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1 15:21
牺尊亦作“牺樽 ”、“牺罇 ”、“牺鐏 ”。是一种动物造型的盛酒器,多见于春秋战国和商周时期。牺尊是六尊之一。
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牺尊做为周代酒器,有木质的,有青铜的。
《周礼》六尊: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太尊、山尊;郑康成引郑司农说六尊为献尊、象尊、壶尊、著尊、太尊、山尊;“牺”、“献”同音读为suo,即“婆娑”的“娑”,今读作xi。
《诗·鲁颂·閟宫·传疏》说:在《周礼》六尊之中,最华美的就是牺尊。
《说文解字》中记载:“牺,宗庙之牲也”,“牲,牛完全。”也就是说,完整的牛称为“牲”,用做宗庙祭祀的完整的牛,被称为“牺”。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天子和诸侯都要祭祀这两种神,因此用作国家的代称。天子祭祀社稷的时候使用大牢,“大牢”即太牢,是指牛、羊、猪三种祭牲全都具备;诸侯祭祀社稷的时候使用少牢,是指只用羊和猪这两种祭牲。
牺尊作为齐地齐国的“特产”之一,不但制作华美,而且“产量”丰富。自秦汉魏晋到今天,齐国牺尊的发现,见于记载的已有四件:曹魏时期(220-260年),在鲁郡(今曲阜、滕州、泗水一带)地中发现齐大夫子尾陪嫁其女儿的牺牛形酒尊一件,有铭。西晋永嘉(307-312年)中,曹嶷(yí)在青州发掘齐景公冢时得二尊,也作牺牛形。
1923年,春秋牺尊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尊是一种盛酒的礼器,甲骨文中就有这个字了,其形象是一双手捧着一个尖底的酒器,仿佛要将酒敬献给祖先。
1982年7月17日,在齐国故城南约5公里的商王村原临淄区砖窑厂,齐中华等5名工人取土时发现了一件青铜酒器,后来献给了区文物管理所并得到了政府的表扬与奖励。经文物专家鉴定,确认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金银错镶嵌铜牺尊。该器物长46厘米,高28.3厘米 ,重6.5公斤,仿牛形,昂首竖耳,偶蹄。由头颅,体、盖分铸而成。首颈结合,有一项圈合缝自然遮掩,盖为一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嘴紧贴背上,巧成半环形盖钮。两翅平展,羽翎均以绿松石铺填,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的几何云纹。设计独特,工艺娴熟,是战国时嵌金银工艺的佳品,国之瑰宝。 从国宝牺尊的铸造和镶嵌工艺上可反映出齐国手工艺技术水平的高超,同时也反映了齐国经济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