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0 19:34
灰喉山椒鸟(学名:Pericrocotus solaris):共有8个亚种。体长18-22厘米。雄鸟头部和背亮黑色,腰、尾上覆羽和下体朱红色,翅黑色具一大一小的两道朱红色翼斑。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端部红色。雌鸟额、头顶前部、颊、耳羽和整个下体均为黄色,腰和尾上覆羽亦为黄色。翅和尾颜色与雄鸟大致相似,但其上的红色由黄色取代。
虹膜褐色,嘴、脚黑色。
大小量度:♂12-20克,♀13-21克;体长♂165-190毫米,♀161-195毫米;嘴峰♂10-12毫米,♀10-12.5毫米;翅♂68-87毫米,♀79-87毫米;尾♂91-106.5毫米,♀88-104.5毫米;跗蹠♂13-16.5毫米,♀14-16毫米。(注:♂雄性;♀雌性)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杂木林和山地森林中,尤以低山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较常见,也出入于针叶林,有时可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度。
迁徙: 留鸟,一般不迁徙,但冬季和春季常有垂直迁徙现象
习性: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赤红山椒鸟混杂在一起。性活泼,飞行姿势优美,常边飞边叫,叫声尖细,其音似‘咻咻-咻’或‘咻-咻’,声音单调,第一音节缓慢而长,随之为急促的短音或双音。喜欢在疏林和林缘地带的乔木上活动,觅食也多在树上,很少到地上活动。冬季也常到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林、小块丛林甚至茶园间活动。
食性:以昆虫为食,仅偶尔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所吃昆虫主要为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叫声:轻柔而略似喘息声的tsee-sip。
世界: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岛和台湾。
灰喉山椒鸟的繁殖情况,在中国还很少有研究报道。在喜马拉雅山地区,通常在5-6月间由低山上到海拔 2000-3000米的高山森林中繁殖,巢呈浅杯状,较为精巧细致,主要以苔藓、枯草茎、草叶、松针、纤维等柔软物质构成,巢外壁还装饰有苔藓、地衣,从而使巢的色彩和树上苔藓一致,起到伪装作用。通常营巢于常绿阔叶林、栎林。巢多置于树侧枝上或枝权间。每窝产卵3-4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天蓝色或淡绿色,被有褐色、紫色、淡棕红色、褐灰色或紫灰色斑点或斑纹,尤以钝端较为密集,常形成环带状。卵的大小据3枚卵的测量为 19.2毫米×14.2毫米、19.5毫米×16毫米 和20毫米×16毫米。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灰喉山椒鸟在中国分布不广,种群数量不丰富。该种全以昆虫为食,在森林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该种羽色艳丽,亦是很好的观赏鸟,应注意保护。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