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落难逢夫

更新时间:2024-01-01 08:59

《玉堂春落难逢夫》是明代的一篇白话短篇小说,被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收入《警世通言》。这篇小说主要讲述妓女玉堂春苏三)和王景隆悲欢离合的故事。王景隆和玉堂春偶然相见,两情似火,后王景隆金尽,为老鸨所逐。玉堂春多方营救王景隆。后来玉堂春又被老鸨暗中卖给山西沈洪,又被沈妻皮氏陷害,被定成死罪。最后王景隆京中得官,平了冤案,玉堂春绝处逢生。全文情节曲折有致,跌宕起伏,富有变化;人物形象鲜明,描写生动,刻画细腻。

情节梗概

《玉堂春落难逢夫》叙述明正德年间,礼部尚书王琼为刘瑾所参,被发回原籍南京,临行留其三子王景隆在京,边讨帐,边读书。王景隆收帐已毕,即将南归,偶然结识艳妓玉堂春,一见钟情,竟在院中住了一年多。待三万两银子花尽,老鸨即施“倒房计”将他赶走。王景隆走投无路,又为短路歹徒打昏,剥尽衣帽,只得流落孤老院行乞。玉堂春得知,立即携银二百两,以到城隍庙还愿为名,暗中与王景隆相会,并定计使他回到本司院。王景隆回院后,与玉堂春跪地设誓,互不负心,又折镜各半,后会为记。次日,王景隆携院中金银器皿回往南京。老鸨、王八欲痛打玉堂春,被玉堂春当众评理,取得胜利,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沈洪串通老鸨,以重金买玉堂春为妾,抬回山西。正自得意,其妻皮氏伙同奸夫将他毒死,嫁祸玉堂春。玉堂春蒙冤入狱,被定为死刑。后王景隆会试得中,在真定府为官期满,点为山西巡按,他明察暗访,终于平反了玉堂春冤案,二人也得以团聚。

创作背景

《玉堂春落难逢夫》见于《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故事最早见于明万历刊本《全像海刚峰居官公案传》卷一第二十九回《妒奸成狱》,《情史》卷二亦有记载,很可能是冯梦龙写的,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玉堂春的小说。据说还有一本《王公子奋志记》,产生的时间更早一些,可惜已经散佚,只是在乾隆刊本《真本玉堂春全传弹词》中尚保存了《王公子奋志记》的一些情节。可以推断,明代写玉堂春故事的小说之前,先有《王公子奋志记》这篇话本小说。

《情史》卷二《玉堂春》 条故事与话本大体相同,末附评语云:“生非妓终将落魄天涯,妓非生终将含冤地狱,彼此相成,卒为夫妇。好事者撰为《金钏记》,生为王瑚,妓为陈春,商为周镗,奸夫莫有良。”《玉堂春落难逢夫》这篇小说极有可能移植自朱玉田之《玉镯记》或“好事者”之《金钏记》等戏曲作品。此篇产生前,李亚仙和郑元和的故事已广为流传,万历末年《小说传奇》合刊本载有《李亚仙记》,即详记其事。而《李亚仙记》又来源于唐代传奇《李娃传》。由《李娃传》改写的话本宋代已有,存目于罗烨《醉翁谈录》。冯梦龙未将它收入《醒世恒言》,只是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提及。但是否即宋代话本,无法考实,不过比《玉堂春落难逢夫》产生的要早些。《李亚仙记》来源于《李娃传》,《玉堂春落难逢夫》显然受到它们的影响。

小说中王景隆的原型是王三善,字彭伯,河南永城县人,万历年间进士,后任言官御史,曾被朝廷派往山西省查办案件。就在三善的巡察中,为苏氏平反昭雪。苏氏仍归三善为妾,破镜重圆。

人物介绍

玉堂春

即苏三,原是穷人家的女儿,原名周玉洁。其母早逝,其父又取一任后母。周玉洁还有个弟弟。后来周玉洁的父亲逝世,后母加害于周玉洁。在家仆的帮助下,逃出了家,年仅12岁。后来遇到刘建——一位大官。这位大官的儿子很恶毒,常来向父母要钱。刘建因此被气死了。周玉洁受刘建之子的迫害,被迫入了“怡春院”。她感性、聪慧。她的感性体现在对如嫖客动情、矢志不移、坚守约定等;而她的聪慧则体现在智赚鸨母、逼立赎身契等;除此,还有市井小民的泼辣,正是这种波辣使得她能够在辣母的奸佞下立身,在沈洪的胁迫下保住清白。

王景隆

礼部尚书王琼第三子。王景隆非常重情,对于一个烟花女子不仅主动同其约定相互并不婚嫁,而且在其被骗嫁后表现的愤怒和痛苦远远超过自己当初被骗。甚至在玉堂春已经嫁为他人妇的情况下仍关心其嫁后境遇,当得知玉堂春所嫁之人家中本有妇后,其痛苦又更深一层。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玉堂春落难逢夫》写的是嫖客与妓女结合的故事,即后来的所谓“狎邪小说”。小说描写王景隆被逐后,玉堂春“朝朝思想”,并对金奇说自己“常怀亚仙之心”,希望王景隆能“像郑元和方好”。

这篇小说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官宦子弟和青楼妓女相爱进而结合,这对于封建婚姻观念和各种传统陋俗是一个有力的反叛,对于金钱、门第、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是一个极端的蔑视。作者对王景隆这类出身上层社会的男子,主要肯定他对普通妇女具有真挚、诚实的感情,能够平等待人。而对玉堂春这个遭受磨难的女子,则从不同侧面表现她的心地纯洁,和对爱情的坚贞。同时,对她的命运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大团圆的结局虽然落入俗套,没有摆脱封建道德的窠臼,但却为群众所接受。

