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天

更新时间:2024-07-09 16:43

王再天(1907年12月- 2006年8月5日),蒙古名那木吉乐色楞,又名王星三,蒙古族,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人。1936年参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07年,王再天出生于今内蒙古科左中旗一个世代为奴的蒙古族家庭。父母给他起名叫那木吉乐色楞。13岁时,伯父去世,王再天被迫顶替伯父到王府当奴隶。没过两三年,因不堪忍受达尔罕王爷的鞭打欺辱,他逃离王府,从此改用汉名王再天。

1926年初,王再天考入沈阳东北军陆军炮兵教导队,因小时候上过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很快由军士转为文书。他开始接触进步书刊,对共产主义有了认识和向往。九一八事变后,王再天目睹日寇侵华暴行,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切齿痛恨,并与当时的大学生同乡取得联系,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革命生涯

1936年7月,经共产党员刘兰波、贾陶介绍,王再天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他便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党的事业。

当时,共产党在东北军中的活动是秘密进行的。王再天利用自己是张学良联络参谋的身份,在东北军高、中级军官中宣传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广交抗日朋友,并向张学良推荐了一批如常恩多、刘桂五、贺魁、黄显声等进步军官。其中,刘桂五在“西安事变”中立了大功,他与白凤翔一同完成了活捉蒋介石的任务。

王再天利用军中各方面的朋友,数次营救被捕的地下党员,还帮助张学良的前任卫队长陈大章组建了骑兵军第七团学兵队,招收、培养了百余名抗日青年。

“西安事变”后,王再天担任中共东北军上层工作委员会委员,在东北军上层军官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9年9日,因身份暴露,王再天前往延安学习,先后任陕甘宁边区交际处、冀热辽军区及热河省交际处处长。抗战胜利后,内蒙古地区也兴起了规模空前的蒙古民族解放运动。根据组织的决定,1946年9月,王再天被派往内蒙古参加建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工作。

内蒙古工作时期

到内蒙古工作后,王再天担任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社会部部长兼军事部副部长职务。1947年内蒙古“五一”大会期间,在乌兰夫的领导下,他坚定地执行中央指示,为大会成功召开、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底,辽沈战役胜利以后,国民党军队残部窜逃到内蒙古锡察草原,并与当地土匪相勾结,形成了锡、察、昭盟一带的巨匪势力,给锡察解放区造成极大的破坏。清剿土匪成了保卫解放区配合解放战争的重要任务。

此时,王再天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兼临时剿匪指挥部总指挥。正值解放战争紧张进行时期,主力部队都在前线,王再天所能指挥的部队很少,仅有骑兵一师三团及部分初建连队。指挥部所在地也只有少数警卫和非战斗人员,没有正规部队。而受国民党指挥的政治土匪们装备和人数处绝对优势。

在敌我力量悬殊、环境极端险恶的条件下,王再天与敌人巧妙周旋,日夜兼程,穷追匪徒180个日日夜夜,行程2000余里,作战30余次,消灭匪徒千人,缴获大量战利品,清剿了横行草原的土匪,巩固了解放区,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力地配合了平津战役和绥北战役。剿匪部队受到内蒙古军区的通令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王再天先后在党内担任过中共内蒙古工委社会部长、工委常委、中共内蒙古分局委员、统战部部长、纪检委书记、蒙绥分局委员、内蒙古党委常委、内蒙古政协党组副书记等职;在政府担任过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厅厅长、公安部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政法委主任、内蒙古政府副主席、公安厅厅长等职;在军队担任过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在政协担任过内蒙古四届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他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八大代表。

晚年经历

1985年秋,78岁的王再天离开了他日夜忙碌的工作岗位。然而,他并没有闲下来,练书法、学摄影、作诗,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中国老年摄影学会、内蒙古老年摄影学会会员、名誉会长等职。1993年,他还编辑出版了《王再天诗词选》。

 2006年8月5日,99岁的王再天在山东烟台逝世。

家庭生活

妻子:原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局副局长、老红军张晖

儿子:原内蒙古美术馆馆长王延青

儿子:王峰峰

人物评价

王再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卓越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内蒙古自治区老一代领导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