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20:11
王保保是元末大将,河南沈丘人,察罕帖木儿之甥,自幼被察罕养为义子,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王保保跟随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起义军,山东、河南、陕西等地义军几乎尽为他们父子所灭。察罕帖木儿死,王保保代为统帅,至正年间,拜太尉,封河南王,总领天下兵马。
一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虎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 25万北伐,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连克山东、河南、河北。闰七月,元顺帝托欢帖木儿率后妃、皇子,逃往上都(今内蒙多伦西北)。八月,徐达率军入大都,改大都为北平府,元亡。九月,徐达,常遇春率军西征,十二月,大破王保保于山西,克太原。王保保败逃甘肃,修筑此城负隅顽抗。
王保保城南临黄河,东临大沙沟,西、北依山,踞高临下,形势险要。当时河上无桥,确是易守难攻。明军驻于黄河南,隔河相持两 年左右。洪武三年,常遇春攻克上都。四年,徐达、李文忠、汤和分三路出塞击蒙古,托欢帖木儿死,其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明军深入,爱猷仅率数十人逃往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鄂尔浑河上游右岸),招王保保入卫。王保保乃弃城奔蒙古。
登上王保保城,市区景色尽收眼底,面对滔滔河水,不禁令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历史上民族分裂、内战频仍的局面,正如这河水,“东流到海不复回”了。
王保保城遗址位于黄河北岸朝阳山东侧台地上,依山面河,居高临下,地势险要。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元末大将廓扩帖木儿(即王保保)败退兰州,在此筑城困扰明军。王保保城南北长约210米,东西长约370米,占地77700平方米,开东南二门,现存残断东墙北墙7处,高6米,宽4米,夯土层厚度10--20厘米,累计长度不足百米。
《明史》记载,王保保城应该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至洪武三年四月之间。建城的目的屯兵攻打兰州。王败了,跑了,王保保城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600多年里,似乎再也没有被人提起过。岁月的风沙不断地侵蚀和人为活动的破坏,使它在今天近乎消失。作为地名,仍然保留在兰州人和甘肃人的心中。
而这段历史只有,老兰州、学术者、旅游从业人员很少一部分人知道,它就像网上有几位有心人,所描述的“关隘的遗址也和王保保城一样,荡然无存,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山下的黄河浑浊依旧,日夜奔流。”我把这里的关隘理解为——金城。
王保保是何许人也?这几年大热的《明朝那些事儿》里应该说得很清楚,元末明初大将,一生极具戏剧性,有勇有谋,连明太祖朱元璋都对这位老对头十分赞赏。
相传明初大将徐达、冯胜奉命攻打元军王保保,久攻不破,恰逢元宵节,徐达命军士做成又粗又长的鼓,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以大旗为号,里应外合,终于攻破了王保保城。为了纪念这场胜利,这种鼓被命名为“太平鼓”,并成为兰州社火的主要表现形式。
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兰州还有这么一座“王保保城”吧。兰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都决定了兰州在王保保兵败退回蒙古的途中有这么一笔,太平鼓常有而王保保城不常有,这次又不知在这场拆迁中是如何的命运。
其实有时回想起来觉得很悲哀。兰州的历史遗迹不少,保留至今的却寥寥无几。话说兰州也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应该让她保留一份历史感和沧桑感。文化局这几年做了件大家都看得见的好事,兰州街头重新树立起了许多标注着历史上这里是什么什么遗迹的石碑,但是遗迹已毁,石碑的树立也只能让后人感叹不已吧。
