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观

更新时间:2023-08-15 13:06

1925年4月出生在北京东城芝麻胡同的一户贫苦的回民家庭。他的家因生计所迫而在10年中搬了10次家。他的年是在贫民窟中度过的。苦难的童年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家中虽穷,食不果腹,但他热爱生他养他的北京。他对北京的市井生活,以至每条大街,每一条小巷,每一条胡同,他都了如指掌,他从小就爱看北京的城门楼子和城墙,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遛城根儿”。他有时间就去“遛城根儿”,因此,昔日老北京的风尘岁月牢记在他的脑海里,也总在他的心中翻腾。

现代

一九二五年生。山东人。回族。擅国画。北京铁路局。1958年进中央美术学院进修。1978年在中国画研究院创作。曾任北京铁路局文协副主席。

王大观生前他爱北京,爱老北京的民俗风情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画笔没有停过,总是画北京的城墙,画老北京的民俗风情。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在《燕都》杂志上看到过他的画作《中秋赏月图》、《踏青图》,知道了他的名字,但不认识他。在他70岁那年,出版了老北京历史长卷——《旧京环顾图》画册。这是他一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的传世之作,人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展示老北京风俗民情的巨大财富。

人物简介

王大观8岁入贫民小学读书,因家生活条件不允许他时断时续地念了4年书,总算高小毕了业。他爱画画,没有人指导他,13岁之前都是他自学的。自学是艰难的,全靠自己摸索研究。一次意外的机会使他有幸看到了故宫太庙的藏品,接触到众多画家的画风。他对夏圭的《长江万里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情有独钟,他喜爱画中的景物和情节。心中产生了要像《长江万里图》和《清明上河图》那样,用自己的画笔创作出一系列展现北京的民俗风情的巨幅手卷。

个人生平

他14岁那年进了,当过杂工、应印刷工和临时工,三年之中两次失业。他20岁那年在北京站当站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极进行罢工斗争,虽取得了胜利,但自己被开除。在失业期间,他曾用画笔画小人书,靠卖小人书人生活。北京解放以后,20世纪50年代,他作为一名工人干部,参加了铁路部门的文化宫和工会组织的工人美术活动,给了他更多的接近群众的机会。后又被推荐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开始了正规的专业美术绘画学习,曾从师于著名画家李斛和叶浅予先生。在李、叶二先生的悉心指导下,终于成为一名中国画研究院的画家。

王大观的绘画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他的巨幅长卷《残冬京华图》用了10年的时间!“文革”中,他被下放到干校劳动。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独自一人在灯下揣摩。构思人物造型。他年复一年的构思,年复一年的默写,年复一年的修订,千幢万幢建筑,千株万株树木,千万个物,千种百种行业,最终才形成画面,真是一人一物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分类

《旧京环顾图》画册总分为三大部分:一《旧京环顾图》,二《复京回望图》,三《旧京天桥一览图》。

《旧京环顾图》全书为22000MM乘以260MM,所画内容包括:东望通州、吊丧、东岳庙、东大桥、古观象台、大宅院、放风筝、朝内南小街、婚嫁、米市大街、东单菜市场及豫王府、东便门及角楼、八里桥。

《夏京回望图》全书为6564MM乘以312MM,所画内容包括:通州远望、朝外护城河、二闸消夏娱乐场所、旧京内外前三门、远望天坛、乐岳庙前日坛。

《旧京天桥一览图》全书为2300MM乘以385MM,所画内容包括:远眺永定门、市井百业、民间百艺、旧天桥。

出版图书

描述

诚如李起敏在王大观的长卷巨作题跋中写道的:“北京,千年古都,百代重镇,襟带风华,雄峙燕赵。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江淮,枕居庸,奠朔漠,派玉泉,通金水,萦带甸,负群山而引九河,独得天时地利。泰岳龙蟠于东,华岳虎踞于西,黄河万里奔来膝下。有嵩为几,匡庐脚踏,风云际会,在此一都。长城北屏,重岗叠阜。平临星斗,俯瞰燕云。南挹河济,万帆运,形胜甲于天下。常驰风云于九州钟秀,气吞万里。或传羽于天下,号令中国。曾几代兴盛,几代新凋敞。赤之域。历商周,经汉唐,又金、元、明清四朝经营,精华荟萃集五千年古国文明。泱泱大都。成举世罕见之名城。记其风俗,传其胜概者虽代不乏人,而赋诸丹青,绘其风采现其全貌者,却凤笔麟角旷古未闻。”

王大观将千年古都北京的早风貌“赋诸丹青,绘其风采,现其全貌”,实在是功不可没,《旧京环顾图》相比美。

履历

《旧京环顾图》画册中的第三《旧京天桥一览图》是1991年王大观北京市宣武区政协之请而创作的,可以说是大观的晚期作品了。纵观全书,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种深沉悠远,气势磅礴的雄浑气象。显然作者运笔是居高临下,从天桥的桥址往南画去而形成的一幅广阔无垠的景观。作者首先抓住了天桥地区的特点,尽南处有气势雄伟的永定门志楼和其左而的古老的天坛祈年殿,使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历史悠久的天桥地区。从天桥往南,通往永定门的大道上,画有三辆行驶轨道上的有轨电车,还有三匹骆驼以及只有在那个时代才有的四轮马车、二轮的轿车和小汽车、人力车等,无一不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特色的。据史料记载,天桥地区出现在轨电车是在民国年间的1924年。画中的天桥没有见到桥洞,只有几根石栏杆,桥面已经和马路一样平了。天桥在1906年整修正阳门到永定门之间的马路时已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将天桥的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大观的天桥画展现的是1934年以前天桥地区的风貌的。

社会评价

马路两旁的房屋、店铺以及一家挨着一家的支着布篷的个体商贩、茶楼书馆儿、练耍的场子,还有那远远就能看到的耍中幡的中幡旗、卖估及的估衣摊儿、推着独轮小车叫卖的小贩、叫街行乞的乞丐地……将人们带入了那个永远也不会再现的年代。此时,谁能不感谢王大观同志那传神的妙笔!大观同志画中的“民间百艺”部分,将个体摊,贩描绘得活灵活现卖鞋的摊主儿拿一根长竿儿,有人买鞋就用长竿儿挑起一只鞋请买主儿观看挑选……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此种卖鞋的情形了。

王大观同志“一生心血赋京华”。他退休之后仍在奉献着余热。1986年他的北京风俗长《残冬京华图》被载入《中国美术之最》一书。1987年被载入《中国当代画家词典》。1992年,他出访马来西亚,应邀参加“中国文化商品节”进行艺术交流。这一年又完成了又一历史长《古城环顾图》。1994年参加“少数民族百花展”获荣誉金奖。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王大观70岁《旧京环顾图》回顾展”。

王大观同志1997年3月因病去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