一小部分人在家务农、做建筑、制作豆腐等。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工资性收入、种植农副产品、商业经营、银行存款等。

2010年,澄联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682万元。澄联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主要是组织劳务输出。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澄联村内有和谐乐园、文化广场等村民活动场所,村委办公楼有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设有农家书屋,藏书约3000册。

教育事业

澄联村与浮东村共设一间小学校名叫浮东小学,学校位于澄联村内,学校设一年级至六年级教学班,其中幼儿园设在浮东小学校园内。

医疗卫生

澄联村内设有澄联村卫生站。

基础设施

澄联村公共设施较好,20世纪70年代末年通电,20世纪90年代初年通电话,2012年,通网络。2014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村属体育设施有篮球场和其它健身器,有和谐乐园、文化广场等村民活动场所,有罗浮铜鼓寨镇级生态公园,有农家书屋,藏书约3000册。

乡村建设

罗浮镇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四是重点做好澄联村“美丽乡村”的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开展澄联河一河两岸工程、特色古民居“原膴隆基”保护利用、兴建罗浮铜鼓寨山顶公园等工程,起到了示范作用。”

交通

澄联村村口现有S226省道,连接S226省道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有:坪洋(济广高速)、黄陂(济广高速)、兴宁西(梅河高速)。

地方特产

特色小吃

传统特色小吃有铁勺粄、煎堆、黄粄、油果等。

特色莱肴

特色莱肴有红烧肉、壤豆腐、盐焗鸡等客家传统“十二大碗菜”。

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是一种汉族传统名酒。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摆筵席宴宾客,称之为“做酒”,如子女毕业要“做毕业酒”;婚娶要“做暖轿酒”、“做完婚酒”;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酒”、满月要“做满月酒”、周岁要“做周岁酒”;老人寿辰要“做生日酒”;工匠拜师学徒要“做拜师酒”、“做出师酒”。诸此种种,显示了酒在客家人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不过客家人所说的酒,特指的是用糯米特制的娘酒,这种娘酒,客家人家家户户都会酿制,酿制一般由家里的女主人承担,故此称“客家娘酒”,酿制娘酒水平的高低,还是衡量一个客家妇女能干与否的标准呢。

沙田柚

沙田柚(又名梅州金柚)。树势强健,1~2年枝粗壮较直立,果实梨形或葫芦形,单果重500~1500克,果肉脆嫩爽口,白色或虾肉色,风味浓甜,品质上等。果实可食率为40~60%,果汁含量30~40%,每100毫升含总酸量0.3~0.6克、维生素C100~200毫克。果实10月上旬~11月中旬成熟。 沙田柚的类型颇多,栽培的类型多用软枝和硬枝两个类型。 软枝型果实较小,梨形,果汁较多,品质优。该类型成熟期较早,丰产稳产。 硬枝型果实较大,葫芦形,果汁较少完善,丰产,但较易出现大小年结果。

高山茶油

高山茶油是从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每亩每年产茶果约200斤。

风景名胜

原膴隆基,几百年历史刘氏家族特色古民居——原膴隆基客家围龙屋。据资料,原膴隆基建成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刘氏居元公开基建立,由于屋宇工程浩大,困难重重,奠基乃至竣工历时近20个春秋!

兴宁市铜鼓寨镇级森林公园距离罗浮圩镇2千米,占地面积约为920亩。地理位置位于罗浮镇练优下村和澄联山脊交界处。是罗浮镇人民政府新开发的镇级森林公园,是罗浮人民新的休闲登山公园,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森林公园。

聚福寺,位于兴宁市铜鼓寨镇级森林公园内。

白沙宫,建于清朝,供奉神灵为观音娘娘。每年正月十三日为观音娘娘赏灯,六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当地居民一年中有5次参与宗教或民间祭神活动,具体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澄联村的代表性碑刻有木刻《南海院》,立于300多年前,现存于白沙宫观音寺。

社观爷庙,供奉神灵为社观爷爷。当地居民一年中有4次参与祭神活动,具体时间为二月初二、六月初六、九月初九、十月初二。

历史文化

人文环境

客家,是历史上从黄河流域渐次南迁,后大部分聚居于闽、粤、赣边境,操客家语,有着相似民俗文化的一支汉族民系。兴宁市罗浮镇现境域,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降,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当地原居民融合。千百年来,客家先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在客居地的漫长岁月里,将中原文化与岭南古文化熔于一炉,形成具有兴宁罗浮特色的客家文化,融铸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精神。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又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澄联村现存客家民居有原膴隆基、元善第、桐公第、起潜第等。

澄联村最具代表性民居为澄联村刘屋“原膴隆基”,建成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占地面积约6800平方米,屋内为砖木结构,有九天十八井,滴水8.8米,禾坪1亩,水塘1.8亩。原膴隆基是刘氏由闽入粤始祖开七公的第十五世孙刘居元建造。为典型的客家围龙屋,设计合理,结构精良,三栋四横一围龙,八柱落地,九厅十八井,滴水高度约8米,门坪长40米,宽12米。门坪外墙外有一口半月形水塘,水塘与半月形围龙屋形成一个硕大的圆形。2009年,澄联运村刘屋“原膴隆基”被兴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兴宁市特色古民居称号。此屋保存现状基本完好,同时也作为该村刘氏宗祠使用。

历史事件

澄联村主要历史事件有:

1949年8月,粤赣闽边纵队第一支队第六团驻扎在本村原膴隆基

1998年,兴建水口水电站。

2000年,新建浮东小学教学楼(创办于1935年)和兴建澄联村委办公楼。

2012年,全村兴建水渠4500米和兴建乌石背水泥桥。

2013年,开通铜鼓寨上山公路1.2千米和接通牛子桥至省道的路基。

2015年,罗浮铜鼓寨被列为罗浮镇镇级生态公园、兴建山顶平安亭和聚福寺。

著名人物

刘居元,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出生,澄联村建村始祖,是入粤刘氏第十四世祖同昭长子。被清廷授予“庚午科考授州同”,为六品文官;而立之年后选址铜鼓寨山脚开基建屋,名为“原膴隆基”。生有4子,孙20个,曾孙79个,后裔人才辈出,文武双举,有武举人刘振建,文举人刘春林。民国时期,有刘师佑和刘超寰为兴宁一中校长;有法国留学博士刘葆寰;有少将刘圃耘,校官刘辅仁,营长刘佑寰、刘清华都是抗日英雄。

肖水凤,卒于1931年8月,革命烈士。1927年5月入伍,1928年入党,大信边区红军第七连任班长,于1931年8月在江西省寻乌县荒塘肚伯公坳开会时遭围捕时壮烈牺牲。1950年12月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邬添贵,卒于1950年10月,革命烈士。新疆某部队通讯兵,1950年10月在一次平叛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4岁,1951年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刘云昌,1977年卒,野战医院副团级干部。参加抗美援越战争

荣誉称号

2006年12月,澄联村被梅州市爱国卫生委员会机构评为梅州市卫生村;2011年12月,澄联村被梅州市人民政府机构评为文明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