庙滩子古迹遗痕介绍:
关帝庙:位于靖远路(114号)中段,又名武安王庙,兰州人习惯称老爷庙。据地方老人谈:该庙始建于明代,经多次修葺。由市政协文史委所编《兰州古今碑刻》一书文献资料记载:关帝庙在黄河北庙滩子,有清康熙时所立庙滩子关帝庙碑一通,惜碑今佚,碑文无存。殿宇依坡而建,主建筑坐北向南,布局严谨。大殿雄伟,雕梁画栋,内塑关羽坐像,关平、周仓分立两旁,院内有粗壮的古愧数株,是兰州武庙中最有气势的一座。门口西小院的厢房民国时改建成靖远路小学,现为民居。1949年兰州战役时,国民党马继援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解放后,大殿里还办过公安展览。其后古建筑陆续被拆除,遗址现为3512工厂的住宅开发区。
凤林关:明代在兰州黄河北岸白塔山下烧盐沟口西修筑,一名东金城关。其东北为王保保城,背山面河,雄峻险要,是通往红水(今景泰)、宁夏的孔道关隘。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上世纪40年代被拆除。
玉垒关:即原庙滩子东城楼。北靠山崖,东与盐场堡明边墙西延部分相联,关楼因用块石砌成。故名玉垒关。其址在今庙滩子百货商店附近,民间俗称闸门子。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兰州道黄云曾修葺。与凤林关同年拆除go2map,其遗迹今无存,但地名沿用至今。
王保保城:该地为史前先民聚居地,元末王保保(扩廓铁木耳)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所筑,用以驻军,故名王保保城。明初王保保在定西沈儿峪被明将徐达击败,其部下乃弃城逃遁蒙古。王保保城南临黄河、东临罗锅沟,西、北依山。占地约一百余亩。此处居高临下,形势险要,确属易守难攻之要塞,是兰州地区的古战场遗址之一。城墙现已不存,在居民院落中仅存残迹两处,夯土层清晰,城址依稀可辨。
明代边墙:在庙滩子向北的三级台阶地朝阳村一校东,还有一段保存较完整的明边墙,全为土筑,底宽约3米多,顶宽约两米,高约5米。这段边墙大致从王保保城开始,沿王家铺子,咬家沟、王家沟与朝阳村的自然分界线向东,经朝阳村一校(上述边墙修建民宅学校时被拆除)门前转东南,这些夹杂在居民院落中的边墙体外形完好,把相邻的庙巷子与朝阳村断然分开,墙上开有豁口,利行人过往。这段边墙的末稍是天然屏障悬崖,下有玉垒关与盐场堡的边墙相连。据老人讲,这段边墙修筑较王保保城晚,约在明朝中期。
北路烽墩:在原墩墩洼山巅天龙八部,有一座烽墩遗迹,残高约一米多,土质紧密,系板筑而成,周围筑有防护壕,并有锅灶痕迹。登高远眺,黄河蜿蜒东流,兰垣十里尽收眼底。据陈贤儒先生考证,这座峰墩是明代中期为加强同北部红水、永泰堡的联系,巩固防御体系而修建的。其上屯兵辽望,见敌昼放烟为烽,夜燃火为燧。此墩与正北方的青石渣子烽墩遥遥相望是兰州北路烽墩的终点。上世纪80年代绿化荒山时,山顶被削平,建起了市政公司林场,如今山上林木成荫,烽墩遗址则无存。
古榆:在墩墩洼山麓,早年有三棵老榆树。胸经逾一米,树身苍劲粗壮龙钟,虬枝斜伸,其中一棵还是空心的。树上栖息着羽黑如漆,嘴红似丹,体态轻盈的红嘴乌鸦。每当谷雨时节,大榆树上不多的枝桠上缀满了肥嫩榆钱。这是历史的见证,说明早年兰州的生态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
水车巷遗迹:早年在王家沟口过马路,在回民马成义的煤场子南,有一块石砌成的水车巷以及水车架下的木柱木墩遗迹,证明这里曾建过水车,时间约在清光绪前。据庙滩子老人讲,这里确实建过水车,灌溉庙滩子以及草场街的果园菜圃。由于这里河面宽阔鹿鼎记,水流平缓,罗锅沟冲下的泥砂淤积,水车的下(音哈)巷排出水不利,容易堵塞,水车效益发挥不佳。加之庙滩子的耕地陆续减少,经水车的受益者们协商,重新压坝筑码头,将水车的位置挪移到草场街的河岸边(现二毛厂后),这辆水车一直运转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才被电动抽水机所替代。
龙王庙:庙滩子的龙王庙不大,是当地百姓在封建社会祭祀求雨的场所,今不存,龙王巷地名的由来皆出于此。庙建在(现)庙巷子最高处明边墙东的山嘴上,其遗址在今八卦房子处。北临悬崖下称圈沟崖,俯瞰玉垒关。南坡原为农田砂地,现为民居。
2007年5月兰州市党政代表团赴福建招商考察时,与利嘉实业(福建)集团有限公司洽谈旧城改造项目,双方签订了《庙滩子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自此,庙滩子整体改造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同年,利嘉集团进驻兰州,成立了兰州市元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专项对庙滩子进行整体改造。
