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翰

更新时间:2024-10-22 08:39

王钟翰(1913年8月2日—2007年12月12日),男,出生于湖南省东安县。是中国当代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及民族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

人物生平

1913年8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东安县。1934年,毕业于长沙雅礼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洪煨莲(洪业)、邓之诚、顾颉刚诸大师,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历史研究之路。当时,王锺翰深受洪煨莲提出的“把汉学中心抢回到北京来”这一口号的熏染和影响,开始自觉地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学术方向,努力将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并决心专攻清史,研究东北地区的历史,以恢复历史的真相,粉碎某些别有用心的日本学者假借历史掠夺中国领土,分裂中国的阴谋。

1938年、1940年,他分别获得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士和硕士,他的大学毕业论文《清三通之研究》及硕士论文《清代则例及其与政法关系之研究》就是出于爱国义愤和弘扬民族学术文化为己任而撰写的。

1943年,抗战期间,他在成都燕大历史系任讲师。

194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两年。在哈佛,不受嗟来之硕士,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精神。回国后,在燕京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兼任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代副主任。

1952年,调至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任教,1956年起在历史系担任教授

1956年,王钟翰发表《满族在努尔哈齐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皇太极时代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两文,基本理清了满族入关前的社会发展过程,在学界产生很大影响。王钟翰的治学方法也由单纯考据上升到理论与分析相结合,达到新的境界。

1957年,他的第一本论文集《清史杂考》面世,代表着当时中国清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七十年代,他参与点校《清史稿》,独力点校《清史列传》,凡400余万言。65岁之后,王钟翰撰写论文近百篇,多篇被译成英、德、意、日等国文字,刊于《清史问题》、《当代满洲》、《东亚史研究》等杂志。担任《满族简史》定稿通纂,主编《中国民族史》、《四库禁毁书丛刊》等书。经其整理点校的清史、满族史典籍达上千万字。其中,《清史新考》、《清史续考》、《清史余考》三部论文集,凡百万言,视野覆盖了清史、满族史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清史、满族史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力作。

所任职务

历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及民族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兼任历史系名誉主任,满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市历史学会顾问和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

2007年12月12日,王钟翰去世,享年95岁。

研究领域

历史学与清史、满族史。

主要论著

论文集:《辨纪晓岚手书简明目录》《清世宗夺嫡考实》《胤禛西征纪实》《满族在努尔哈齐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皇太极时代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以及《清史杂考》《清史新考》《清史续考》《清史余考》等。

主编:《中国民族史》《四库禁毁书丛刊》等。

参与点校:《清史稿》。

独立点校:《清史列传》。

对《满族简史》进行定稿通纂。

出版图书

所获荣誉

《满族简史》《清史新考》获国家级著作优秀奖、日本满州学协会个人著作成果优秀奖;

《中国民族史》获1995年中国图书奖。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别贡献证书;

1996年获北京市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成就奖;

199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金历史学一等奖,同年获上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1999年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获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

学术履历

1948—1949年,王钟翰撰就《清世宗夺嫡考实》及其姊妹篇《胤禛西征纪实》,其中前文虽基本观点与孟森先生相同,但引用材料和研究方法不完全一样。另外,孟森先生把夺嫡与杀年羹尧、杀隆科多、收拾他的兄弟们这几件事分开讲,而王锺翰则认为这几件事都是互相联系的,不是孤立的,这就在孟森研究的基础上,将雍正即位一案的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并在清史研究领域一鸣惊人。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实行院系调整,王锺翰调入新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主要研究满族史。从此,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科研实践活动。这就使他成为中国老一辈学者中较早利用历史唯物论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学者之一。

1956年,王钟翰发表《满族在努尔哈齐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皇太极时代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两文,对史学界某些学者持有的满族在努尔哈齐时代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奴役制阶段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满族在努尔哈齐时代已到了奴隶制阶段,入关前已向农奴制过渡;皇太极时期是满族社会从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一个急剧而又十分复杂的重要阶段。此后,他还有《清初旗地性质初探》一文认为,一般旗地从1644年清军入关之际起,已经走上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形式的地主经济的道路,到了18世纪下半期,皇庄和王庄几乎全部都被纳入与一般旗地性质相同的地主经济范围之内。

