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6 14:59
《王维集校注》作者:(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出 版 社:中华书局。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经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经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但是,因为如此拆分,意思变成了浑身上下脏的很均匀。尽管如此,但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可
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 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 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 (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 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 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 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 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 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陈铁民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0年毕业。
1963年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3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工作。现为文学所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唐代文学、古籍整理。
卷一 编年诗(开元上)
过秦皇墓
题友人云母障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洛阳女儿行
哭祖六自虚
李陵永
桃源行
赋得清如玉壶冰
臭夫人
从岐琵琶过杨氏别业应教
从岐王夜燕衡家山池应教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就教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燕支行
少年行四首
被出济州
登河北城楼作
宿郑州
早入荥阳界
千塔主人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
济上四贤永三首
崔录事
成文学
郑霍二山人
寓言二首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还思归
渡河到清河作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
迎神曲
送神曲
济州过赵叟家宴
送孙二
寄崇梵僧
赠东岳焦炼师赠焦道士
赠祖三咏
喜祖三至留宿
齐州送祖三
寒食汜上作
颧别者
偶然作
淇上即事田园
淇上送赵仙舟
不遇永
送严秀才还蜀
送孟六归襄阳
华岳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蹬盘曲四五十里
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青溪
纳凉
……
卷二 编年诗(开元下)
卷三 编年诗(天宝上)
卷四 编年诗(天宝下)
卷五 编年诗(辋川之什)
卷六 编年诗(至德、干元、上元)
卷七 未编年诗
卷八 编年文(开元)
卷九 编年文(天宝上)
卷十 编年文(天宝下)
卷十一 编年文(干元、上元)
卷十二 未编年文
附录
重印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