2009年5月11日,该项目1291亩用地在兰州市土地交易中心成功摘牌。5月18日焦点装修家居网,元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兰州市国土资源局正式签订编号为G0907宗土地出让合同,标志着庙滩子旧城改造项目成功落地。
2009年9月3日上午,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甘肃·香港合作发展说明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利嘉实业(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投资93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兰州市庙滩子地区整体改造工程项目正式签约。
9月10日,兰州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庙滩子整体改造工程”项目举行开工典礼,这—民生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10年4月,庙滩子—期拆迁工作全面展开。元森北新时代项目开建
在白塔山东一公里处,也就是市二院的后面。我走过中山桥,突然想起有段文字,那是旅游教科书上,一直都有记载《兰州》中或多或少要提到这个地方中山桥的历史,那么它在哪里?我独自一人在中山桥,突然间有了寻访它的念头,于是到白塔山。在有点点翠绿,问了下爷爷辈,我想他或许知道。终于在二台阁遇见。上前询问,问了好久,我弄懂了一件事情。那个城早就不在。在稀疏树木的空隙间我呆立着。东北面山头修了一座亭子,或许那下边就是王保保城。
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元末平章事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养子,本姓王,小字保保。察罕死后,扩廓帖木儿继承其职权,率领元军与起义军作战保卫皇室。因其屡建战功,官至太傅、左丞相,封为河南王,总制天下兵马。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陷元大都,扩廓帖木儿跑了。元顺帝命他收复大都,扩廓北出雁门,欲攻北平。徐达、常遇春去攻太原。扩廓急忙回救,结果因部将降明,被明军劫营,仓猝之下率十八骑北去。明军遂西入潼关,势如破竹,元将皆降,只剩扩廓拥兵塞上,西北深为之所苦。洪武二年十二月,扩廓围攻兰州,明将于光战死。第二年,徐达率大军出西安,直捣定西,此时扩廓仍围攻兰州不下。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兰州太平鼓
说到的这里还是得说一下——王保保墓葬
王保保城墓葬,1966年9月由甘肃省博物馆清理发掘。墓葬发掘于五保保城中,故名。
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部略呈圆形,未见棺木。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头东脚西。随葬品置于头部附近,有陶壶、陶罐、陶盆、陶钵、陶瓶等,分泥质彩陶和夹砂粗陶两类,共12件。其中的彩陶在我国同期彩陶图案中极为少见,堪称史前艺术品中的精华。
《明史》记载,王保保城应该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至洪武三年四月之间。建城的目的屯兵攻打兰州。王败了,跑了,王保保城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600多年里,似乎再也没有被人提起过。岁月的风沙不断地侵蚀和人为活动的破坏,使它在今天近乎消失。作为地名,仍然保留在兰州人和甘肃人的心中。
而这段历史只有,老兰州、学术者、旅游从业人员很少一部分人知道,它就像网上有几位有心人,所描述的“关隘的遗址也和王保保城一样,荡然无存,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山下的黄河浑浊依旧,日夜奔流。”我把这里的关隘理解为——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