1957年,王锺翰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论文集《清史杂考》,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集中收录了他1948年以来的论文8篇、附录2篇,凡30万字,代表着中国当时清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不过,在此后的“整风反右”、“文化大革命”中,王钟翰虽都受到严重冲击,失去了发表著述的权利,但他仍在暗中收集资料,进行学术积累与准备。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被调往沈阳,利用业余时间,对清朝的发祥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地考察,获取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第一手资料,又便阅《李朝实录》,从中辑录出《朝鲜李朝实录中之女真史料选编》。70年代,王锺翰借调中华书局,参与《清史稿》点校,随后又独立点校《清史列传》,凡400余万言。

1978年以后,随着和煦春光的到来,王钟翰充满活力,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如雨后春笋。此外,他还完成了《满族简史》通纂,参与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卷》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并主持《满族史研究集》,主持大型《中国民族史》和《四库禁毁丛刊》等多项工作。其中《满族简史》一书是一部历经20余年的社会调查、研究和反复修订的集体著作,王锺翰在其中做出了很大贡献,该书曾获得1984年爱国主义优秀通俗读物奖。《中国民族史》自1988年拟定提纲,历时四、五年时间完成,共140万字。该书从内容结构上,力争要打破以汉族为主的传统的封建皇朝的体系,而是按以少数民族为主贯穿全书来写,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历史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少数民族为主线,从而告诉人们,我们今天看待历史问题,应该以民族平等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兄弟民族,不能说匈奴侵略汉族,那样匈奴族岂不成了外国民族了?这都是一个国家内部民族间的矛盾,兄弟之间还打仗嘛!看待历史上的民族问题要具体分析。

王锺翰在这一时期还撰写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在学术界获得广泛好评。如1992年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上的《清代民族宗教政策》一文,文章的核心,是讲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论文还从五个方面归纳了清代满族统治者民族政策的成功。该文发表后被学界称为“对清代300年间对各地区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特征和演变作出精确的概括,文章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实为先生晚年精心之作”。在如1985年写的《论袁崇焕与皇太极》一文,通过袁崇焕与皇太极两个历史人物的合而论之,说明两人都是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而他们的一成一败,主要原因不在于个人的智慧、能力的高下,而是一方是腐朽的明王朝,另一方是新兴的满族政权,以此证明,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都不是偶然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王钟翰先后出版了《清史新考》《清史续考》《清史余考》三部论文集,凡百余万字,研究视野几乎覆盖了清史、满族史的各个领域,足令学者们辄发望尘之叹。这一时期,他的研究方法是注意从整体把握清史、满族史的发展阶段和特征,阐述了满族史和清史的发展规律;研究视野扩大,不仅注意社会政治、经济,而且扩展到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的研究;注重理论研究,论文的理论分析成分明显增强

人物评价

当年他服膺天下兴亡的古训,耻史与国之偕亡,愤然立志专攻清史,志向之坚,用力之勤,为师友辈所赞赏……他又涉足民族史,不自满假,笔耕不辍,时有所获,独张一帜。――白寿彝(著名历史学家)

钟翰学长已是我国满族史、清史专家,一代名师,笔耕不辍,著述等身,为中国史学事业培养了很多新人,至今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一生不忘曾教诲、指导过他的邓之诚、洪业、顾颉刚、陈寅恪等国学大师,深深的敬师情谊,今日实属罕见,对我教育极大。――洪范(王钟翰恩师洪业之侄女)

先生数十年来心地坦荡,以德报怨,上下求索,未曾少懈,不觉已入九秩之年……我在清史研究中每每遇到难题,亦常向先生请教,师生之谊日厚。我虽未曾位列授业弟子,但受益于先生的不亚于其门生弟子。――朱诚如(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王先生对学生关爱有加,他不顾自己高龄,亲自奔波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令人感佩。他对学生讲做人,授治学,以身示范,言行一致。数十年来,他以其饱满沧桑之躯在人生和学界中筚路蓝缕,登上了人生和学术之巅而不居功自傲,实为人生典范,师道楷模。――余梓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著作年表