《玉堂春落难逢夫》虽然受到《李娃传》的影响,但是两相比较,玉堂春为了爱情,勇敢、顽强、机智地进行斗争的形象要比李娃主动得多。老鸨施“倒房计”赶走王景隆,是瞒着玉堂春进行的; 竹林烧香骗走郑生,李娃却是亲自参加的。玉堂春发现中计后,“泪不停流”,一旦得知王景隆所在,立即前去私会; 李娃在郑生走后却听其自然,无所行动。玉堂春敢于和王八、老鸨当众评理,历数其罪恶;李娃只能向老鸨求情,委曲求全。玉堂春的斗争是为了她和王景隆纯贞爱情,李娃的斗争是为了恢复郑生遍体鳞伤的身子。王景隆的“用意攻读”“发奋勤学”固然有玉堂春的劝导,更重要的是屈服于家长的压力;而郑生的中举做官则是李娃的督促鼓励,她希望郑生“连衡多士,争霸群英”。由此可以看出,玉堂春对于封建道德和封建势力的反抗要比李娃坚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这篇小说以思想内容来说,后半篇显然不如前半篇,这是小说的美中不足之处。

艺术特色

《玉堂春落难逢夫》小说情节曲折有致,跌宕起伏,富有变化。王景隆和玉堂春偶然相见,两情似火,本以为天长地久,永不分离,谁知王景隆床头金尽,为老鸨所逐。玉堂春营救无门,日夜思念,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忽然金奇出现,带来“柳暗花明”。他传递消息,使二人很快在庙中相会。王景隆裹走院中金银器皿后,眼看玉堂春挨打无疑,岂料玉堂春化被动为主动,痛斥王八、鸨儿罪行,反而改变了自己处境。玉堂春想从此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谁知又被老鸨暗中卖给山西沈洪。玉堂春正悲不幸,沈洪正自得意,其妻皮氏又伙同奸夫,毒死沈洪,陷害玉堂春。玉堂春被定成死罪,已陷入绝境。但峰回路转,王景隆京中得官,平了冤案,使玉堂春绝处逢生。小说故事情节如羊肠小道,弯弯曲曲,似无尽头;又如海上行船,忽而风平浪静,忽而波涛汹涌,变化多致,引人入胜。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曲折有致,一波三折,富有变化。前半篇叙王景隆与玉堂春相识、相知及和鸨儿的斗争,采用单线发展的结构,情节推进单纯,明快,步步生波澜。后半篇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又用复线结构将玉皇春遭劫遇难和王景隆得官寻觅这两条线交叉叙写,使故事紧凑,扣人心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很好地显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作品人物形象也还算鲜明,玉堂春和王景隆对爱情的忠贞,王八、鸨儿贪财好利、凶狠毒辣的嘴脸,王景隆之父的封建卫道士面孔,都刻画得可以辨认出特征。玉堂春是一个普通弱女子,家贫被卖入妓院,不甘心操皮肉生涯,追求真正的自由婚姻,表现了很强的斗争性。她宁愿挨打受气,不愿赶走王景隆,她面对气势汹汹的王八、鸨儿,毫无惧色,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直至身陷囹圄,犹写下状子,申诉冤情。

小说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心理刻划比较细腻。如玉堂春思念王景隆一段,写王景隆走后,住在百花楼,从不下梯。一日相思闷倦,欲与丫头下棋、打双陆消愁解闷,丫头不会,玉姐将棋双陆皆撇在楼板上。她排遣相思不成,相思反而更甚,以至“眼中吊泪”,精神恍惚,如痴如醉。丫头叫她吃饭,她将点心接过,分为两半。错把丫头当作公子,右手拿一块自吃,“左手拿一块与公子”,弄得丫头欲接又不敢接。她猛然睁眼,见不是公子,“将那一块点心掉在楼板上”。丫头叫她喝汤,她刚呷得一口,“泪如涌泉,放下了”。正当中秋佳节,人人玩月,户户笙歌,满眼嫖客妓女,那里有自己思念的三官王景隆。一年来的离别愁苦,折磨熬煎,胜过十年。她拿镜子一照,不禁为自己的骤然消瘦而吃惊,遂又把镜子丢在床上,长吁短叹,坐于楼前。明月当头,谯楼鼓传,万缕相思化为一缕虔诚的祝愿:“祝愿公子早点鳌头。”祝罢,“深深拜了四拜”。这一段细节描写和心理刻划,把玉堂春对王景隆的一片挚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这里也可看出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的一个特点,就是心理活动表现在人物的行为之中。

小说的的后半篇,男女主人公都热衷于封建科举制度的说教。这种艺术模式,从唐传奇到元杂剧,无论是《莺莺传》还是《西厢记》,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子。也许当时的社会确实是以科举取士为文人的晋身之阶的,文学贵在创造,即使是模仿优秀的作品,也以偶而为之为好。一味地重复他人,就会显得雷同,也是创作的大忌。以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来说,后半篇显然不如前半篇,这是这篇小说的美中不足之处此篇人物描写颇为类型化,幸亏还有一点心理描写,才不致使人物更单调,更平面。

作品评价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石麟:“《玉堂春落难逢夫》这一短篇白话小说,是冯氏将戏剧、小说的表现技法融于一炉而给我们留下的一篇精品,堪称是《警世通言》中的一出具有独特品格的‘无声戏’。”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一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号龙子犹等。长洲(今苏州)人,少为诸生,晚年以贡生历官丹徒县训导、寿宁知县。倡导言情文学,抨击伪道学。虽工诗文,但主要致力小说、戏曲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小说方面,除编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罗贯中的《平妖传》为《新平妖传》,改写余邵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戏曲方面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其中自撰《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之作十余种。另编有时调集《桂枝儿》《山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笔记小品《智囊》《智囊补》《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