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本

更新时间:2024-09-26 11:23

王甲本(1901年—1944年9月7日),字立基,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安镇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炮兵科毕业,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军长,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投笔从戎

1901年,王甲本生于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一个军人世家。其父王国栋曾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范石生同学,曾参加过云南重九起义和讨伐袁世凯等活动,在朱德手下任过滇南副镇守使。

1917年,其母病故。不久,其父也患神经失常症病逝。他当时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王甲本父母双亡后,得家族中小爷爷王怀仁资助,经父亲好友范石生介绍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炮兵科,并于当年12月以全优成绩毕业,在滇军第一军顾品珍所部当兵,走上了报国之路。他跟随顾品珍,因作战勇敢,深得器重,擢升排长、连长。通过脚绑铁沙袋的刻苦训练,他一次急行军就能走180华里路,从而成为军中响当当的“硬脚板”。

1922年,顾品珍死后,其部队瓦解。王甲本投奔干爹范石生所部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在第四十七师先后任营长、第三〇一团团长,参加讨伐陈炯明沈鸿英何键等战役,在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中转战各地,表现神勇。

同情革命

1927年,朱德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化名王楷,其部以第四十七师第一四〇团番号隐匿于第十六军内,由范石生按月发给军饷,还秘密成立了以陈毅为书记的共产党第十六军军党委。在范石生第十六军庇护下,南昌起义仅存的革命队伍得以保存下来,而时任该军第四十七师第三〇一团团长的王甲本,就此同未来的红军统帅有了真正交往,并亲身感受到朱德部队带来的全新作风与气息。他不顾蒋介石在军中进行清党的命令,仍旧让共产党人担任团中层干部,继续在军中进行宣传活动。王甲本在四叔过世后,即以长兄身份承担起扶养弟妹的职责。出于对朱德的崇敬以及对中共政治宣传工作的钦佩,他曾写信给小自己15岁的幼弟王甲纲,表达了将来送他到延安去接受共产党新思想的想法。

1929年,范石生第十六军被改编为第五十一师,王甲本任第五十一师第一五一旅少将旅长。

跻身嫡系

1934年,蒋介石下令广东省主席余汉谋解散第五十一师。王甲本在范石生点拨下,率领尚未缴械的独立团脱离第五十一师,南下福建投奔陈诚部队。早在孙中山警卫营时期,陈诚就通过与王甲本的交往,认定这个杂牌军出身的年轻营长打仗在行,而且不贪财、不怕死,所以力邀他到军中共事,王甲本因顾及同范石生的关系婉言以拒。此时,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已是中央军五大精锐主力之一,军长陈诚本人也正值扩充实力之机,对于王甲本率部来投自然是求之不得。翌年,即派其进入有“中央军嫡系军官成长摇篮”之称的南京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深造,接受三年的系统军事训练。其间,当王甲纲从广州中山大学理学院数学天文系毕业之际,王甲本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致书朱德,将胞弟送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王甲纲很快又转赴延安学习,从此开启了革命征程。

1935年,被陈诚派往南京陆军大学学习,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深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第九十八师副师长,师长夏楚中

喋血淞沪

1937年8月,王甲本奉命前往南京担任警卫。13日,淞沪会战爆发。会战拉开战幕第三天,第九十八师奉命开赴前线作战,先后执行宝山、月浦、新镇、罗店、狮子林等地阻击任务。王甲本一贯主张指挥靠前,认为指挥官必须到最前沿及时掌握战况,随时改变作战部署,才能实施灵活有效的指挥。此役,他身先士卒,同战士一道涉水登陆,冲锋陷阵,亲操重机枪对敌猛射,表现极为火爆强悍。激战中,全师上千名官兵血染淞沪。其中,新晋师参谋长路景荣壮烈殉国,主力第五八三坚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五百多名官兵全部牺牲。王甲本亦身负重伤,取出弹片多达31块。战后,第九十八师受到嘉奖,并以该师为骨干扩建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王甲本升任第九十八师师长。

从严治军

第九十八师此后在皖浙一带整训,王甲本接纳任用共产党员、归国华侨和大学师生当参谋,大胆提拔一批有能力的年轻军官为骨干,还经常下连队了解训练和伙食情况,行军途中同士兵们席地而坐谈笑、吃饭,手把手地示范打绑腿以及如何处理磨破的血泡,甚至将自己的战马让给生病战士骑。他为人正派清廉,平时唯一爱好就是看兵书研究战略战术;他嫉恶如仇,严令为官的不能克扣军饷、士兵不得扰民,还动真格枪毙过几个违纪的营连长,被某些嫉恨他的人骂作“王屠夫”。有一个被处决的营长儿子要求当兵打鬼子,王甲本认为这孩子老实可靠,就留其在身边做警卫。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没错,这名警卫后来同军长一起战死在湖南玉霁亭。

