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8 15:27
炎帝故里,即炎帝的故乡,存在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会同县、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等不同说法,涉及到湖北、湖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四川、山西等省,其中陕西宝鸡之说在学术界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自2009年以来,湖北联合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在随州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邀请海内外知名人士出席寻根节拜谒炎帝神农大典活动,获得包括央视新闻在内的海内外200多家媒体全方位、高密度的报道。经过持续努力,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已在全球华人中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海峡两岸和华人华侨交流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包括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等,涉及到湖北、湖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四川、山西等省。
在中华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初期,学术界多认为黄河下游的原始文化比较进步,氏族较多,呈现由东向北、西、南迁徙的态势。吕思勉、唐兰、郭沫若、王献唐等先生的著作中,对此阐述较多。1966年以前的论著或文章,部族东来说占主导地位,赞同此观点的学者也较多。
(1)炎帝故里在山东之说
《古史辨》第七册(中)载吕思勉《三皇五帝考》说:“《史记·周本纪·正义》云:‘《帝王世纪》云: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姜氏初虽在东,后则稍徙而西。”
《春秋左传·昭公十八年》云:“宋卫陈郑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注曰:“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于其处作库。”疏曰:“先儒旧说,皆云炎帝号神农氏,一曰大庭氏。服虔云:在黄帝前。郑玄谱云:大庭在轩辕之前,亦以大庭为炎帝。”
(2)炎帝故里在河南之说
炎帝故里在河南之说与生在山东说相似,根据主要是《管子》《帝王世纪》,且认为炎帝族在黄河以北的地区,是由中原向四方迁徙。《管子·轻重戊》载:“神农作树五谷于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实。”淇山在今河南安阳市的林州市南。
有的学者在引用《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之载后说:“炎帝生于华阳,华阳就在河南新郑市北,考古学家、史学家郑杰祥、马世之、杨静琦、杨国勇、李耀宗等认为只能是河南新郑的‘华阳’。”持这一学术观点的专家均认为少典(居于新郑)和有蟜(居于洛阳)部落,一直生产、生活在河南地区,没有裔族西迁于渭水流域,炎帝也未生在渭水流域的姜水。炎黄二帝均生于新郑市,之后西迁于渭水流域,再向北部、南部等地迁徙。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炎黄广场上,已塑立了“炎黄鼎”。2007年4月18日,又在广场上塑立了炎黄二帝巨像。
(3)炎帝故里在河北之说
据《史记·五帝本纪》等载,炎帝被蚩尤打败后从鲁西撤,折而渡过黄河向居于涿鹿(今属河北)的黄帝求援,炎黄联军击杀追至涿鹿的赤蚩。三者皆曾以涿鹿为都,后世人在此修建“三祖庙”予以纪念。由于涿鹿、阪泉均属河北,有的学者认为炎帝为火神,北方气候寒冷,对火需求量大,炎帝遂生于涿鹿,为民造福。
(4)炎帝故里在山西之说
炎帝生于山西之说的主要根据是《后汉书·郡国志》载:“羊头山有神农城,山下有神农泉,南带太行,右有散盖。即神农尝谷之所也。”晋代《上党记》云:“神农庙西五十步,有石泉二所,一清一白,味甘美,呼为神农井。”《后魏风土记》云:“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山上有古城遗址,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泽州府志》云:“上古炎帝陵,相传在县北四十里换马镇。帝尝五谷于此,后人思之,乃作陵,陵后有庙,春秋供祀。《辞海》释:“上党,郡名。战国韩置,其后入赵、入秦后仍置。治所在壶关(今长治市北),西汉移治长子(今长子西)。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羊头山跨长治、长子、高平市(县)地,遗址相当多,主要集中在高平市,因而有炎帝生于长治和高平二说。
黄河中上游的炎帝故里之说,主要是陕西宝鸡之说,次之是甘肃之说。
(1)炎帝故里在宝鸡之说
宝鸡说的主要依据为:《国语·晋语》:“炎帝以姜水成。”《水经注·渭水》:“岐山又东,运姜氏城南,为姜水。”其地域在今宝鸡市岐山与扶风县交界地。另一说,姜水在宝鸡县南。《大明一统志》:“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在今宝鸡市渭滨区神农乡的清姜河流域,遗迹较多,大多数学者赞同后者。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认为:少典、有蟜的裔支族西迁于渭水流域,少典氏娶有蟜氏的女登为妻,生炎帝于姜水。经过27年的讨论,专家们多同意炎帝故里在宝鸡之说,且每年公祭的规模大、级别高。“有关炎帝的起源地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受到关注,几乎每次研讨会都要涉及……从目前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炎帝最早的起源地”,学术界“通常主张在今陕西宝鸡一带。”
(2)炎帝故里在甘肃之说
炎帝故里在甘肃说,主要是从炎帝来自羌族之说提出的。羌族比炎帝晚,是炎帝的后裔迁入渭水上游后,与羌族结合,羌族遂尊奉炎帝为祖先。何光岳《炎帝氏族的繁衍和迁徙》云:“炎帝族的前身神农氏,生于姜水,为姜姓,姜即羌,本系今甘肃一带羌人的一支。”
关于炎帝及其后裔族分布在长江流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炎帝生于江南,或其部族迁于江南;二是认为炎帝及其族只是在黄河流域迁徙,根本未越过长江,南方的炎帝遗迹是战国时期或秦汉“五行”学说“配五方帝”所致。
(1)炎帝故里在湖北随州之说
炎帝生于湖北随州之说,在改革开放以前比较流行,文献资料也比较多。《国语·鲁语》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韦昭注:“烈山,炎帝之号。”郑玄注《礼记》云:“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
《元和郡县志》载:“随县,东汉旧县,属南阳郡,即随国城也”,“厉山亦名烈山,在县北一百里,神农生此。”钱穆先生释云:“炎帝神农氏这一支发展较早,他这个帝号名氏,含有在南方和长于耕种的意思。据说神农生于厉乡,又说他生于列山之石室,称厉山氏或列山氏(列又写作烈。列,烈、厉,都是一字一声之转变)。厉乡到春秋时为厉国,大概在现在的湖北随县北百余里。”曾雨农等同志亦赞同神农氏生于烈山,长于姬水之说。
(2)炎帝故里在四川之说
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产生地域》云:“昆仑不仅是在黄河之南,而且是在若水上源之东。若水即今雅茗江,雅袭江上源之东、黄河之南的大山昆仑,当然就舍岷山莫属了。”
因为有炎帝族起源于“昆仑之墟”说,所以有的学者便说:“岷山区域座落在我国的西部高原,为上古时期烛龙鬼族的发祥地。相柳、共工,后土,烛龙、鬼国、慰﹑槐鬼、有穷鬼等部落居在岷山西部、南部的岷江流域。他们四周围绕岷山而居,形成了上古时期西北、西南的一大强族。”其中不少鬼族为炎帝后裔,因而考定炎帝起源于岷山。
(3)炎帝故里在湖南之说
湖南宁远说:主要根据是屈原《楚辞·远游》云:“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朱熹《楚辞集注》云:“南方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是说“炎神”既指炎帝,也指祝融,也就是指向南方的炎帝。
生于黔中之说:《世说新语》引《伏韬集》载习凿齿云:“神农生于黔中。”《辞海》云:“黔中,郡名。战国时楚置,后入秦。秦代治所在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西汉改名武陵。”沅陵地区的黔阳至辰阳县一带,发现了距今7400年的高庙遗址,出土陶器上刻画有神农氏图腾符号,因而有学者认为炎帝生于此。
还有认为炎帝生于洞庭一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