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2 09:54
牧羊滩组,是以组为岩石地层单位的地层结构。1986年高振家等命名,1990年陆松年等发表。本组主要为粉砂岩与薄层细砂岩互层,具水平微细纹层或微交错层理。其下部整合覆于东巧恩布拉克组之上,顶部与上覆冬屋组为假整合。
1986年高振家等命名,1990年陆松年等发表。命名剖面位于新疆乌什县南,尤尔美那克牧村西南500m的牧羊滩。主要参考剖面位于苏盖特布拉克以北。
为王务严等1979(1986发表)年所划分的原“震旦纪下统巧恩布拉克组”上部的“钙质砂岩段”,经高振家、陈晋镳、陆松年等复查提出为深水碎屑流沉积,可单独建组,命名为牧羊滩组。同时认为原“巧恩布拉克组”应改为巧恩布拉克群,时代划归青白口纪—早震旦世(高振家等,1993)。
本组主要为灰绿色、深灰色微层发育钙质的粉砂岩与薄层细砂岩互层,具水平微细纹层或微交错层理。粉砂岩、砂岩亦形成明显的韵律,亦属碎屑重力流沉积,形成于水下扇的边缘。本组产有丰富的微古植物,经彭昌文、高林志鉴定主要为:Trachysphaeridium minor, T. Cultum,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Leiopsophosphaera kepingensis, L. Incrassata, L. Aperta, Pseudozonosphaera sp., Taeniatum cf. Simplex, T. Crassum, Polyporata obsoleta等。尚有遗迹化石Chondrites von. Sternbeng等。岩性较稳定,其下部整合覆于东巧恩布拉克组之上,顶部与上覆冬屋组为假整合(局部为超覆不整合)。
本组分布范围主要在乌什县以南巧恩布拉克、尤尔美那克牧村、方山。格布拉克、苏盖特布拉克及玉尔吐斯山等地。其厚度变化亦较大,大致从107—448m。
编撰者:高振家
作者1:高振家
年份1:1986
作者2:陆松年
年份2:1990
作者3:王务严
年份3:1979
系名:新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