连场大战

1938年,奉命率第九十八师转战皖南,赠新四军罗炳辉部子弹20万发,并与新四军配合,攻下孙家铺等车站,占领宣城。

1939年3月至5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后转驻湖南湘潭。同年秋,率部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立下战功。战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副军长兼第九十八师师长。

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任长沙外围作战总指挥,歼敌无数。捞刀河战役,率第九十八师重创日军精锐。该师亦伤亡上千,题“是为国殇”以纪念。战后因功受奖,被誉为“硬战将军王甲本”载入军事会议手册。10月后,继夏楚中后擢升为第七十九军军长兼第九十八师师长。

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密切配合友军坚守长沙。1月5日,率第九十八师于浏阳河击毙日军第三师团第十八联队长土屋镜次以下上千人,集尸葬之,并立“倭寇万人冢”石碑,“甲本葬敌”在日本一直传为佳话。

1943年10月,率第七十九军参加常德会战,屡出奇兵,战功赫赫。5月,指挥第七十九军参加鄂西会战。率暂编第六师、第九十八师和第一九四师机动歼敌,重创日军,打了几场漂亮仗,被授予二等云麾勋章,第七十九军获赠“我武维扬”旌旗。

救援衡阳

1944年7月中旬,蒋介石电令第七十九军直接归大本营指挥,策应衡阳前线对日作战。鉴于当时衡阳守军危在旦夕,日军又在救援路上层层设伏,若无强力部队赴险解危,将致整个战局不可收拾,王甲本即率军挺进驰援,攻击日军围城部队侧背,意欲为援救友军杀出一条血路。由于出发匆忙,他甚至顾不上安排家人,只能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朋的愧疚之情:“连年战事不断,让我无法来照顾你们,……我欠乡间邻里太多的情,欠乡邻,欠亲友,更欠你们。这一切都只待战争胜利回乡之后一并回报了。”在王甲本周密部署下,第七十九军突击部队数次猛攻衡阳外围日军,经激烈战斗,一度突破重围,抵达衡阳西北城区附近。王甲本在城西北鸡窝山彻夜观察敌情,带领几名作战参谋研究解围办法、调整作战部署,指挥第七十九军拼命向衡阳城靠拢,无奈敌人兵力强大且防范严密,始终不能突破其防线。

8月8日,衡阳守军方先觉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弹尽粮绝而投降,衡阳城最终沦陷。王甲本所部奉令由衡阳外围向南奔袭300里,开赴冷水滩附近布防,试图阻击日军西进,以保障广西大后方安全。第七十九军以两个师兵力守卫50里防线,与沿湘桂铁路两侧发动钳形攻势的部分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击毙日军第一一六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渡边良雄。

壮烈殉国

9月6日,王甲本军长亲临前线,率军部直属部队进驻湘南东安县的一个小村庄,全线战事异常激烈,各阵地警报频传。7日拂晓,第七十九军先头部队以军部手枪队在前开路,王甲本军长紧跟队尾,指挥所人员及直属部队则以行军纵队跟进。当队伍到达红炉寺至东安之间山口铺一带时,与日军侧翼骑兵搜索部队遭遇。由于向敏思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团未如期出现在预定地点,所以起初还以为是友军,直到相距几十米处才认清是敌军,枪声骤然响起,20名手枪队士兵在上千名日军便衣部队袭击下全部殉国,王甲本也遭到日军机关枪扫射,臂部与腿部中弹。他在随身副官吴镇科搀扶下,撤退到玉霁亭东侧坡地,又带伤同追赶上来的三名日本兵肉搏拼杀。日军几把刺刀同时刺穿他的腹部,王甲本将军壮烈牺牲,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牺牲在刺刀拼杀战场上的最高级别将领。当后续增援部队赶来时,看到了如此惨烈的一幕:王军长斜倚着山亭栏杆,眼睛半睁着,头面部和颈部都留有刺刀痕迹,一双手掌被刀锋绞得血肉模糊,显然是抓住敌兵刀口拼死肉搏所致,胸间和腹部也被刺刀捅开。吴副官牺牲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周身也留有刺刀痕迹。

