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3 09:53
王泰来,民间艺人。砖雕、石雕技艺精湛、尤其印钮雕刻称绝。王老的一套“海市蜃楼”印钮,用十年时间雕刻完成。人们平常所见的印钮大多是一块顶端带装饰纹样的长方形条石,多数高度不超过10厘米,其雕刻基本以十二生肖、瑞兽等装饰纹样为主。可纯黑色的“海市蜃楼”不仅个头大,气派也很大,总高度和宽度均接近50厘米,拆开后竟然是48件小印钮,组装起来就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古典“阁楼”。“海市蜃楼”的主体是两座分别有10多层高的尖顶阕楼,两楼飞檐斗拱,柱上架梁,梁、枋、柱、檩,脉络清晰,重叠数层,中间有一座小桥相连。两座主楼下还不乏墩台、过楼、左右夹楼等。每层楼阁都是一个印,底部都巧妙地套在下一层楼阁里,既结实牢固,又可以在下面刻字。楼阁上只有几毫米大的尖顶,也是一个藏花印,精巧程度和出奇的构思令人惊叹。为收集这些黑色的石头,王泰来足足用了10年,又花了好几年时间来雕刻。
万事开头难,书籍为先导,实践为铺路,对中国古代建筑史、宋、清、营造法,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探索,拼搏,终于从车夫之余制作小景观到成套建筑群。从模仿到设计,从一个无名小卒铁下心肠“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生坚韧不拔之志”(苏轼)以滴水穿石的毅力来凿一个一千多年都未见过气养的唐大明宫。
10多年前,50多岁的王泰来以砖雕“唐大明宫”轰动雕塑界。时隔10多年后,如今已经65岁的王泰来又以其200多件展示世间万物的印钮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集王泰来四十多年心血的印钮,从山水、人物、古建筑、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到已经消失的用具和充满时尚气息的当代生活用品。传统的印钮基本上是十二生肖、龙、凤、虎、大象、瓦当、博古、瑞兽等。而在王泰来的印钮上,不仅可以看到高山流水、蹬山的人、吼秦腔的关中汉子、诵经的和尚、丝绸之路、牌坊、亭子、香炉、蜡烛、梅花、灵芝、蜘蛛、蝌蚪、玉米棒子、莲菜,还有蜂窝煤、木炭、打铁的毡子、夯土的锤子、煤油灯等在我们生活当中已经或者即将消失的东西,还有一些充满时尚味道的东西、如高跟鞋、口红、耳机、手机等当代人生活中的用品都做得那么逼真。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大型系列套印,海市蜃楼、钟楼、文房四宝等等,都特别精巧。为了收集做48件套的《海市蜃楼》的套印酱油色的石头,他整整花费了近10年时间。刻成这组套印又花费了好几年。
在王老家中,展示了一套令人惊叹的印钮“海市蜃楼”,这是他用10年时间雕刻完成的。 王泰来雕刻的印钮大小不一、包罗万象,细数一下有200余种之多,而且每件不重样,造型多有妙趣,耐人寻味。自然风光、花鸟鱼虫、人物、时尚用品、农具、食品等,都是老人的刻刀所表现的题材。丝绸古道、花牌楼、古亭、香炉、梅花、蘑菇、灵芝、文房四宝等造型印钮透露出精巧华贵的韵味;而水淋淋的大虾、绿莹莹的蚂蚱、白嫩嫩的莲藕、黑漆漆的蝌蚪造型印钮则是老人巧妙地利用了不同石头的本色刻制成的;啃剩的玉米棒子、蜂窝煤、蜡烛、煤油灯、打铁的錾子、吼秦腔的关中汉子、诵经的和尚等造型印钮在雅致中透着生活情趣。
近三十年,酷暑寒灯,青椒堪地,历尽沧桑,专心潜道的苦行僧精神而形成自家面木黄土文化“砖雕工艺”唐大明宫和百件石雕印钮作品。这些作品集百家之长,溶生活于艺术。王泰来老人雕刻的印钮大小不一、包罗万象,细数一下有200余种之多,而且每件不重样,造型多有妙趣,耐人寻味。自然风光、花鸟鱼虫、人物、时尚用品、农具、食品等,都是老人的刻刀所表现的题材。丝绸古道、花牌楼、古亭、香炉、梅花、蘑菇、灵芝、文房四宝等造型印钮透露出精巧华贵的韵味;而水淋淋的大虾、绿莹莹的蚂蚱、白嫩嫩的莲藕、黑漆漆的蝌蚪造型印钮则是老人巧妙地利用了不同石头的本色刻制成的;啃剩的玉米棒子、蜂窝煤、蜡烛、煤油灯、打铁的錾子、吼秦腔的关中汉子、诵经的和尚等造型印钮在雅致中透着生活情趣;高跟鞋、唇膏、耳机等造型印钮又充满时尚气息。在这些印钮中,有不少是成套的,一件可以拆为数件,组合起来丝毫不露痕迹,显示了作者精妙的构思。
因为传承的特殊性以及保护的不易,很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峻考验。高跟鞋、唇膏、耳机等造型印钮又充满时尚气息。在这些印钮中,有不少是成套的,一件可以拆为数件,组合起来丝毫不露痕迹,显示了作者精妙的构思。数百件印钮花费了老人40多年的心血。几年前,王老应邀赴台湾参加了一次民间文化交流展,台湾同胞认为其手艺不仅继承了传统,更有突破,富有现代意识。现在,王老最忧心的是他的技艺后继乏人,这么苦的差事,谁干啊?自家的孩子没一个愿意学手艺,带过的几个徒弟受不了这份罪,早都离开了,只有王老一个人撑到了现在。现在搞民间艺术的,35岁以下的年轻人寥寥可数,这现状令人担忧。王老想为自己的手艺找一个合适的传人,但难上加难。
木雕、砖雕、石雕、玉雕、蜡雕,数十件大小不等的钟鼓楼、大小雁塔雕刻模型,及风筝、面塑、撕纸画、织锦画等百余件其他类型民间艺术品在争奇斗巧,20多位民间艺术家现场讲解展品制作工艺和制作经历,吸引了数百市民好奇的目光。展出的钟鼓楼、大小雁塔模型最大的比人高,最小的不过巴掌大。各式各样的西安微缩古建筑汇集一堂,个个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精巧至极。民间艺术家王泰来更是用巧夺天工的砖雕技艺复制出了雄伟壮观的大明宫。这些民间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雕刻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模型,令人赞叹不已,更能从中感受到民间艺术家对古城西安的真挚感情。据悉,这些民间艺术家来自我市各个行业,有农民、下岗工人、退休教师、干部等等。市群艺馆馆长王升荣,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既为挖掘、保护这些民间工艺品,为民间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也给广大市民零距离接触、了解这些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提供了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