1937年

《辨纪晓岚手书简明目录》①,1937年4月23日《大公报·史地周刊》第133期1938年

《谈军机处》①,《史学年报》1938年 《祭父文》,1938年手稿

1939年

《清三通之研究》,《史学年报》1939年,后改名《清三通纂修考》①

《读张孟劬先生史微记》⑤,《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第128期

《遁堪文录序》,《史学年报》1939年

《张孟劬的先生遁堪书题》⑤,《史学年报》1939年

《清史稿纂修之经过》⑤,《史学年报》1939年,后被收入朱师辙之《清史述闻》

《清律纂修奏疏序》⑤,《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第120期

1940年

《与人书五首》,1940年单行本

1945年

《三国志裴注考证》⑤,《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5卷

1948年

The Authorship of You-an-ku(游仙窟著者考)⑤,Harv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哈佛亚洲学志)No.1-2.June 1948.

《清世宗夺嫡考实》①,《燕京学报》第48期

1950年

胤禛西征纪实》①,《燕京学报》第49期

1951年

《北京访书记》,《庆祝周叔弢先生六旬论文集》,后改名《北京厂寺访书记》②

1956年

《明代女真人之分布》②,《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5期,后被收入《清史论文选集》第1期

《满族在努尔哈赤时代的社会性质》①,《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6期,后被收入《清史论文选集》第1期

1957年

《清史杂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9月1961年

《五石先生墓碑文》,刻石

1963年

《清史杂考》,中华书局再版,1963年9月

1977年

《清史稿》(点校者之一),中华书局,1977年12月

1979年

《满族简史》(通纂之一),中华书局,1979年8月

《朝鲜李朝实录中之女真史料选编》,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年12月

《清代旗地性质初探》②,《文史》第6期

《战国秦汉辽东辽西两郡县考》(与陈连开合撰),《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4期

1980年

《雍正西南改土归流始末》②,《文史》第10辑

《沈阳锡伯族家庙碑文浅释》,《清史论丛》第2期,后改名《沈阳太平寺锡伯碑文浅释》②

《对清前期历史必须作综合比较研究》,《清史研究集》第1期

1981年

《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②,《社会科学战线》第5期

《藤花会逸事》,《学林漫录》第2期

《洪煨莲先生传略》(与翁独健合著),《文献》第10期

《洪业论学集序》(与翁独健合撰),中华书局,1981年3月

1982年

《国语骑射与满族的发展》②,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第2期

《清国史馆与清史列传》②,《社会科学辑刊》第3辑

《对编修清史的一点意见》,《清史研究通讯》第2期

《清政府对台湾郑氏关系之始末》②,《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后收入《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

《什么是清初四大疑案》,《文史知识》第1期

1983年

《邓文如传略》(与邓同合著),《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4期

《自传》,《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5期

《清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清史研究通讯》第2期

《满族之今昔》,《文史知识》第3期

《洪煨莲先生与引得编纂处》,《学林漫录》第8期1984年

《试论理藩院与蒙古》②,《清史研究集》第3期

The Qing History Bureau and Colletions of Qing Biographies Ch’ing-shih-wen-ti(清史问题) Vol.5,No.2.Decemberl984.

1985年

邓之诚传》(与邓嗣禹、周一良合著),《中国史学家评传》第3册

《洪煨莲传》(与翁独健、刘子健合著),《中国史学家评传》第3册

《陈梦雷与李光地绝交书》②,《中华文史论丛》第5期

《论袁崇焕与皇太极》②,《社会科学战线》1期,后收入《袁崇焕研究论文集》

Erkl arung der Sibe-Steinchrift im Tempel des Hochsten Friedens zu Shen-yan Trans by Prof,Givanni Stary(Geschichte der Sibe-Mandschuren,pp.54-72)Harraasowitz,wiesbaden