主要事迹

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主力一部企图在长沙附近磨盘洲偷偷渡河撤退,被中国军队发觉。王甲本亲率其属下第二九四团全体官兵迅速奔袭,在磨盘洲北岸建立防线,阻击日军。敌人向守军阵地展开疯狂进攻,王甲本身先士卒,率官兵与日军浴血奋战,激战30余小时。双方短兵相接,不时发生肉搏战。王将军指挥若定,全体官兵团结一致,共同杀敌,这一仗共毙伤敌千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王甲本担任长沙外围守备指挥官。他日夜战斗在指挥所中,并亲自巡视阵地,详细了解前线战局发展和部队伤亡、士气等情况,适时作出正确的兵力调整。他命第九十八师固守霞凝港、捞刀河一线。不久,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支持下进攻王部阵地,并派出有力部队偷袭阵地右侧,想一举突破守军阵地。形势万分危急,王甲本接到战区长官部命令,亲率第二九二团从侧翼攻击日军,迟滞日军行动,阻止日军突破防线,以待主力集结长沙消灭日军。在王甲本率部攻击前进的过程中,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机9架不断对中国军队进行狂轰滥炸,王将军不避艰险,亲自指挥战斗,命令第二九二团团长率两个营抢占两侧制高点,坚决阻击日军。在王将军的正确指挥和其杀敌报国勇气的鼓舞下,全体将士誓死坚守阵地,仅凭借临时挖掘的简易工事和劣势装备,使敌人寸步难行。深夜,王甲本得悉日军改变策略向捞刀河主阵地加强攻击的敌情后,果断地命令第二九二团只留下一个营担任阵地右侧掩护任务,主力迅速返回捞刀河指挥所一线,作增援战斗准备。日军主力数万之众,向捞刀河主阵地数次猛攻,王部兵力处于劣势,但在王将军适时调动下,凭着坚固的阵地、岳麓山炮火支持和全体官兵的杀敌斗志,激战两天三夜,守军主阵地巍然不动,日军遗尸遍野,伤亡甚众,已成强弩之末,只得狼狈撤退。在战区长官部统一部署下,全军展开追击,王甲本率第二九四团奋勇出击,猛追败退的日军直至汨罗江北岸,杀敌无数,缴获甚多。后在战区作战总结会上,王甲本军长因杀敌报国而立功受奖,并得到“硬仗将军王甲本”的光荣称号,受到全军普遍赞扬。

衡阳战役

1944年5月,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一举打通粤汉、湘桂两铁路线,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并使其在中国大陆占领区与南洋各日军据点连成一片,抵抗盟军进攻。面对日军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

6月19日,中南重镇长沙失守,第七十九军奉命经湘乡、谷水、娄底赶赴邵阳、廉桥一带,受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节制,控制衡(阳)宝(庆)公路,策应衡阳前线对敌作战。7月中旬,日军攻至衡阳,第十军陷于重围,军长方先觉向重庆连电告急。蒋介石电令第七十九军直接归大本营指挥,担任解衡阳之围的重要任务。王甲本率第七十九军驰援衡阳,向西北挺进,攻击日军围城部队侧背,想一举打开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援救友军。在其周密部署下,第七十九军突击部队数次猛攻衡阳外围日军。经过激烈战斗,突破日军重围,一度攻到衡阳西北城区附近。王甲本在城西北鸡窝山彻夜观察敌情,研究解围办法,调整作战部署,但因日军兵力强大,无法扩展战果。衡阳守军激战数十昼夜后,伤亡很大,弹药奇缺,无力配合解围部队发动攻势。

8月8日,衡阳城经过47天激战最终沦于敌手。王甲本奉令率第七十九军从衡阳外围西渡地区迅速向南转进湘南东安冷水滩和芦洪市一线阻击日军,屏障广西大后方安全。王将军率部奔袭300里,赶到指定地点集结待命。

9月1日起,日军沿湘桂铁路两侧发动钳形攻势,与驻守冷水滩一线的第七十九军展开激烈战斗。6日,王甲本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带领军部直属部队进驻东安县附近一个小村庄,这时全线战事异常激烈,各阵地不时报警。7日拂晓,日军便衣队向第七十九军军部袭击,王甲本当机立断,决定军部立即向西转移,命令警卫营加强警戒,其他各部递次出发,然后他亲自率领军部手枪排在前开路。当他率部行至山口铺大树脚附近时,不期与日军部队遭遇,双方立即展开激烈战斗。王甲本鼓励士兵沉着射击,宁死不当俘虏。但由于寡不敌众,手枪排仅有手枪等短程武器,不久就全部壮烈殉国。当日军逼近王甲本将军时,他拼死战斗,用手枪击毙几名日军,又赤手空拳与日军肉搏。他的头、胸、颈部都被敌刀砍伤,两手血肉模糊,最后被敌人刺刀刺中腹部,壮烈殉国。

