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香杜鹃

更新时间:2024-04-13 10:49

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常绿灌木。枝幼时密被鳞片和柔毛;叶芽芽鳞早落,卵状椭圆形、宽椭圆形或卵形,上面常疏被鳞片,下面褐色,密被重叠成层、暗褐和带红棕色的鳞片,被鳞片和柔毛;头状花序顶生,常淡黄红色,裂片外面无鳞片;花冠窄筒状漏斗形,无鳞片或稍被柔毛,内面喉部密被髯毛,花柱陀螺形,约与子房等长;蒴果卵圆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1.5(-2)米,直立。枝条粗壮而坚挺,幼时密生鳞片或疏柔毛;叶芽鳞早落。叶芳香,革质,卵状椭圆形、宽椭圆形至卵形,长(1.5-)2-3.5(-4.7)厘米,宽1-1.8(-2.3)厘米,顶端圆钝具小突尖头,基部圆或稍截形,上面蓝绿色,无光泽,下面黄褐色或灰褐色,被密而重叠成层的暗褐色和带红棕色的鳞片;叶柄长2-4(-5)毫米,被疏鳞片,上面有沟槽并被白色柔毛。

花序头状顶生,有花10-20朵,花密集,花芽鳞在花期宿存;花梗短,长1-2毫米,常无鳞片及毛;花萼发达,长3-4(-4.5)毫米,淡黄红色或淡绿色,裂片长圆状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外面无鳞片,边缘蚀痕状,具少数鳞片或睫毛;花冠狭筒状漏斗形,长1-1.4厘米,淡黄绿或绿白色,罕粉色,有浓烈的芳香,外面无鳞片,或稍有微毛,花管长5-11毫米,内面特别在喉部密被髯毛,裂片开展,长1.5-3毫米,远较花管短,长约为管长的1/4;雄蕊5,内藏于花冠;子房长约1-2毫米,5室,被鳞片,花柱短,约与子房等长,光滑。

蒴果卵形,长3-4.5毫米,具鳞片,被包于宿萼内。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烈香杜鹃分布于中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生长在海拔2900-3700米的高山坡、山地林下、灌丛中。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干燥,适宜在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的酸性土壤。

土壤:杜鹃花对土壤要求是疏松、呈酸性pH值4-6,野生映山红、满山红适生pH值4.5左右的酸性土,大部分杜鹃喜pH值4.5-6.0,研究报道pH4-5时扦插成活率最高,但茎生长与根系生长的长度和质量pH4时最好。在pH值大于7以上及粘重土让生长不好

光照: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是植物对光照要求的定量指标:相对光强度达到60%左右时,杜鹃生长、发育、开花达到最佳。杜鹃喜光,但又怕强光,是属半荫偏阳植物。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为播种、扦插、嫁接等多种繁殖。

扦插繁殖和嫩枝繁殖。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嫩枝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

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

花期控制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

病虫防治

叶肿病

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喷1次;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天喷1次。

叶斑病

叶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为防止叶片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

币厄病

受害嫩枝叶片顶端布满稠密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螨质层,有时叶片产生螨瘿,多由蚜虫刺伤叶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叶的同时,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虫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虫。

主要价值

观赏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

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

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枝繁叶茂,亦可孤植、片植或群植,也可种植于庭院、路边等地,与高大院林乔木配置,是优良的观花植物。

药用

烈香杜鹃味甘、涩,性平,有清热消肿,补肾的功效,可用于气管炎,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症状,外用治疮疡。

中药名:小叶枇杷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的叶及嫩枝。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微温。祛痰,止咳,平喘。

性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主咳嗽;气喘;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每次1-5g。

各家论述:《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止咳,祛痰,平喘。

药理作用:

祛痰、平喘及镇咳作用 乙醇提取物浓缩成干粉(小I4)灌胃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平喘无效(豚鼠组织胺喷雾法),镇咳作用不明显(小鼠氨水喷雾引咳法)。祛痰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叶枇杷素。其祛痰作用不是反射性的,也不是直接作用于中枢,而是吸收后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粘膜的结果。挥发油有平喘作用。但所提出的各种成分均无明显镇咳作用。

抗菌作用 棉花皮素和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在试管内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其他作用 小叶枇杷素能减低大鼠毛细血管渗透性,能使豚鼠回肠平滑肌轻度松弛,且能对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及毒扁豆碱所致的回肠平滑肌痉挛。局部应用于兔眼结合膜无刺激性。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小叶枇杷素后吸收较快,排泄较慢,并可以原形从尿排出。

毒性:家兔口服小I46g/kg,对血压、呼吸及心搏无明显影响。1小时后再给同剂量则使血压明显下降,心搏变弱,呼吸变浅。家兔及犬腹腔注射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如剂量超过80mg/kg,可使血压下降,呼吸及心搏均减弱。犬灌服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0.48g/kg,连续10-20天,未见毒性反应;灌服小I42.8g/kg,连续30天,除有明显胃肠道反应外,血象、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灌服挥发油0.06g/kg,连续30天,结果与小I4相似,但无明显胃肠道反应。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槲皮素、小I4、总挥发油给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5.81±1.173、4.386±0.5595、18.7±0.826、2.5±0.198g/kg;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腹脏注射时为0.4089±0.0217g/kg。毒性:对小鼠灌服致死量50为12.49±0.97g/kg,腹腔注射的致死量50为0.4±0.04g/kg。

化学成分

叶含酚类物质,有机酸黄酮三萜(或甾体化合物),甙类,鞣质,还原糖和挥发油(2.1%~2.5%)等。挥发油含4-苯基-2-丁酮(4-phenyl-2-butanone)。右旋柠檬烯(limonene),β-月挂烯(β-myrcene),α,γ,η-芹子烯(α,γ,η-selinene),大牻牛儿酮(germacrone),杜鹃烯(neofuranodiene),杜鹃次烯(neocurzerene),桧脑(juniper camphor),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黄酮类中有小叶枇杷素-1-(槲皮甙quercitrin)。小叶枇杷素-2(槲皮素quercetin),小叶枇杷素-3(棉花皮素gossypetrin),棉花皮素-3-O-半乳糖甙(gossypetin-3-O-β-galac-toside),8-申氧基槲皮素(8-ethoxyquercetin)和金丝桃甙(hy-perin)。

经济

叶及花富含挥发油,是很好的香料和化工原料。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