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贵

更新时间:2023-09-23 14:41

王明贵,彝名奥吉戈卡,男,彝族,1966年生于贵州省纳雍县。现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任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贵州作家协会会员,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员。

个人作品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已经发表诗词、小说等300多件。

先后出版有《虎尾捉风》(彝学研究文集之一)、《彝族三段诗研究 理论篇》(专著)、《彝族三段诗研究 诗选篇》(编著)、《修爱莲花》(新诗集)、《纳雍苗族丧祭词》(主编)、《鹰翎撷羽》(彝学研究文集之二)、汉译散文版《彝族源流》(译著,二人合译)、《彝族传统诗歌研究》 (专著,二人合著)、《彝族古代诗学史》 (专著)、《新松韵语》(旧体诗集)、《水西简史》(专著,二人合著)、《黔西北文学史》(上卷主编)、《彝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研究丛书)、《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三人合作主编)、《奥吉戈卡彝学研究》(专著)等15部。另有《彝语诗歌格律研究》、《贵州彝族文学史》、《鉴赏韪书史》3部专著在版,《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专著即将完成。

参加3部辞书的撰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贵州社会科学》《民族艺术》《民族文学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篇,其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近100篇。

主持我市第一个、第二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彝族诗歌格律研究”、“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和我市第一个国家出版基金课题“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彝族”,并按时结题。主持省部级课题7个,其他课题5个。参加国家课题3个。参与组织投标获得并执行主持我市第一个(全省第二个)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和研究”。

开办了“毕节学院彝族文化博物馆”,此馆2013年10月获得“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全省5个之一)荣誉,争取到“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贵州省高校自然科学创新人才团队”等研究平台并任负责人。贵州省毕节试验区重点产业重点学科人才团队“彝文古籍保护与研究团队”第二负责人。

曾经获得贵州省文艺奖2次、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5次、其他市级以上奖10多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7次,国内学术会议20多次。成果和业绩被选载入《彝族文学史》等多种史书和选集。主要学术贡献被王菊博士专著《主体转型与学术拓展——彝学研究六十年》辟专章给予介绍,并且被《中国民族报》、《贵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出版图书

学术贡献

(1)首次确立“彝族三段诗”学术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首次规范了“彝族三段诗”的三种类型;编选出版了第一部“彝族三段诗”。在此基础上

(2)第一个提出了彝族有传统格律诗的理论。

(3)最先规范了彝族传统诗歌的韵目和韵部,并且对彝族古代诗学理论中提出的阴调、阳调和七音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求出了其调值。

(4)通过发掘诗歌作品和建立诗学理论证实了 “彝族古代诗学理论”的历史真实性,解除了部分学者对其真实性的怀疑。

(5)最先提出彝族古代文学是“以经籍为载体,以诗歌为主体,以三段诗为精华,以毕摩为主创,以人神为关照,以寻根为旨归”的理论。

(6)首次提出彝族有知识崇拜,论证了彝族古歌中关于知识发展的描述符合人类智慧发展的轨迹;提出了彝族有“寻根”的哲学传统的观点。

(7)总结了彝族服饰进化的脉络和彝族传统关于女性的“肤黄、鼻直、颈长”的哲学审美观。

(8)通过研究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了结合彝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散点式”开发与通过译解文化传承基因、培育核心发展优势进行传承的理论。

(9)运用新方法对彝族英雄史诗中英雄的成长与英雄史诗的成长性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新成果。

(10)首次对世界上以家族世袭形式统治贵州西部时间最长(1474年)的水西家族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独特的则溪制度、九扯九纵制度给予厘清。

(11)第一个对彝族人口的历史发展与当代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对彝族迁移情况、平均寿命、受教育情况、总和生育率、人口增长速度等进行了计算和预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2)参与编纂并组织公开出版了贵州彝族第一部家史,为贵州彝族其他家支撰写家谱提供了参照。

人物荣誉

2020年11月,被授予“2020年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