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6 11:22

燔,汉语二级字,读作燔(fán),本义指焚烧。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 燔fán

1.焚烧:“~诗书而明法度”。

2.烤肉使熟:~肉。

详细字义

◎ 燔 fán

〈动〉

(1) (形声。从火,番声。本义:焚烧)

(2) 同本义 [burn]

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说文》

藉芿燔林。——《列子·黄帝》

燔之于四通之衢。——《汉书·东方朔传》。注:“焚烧也。”

体若燔炭。——《素问·生气通天论》

抱木而燔死。——《庄子·盗跖》

燔其茏城。——《史记·平津侯生父传》

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汉书·宣帝纪》

燔诗书——《汉书·儒林传》

不若燔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燔燎(火把);燔石(焙烧矿石);燔刑(烧人至死的残酷刑罚);燔燃(燃烧);燔销(烧毁) 火烧整只的牲畜[祭祀]

(4) 火烧整只的牲畜 [祭祀] [roast]

有免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为俎孔硕,或燔或炙。——《诗·小雅·楚茨》

(5) 又如:燔柴(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以祭天);燔祀(焚柴祭祀)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 燔 ·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12

唐韵》附袁切《集韵》《韵会》符袁切,𠀤音烦。《说文》𤑔也。《玉篇》烧也。《广韵》炙也。《诗·小雅》或燔或炙。《笺》燔,燔肉也。炙,炙肝也。

又《大雅》载燔载烈。《传》传火曰燔。

又与膰通。《左传·襄二十二年》与执燔焉。《释文》燔,又作膰。祭肉也。

又《定十四年》腥曰脤。热曰燔。《孟子》燔肉不至。

又《集韵》焚,古作燔。注详八画。

又叶汾沿切。《左思·魏都赋》琴高沈水而不濡,时乗赤鲤而周旋。师门使火以验术,故将去而焚燔。

说文解字

【卷十】【火部】燔 附袁切

爇(ruò)也。从火番声。

说文解字注

𤑔也。按许㸋与燔字别。㸋者、宗庙火炙肉也。此因一从火一从炙而别之。毛於瓠叶传曰。加火曰燔。於生民传曰。傅火曰燔。古文多作燔。不分别也。从火。番声。附袁切。十四部。

音韵参考

宋本广韵

广韵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方言集汇

粤语:faan4

客家话

[海陆丰腔] fan1 pan1

[梅州腔]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pan1

[客英字典] fan1 pan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