人物评价

硬仗将军

早年从军救国,王甲本将军刻苦努力,作战勇敢,头脑冷静,颇有军事才华。他爱兵如子,治军有方,一生清廉正直,备受官兵爱戴。他宁死不当俘虏,流尽最后一滴血,更是无愧硬仗将军之称号。

民族英雄

王甲本将军在28年的军旅生涯中,足智多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从排长始,逐级提升。抗日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军长,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奋战。从1937年淞沪会战到1944年长衡会战,王甲本将军在数十次战役中足迹遍及沪、粤、桂、皖、湘、鄂、赣各地,长衡会战则成为他军旅人生的最后一战。刺刀杀日寇,流尽最后一滴血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后世纪念

举国哀悼

王将军牺牲后,举国震动。第七十九军在武冈县召开全军追悼会,纪念英勇牺牲的王甲本军长。各界人士挽联花圈挂满会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派人送来挽联:“东安县里悲霞日,玉霁亭边混共天”。横批是: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全军将士痛哭流涕,大家一致表示继承抗日英雄王甲本将军遗志,狠狠打击日本强盗。追悼会后,王甲本将军遗体被埋葬在东安县山口铺芭蕉村张家冲后山坡上。王甲本将军的遗体同副官吴镇科一起,被埋葬在湖南东安县芭蕉村的一座山坡上。其遗物除几箱书籍、三块大洋和一张带血的名片外,没有什么值钱之物。

1944年11月7日,国民政府追晋陆军中将,下令褒扬其英勇事迹。王将军故乡富源县中安镇改名为“立基镇”,该镇北大街被命名为“甲本街”,中安镇小学被改名为“立基小学”,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壮烈牺牲的英雄。

村民守墓

王将军牺牲后,其部下把王将军匆匆安葬于东安县井头圩镇芭蕉村后山。部队撤退后,村民刘理谷决心看护此墓,“将军为了老百姓牺牲,他的墓不能没有人管。”此后,即使自家生计不太好,刘家人也会在每年清明为王将军祭奠,在刘理谷的定期修缮下,将军墓虽简陋但保存完好。

1982年,刘理谷过世,临终前把守墓重担交给儿子刘本智。三年后,王甲本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到了上世纪90年代,王将军的后人找到了王甲本的墓,他们拉着刘本智的手,眼泪哗啦啦地掉。

2008年,刘本智过世,守墓的重担由其子刘孟江承担。刘孟江说:“王将军他们生命都牺牲了,我们守一下墓也没什么。”刘孟江做农活时经过后山,都会去将军坟看看,刮风下雨后去填土排水。刘孟江身材偏瘦,衣着简陋,和妻子常年在家种田,尽管家境较贫困,但只要有人前来探访将军墓,两口子都会买肉杀鸡热情招待。(右侧图源:)

烈士正名

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王甲本亲属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将军墓地杂草丛生,没有立碑,也没有任何纪念物。

1985年,王甲本将军被国家民政部追认革命烈士,也没有改变这一现状。

2010年5月27日,草根艺人段星光(艺名星光哥)前来祭拜将军,发现这一窘状。本着对革命烈士的高度敬仰,那以后段星光在网上发帖20多篇,呼吁相关各方为将军修墓立碑,在广大志愿者的支持下,募资修好一块主碑、两块事迹碑、一块指路碑。

2012年9月18日,段星光组织全国各地100余志愿者、黄埔后裔,为王甲本将军、吴镇科副官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湖南卫视、《云南信息报》、《人民日报·湖南安全频道》、《长沙晚报》、《永州日报》、永州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转载媒体超过40家。

11月4日,为永久保护王将军墓地,段星光向湖南东安县文物管理所递交《申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报告》,请求将王将军墓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送上九一八祭奠视频和相关报道资料。所长唐芳芳很重视,当即向相关领导汇报。

2014年1月23日,湖南东安县文物管理所公布消息,永州市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王甲本墓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9月1日,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王甲本将军第四个儿子、时年79岁的王宁生作为抗日英烈子女,在抗战老兵方阵中手持其父亲照片,乘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