《从满族的命名谈起》,《满族研究》创刊号

1986年

《清实录与清史研究》③,《书品》第4期

《满族简史》(通纂之一),中华书局再版,5月

《清史稿》(点校者之一),中华书局再版,8月

《书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后》②,《史学集刊》第1期

《悼独健同志》,《民族研究通讯》

1987年

《满文老档中计丁授田商榷》③,《民族史论丛》第1期

《释马法》②,《中国民族史研究》创刊号

《释汗依阿玛》②,《满族研究》第2期

《清圣祖遗诏考辨》②,《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后收入《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清实录与清史研究》③,《文史知识》第3期

《清代官制简述》③,《文史知识》1987-88年,第1-3期。后收入《中国古代官制讲座

《东北考察记》③,《历史地理》第5期

A Bref Summary of Manchu stud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hina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亚洲史杂志)27,l:68-77

《清鉴易知录》(校订),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清史列传》(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11月

《雍乾两朝镶红旗档序》,辽宁人民出版社,2月

《清鉴易知录校刊叙言》,北京古籍出版社,8月

《盛京皇宫序》,紫禁城出版社,8月

《初学清史必读书目》,《文史哲》第3期

《谈学》,《开拓》创刊号

《陈二厂先生杂忆》,《陈宦研究资料专集》1988年

《康雍乾三朝满汉京旗房地契约四种》③,《北方民族》创刊号,后收入《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试析康熙之农本思想》③,《四平民族研究》第1期,收入《满族研究文集》

《蒙古世系谱作者及其他》③,《蒙古史研究》第3期

《满族史研究集》(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月

《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9月

《简明满汉辞典序》⑤,河北教育出版社,3月

《骈字类编索引前言》,中国书店出版社,12月

1989年

《柳如是与钱谦益降清问题》③,《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国际学术论文集》

《我和清史列传》③,《书品》第2期

《陈寅恪先生杂忆》,《纪念陈寅恪先生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和珅秘传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月

《世界民族风俗及其传统文化序》,民族出版社,7月

1990年

《清史新考》,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

《天聪谕奏校注》③,《历史档案》第3期

《年羹尧西征问题》③,《青海社会科学》第3期

《内务府世家考》③,《郑天挺纪念文集》3期

《满族先世的发祥地问题》③,《历史地理》第9期

《关于红楼梦的时代历史背景》③,《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

《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③,《民族研究》3-4期,收入《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满族大辞典序》⑤,6月

《喜读郑天挺主编的清史》,《光明日报》5月23日第3版《史学》

《满族发展史初编序》,天津古籍出版社,5月

《清代政区沿革综表序》,中国地图出版社,6月

《中国宫廷知识辞典序》,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1月

《全面开展乾嘉历史的研究》,《吉林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1991年

《清代各部署则例经眼录》③,《邓之诚学术纪念论文集》

《满族贝子称王考》③,《中央民族学院建校四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Notes on Han i Ama TranS.by Prof.Nicola di Cosmo,Aetas Manjurica,Tornus2,OttoHarrassowitz, Wiesbaden The Question of the Place where the Manchu Ancestors Originated Central Asiatic Journnal Vol35,No.3-4

《评介韦庆远、刘守治等编的清代的旗地》,《清史研究》第3期

1992年

《清代民族宗教政策》③,《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清会典的官制史资料价值》③,《书品》第2期

《清帝东巡评介》,《中国史研究》第3期

《读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史学理论研究》第1期《谈中国边疆学与民族史的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

《成都燕大杂忆》,《成都燕京大学复校五十周年纪念集》

《神田信夫教授古稀华诞寿辞》,手稿

《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研究序》,天津古籍出版社,8月

《清太祖大妃纳喇氏》(中英文),《中国妇女传记辞典》(清代卷)香港浸礼学院

《清太宗孝庄文皇后济吉特氏》(中英文),同上

《清史续考》,台湾华世出版社

《魏源与圣武记》③,《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

《胤祯与抚远大将军王奏档》,《历史研究》第2期

《毛大将军海上情形跋》④,台湾《淡江史学》第5期

《清朝前期的党争问题》④,台湾《历史月刊》第70期

《跋前清诰封广东省花市营都司章敏赫之母李氏为太恭人墓碑文》,日本《满族史研究通讯》12月号

《有关民族史研究答记者问》,《治学与成才之道》,北京民族出版社,5月

《孔飞力教授新著〈叫魂者〉的评介》④,《清史研究》第4期

《明清史事论集刊序》,南京出版社,11月

《多尔表评传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

《满汉大辞典序》,辽宁民族出版社,12月

《自述》,《北大人》创刊号

1994年

《中国民族史》(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月

胤禛与抚远大将军王奏档》,《满学研究》第2期

《康熙与理学》④,《历史研究》第3期

《五石斋日记选钞》④,《学术集林》卷二

《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月

《清代六部成语词典序》,天津人民出版社,2月

《中华民族研究初探序》,知识出版社,11月

《清代满洲土地制度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

《东北旗地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

1995年

《李光地生平研究中的问题》④,《燕京学报》新一期

《歪乃小考》⑤,《满学朝鲜学论集》7月号

《左景伊新著〈左宗棠传〉书后》④,《中国文化》第11期

《清一条鞭法序》,北京大学出版社,7月

《清代三姓B梆统衙门满汉文档案译编序》⑤,辽宁古籍出版社,7月

《清代内务府刻书目录题解序》,北京紫禁城出版社,9月

《无极甄氏族谱简编序》,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9月

《满族的部落与国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1月

1996年

《清朝满族社会的变迁及其史料》④,《中国文化》第13期

《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人物评》,《西北史地季刊》第2期

《满族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贡献》④,《炎黄文化研究与中华民族》

《释阿其那与塞思黑》④,《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论文集》

《谈清入关前满族的社会分期问题》,《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专辑》第1期

《洪承畴的历史功过问题》④,《洪承畴研究》

《承前启后新义不穷——何炳棣著〈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读后》,《中国史研究》第3期

《乔治忠著清朝官方史学研究评介》⑤,《燕京学报》新二期

《我为什么专攻清史和满族史》④,《文史知识》第12期

《清宫斗争内幕序和前言》(合著),《满族研究》第2期

《洪业传序》(与侯仁之合撰),北京大学出版社,1月

《说读书认字》,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报》第1期

《清宫斗争内幕序》,辽宁古籍出版社,6月

《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序》,北京燕山出版社,9月

《追忆麻园岭二三事》,《雅礼中学九十周年纪念册》10月

1997年

《清史新考》,辽宁大学出版社再版,9月

《满文档案与清史研究》④,《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

《洪业先生小传》,《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洪业》

《杨联升先生小传》,同上

《记半通主人藏半部史通》④,《燕京学报》新三期

《陈宝琛与末代皇帝》④,《陈宝琛与中国近代社会》陈宝琛教育基金筹委会刊行

《清代皇帝一家人丛书序》,辽宁大学出版社,7月

《四库禁毁书丛刊》(主编)(出版至第2期30册),北京出版社,11月

1998年

《明代漠南蒙古研究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月

《清史研究与民族古籍》,巴蜀出版社,3月

《清代内务府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月

《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研究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8月

《再释阿其那与塞恩黑与满族传统文化》,《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8月

《我和清史满族史研究》④,《文史知识》l月

1999年

《王钟翰学述》,浙江人民出版社,l月《三释阿其那与塞思黑》④,《历史档案》,4月

《陈梦雷与古今图书集成及助编者》④,《燕京学报》新八期,5月

《康熙敕谕抚远大将军王胤祯档》④,《国学研究》,10月

《施琅的历史功过问题》④,载《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7月

《王钟翰学术论著自选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5月

《四库禁毁与清代思想文化普及运动》⑤,收入《四库禁毁书研究》,北京出版社,11月

《左景伊教授新著左宗棠传读后》④,北京华夏出版社,8月

《孟森先生与邓、洪二师》④,《文史知识》,12 月

2000年

《中国民族大观序》,《中国民族大观序》编委,3月

《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序》,《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序》编委,3月

《中国民族史研究五十年》④,《明清论丛》,5月

《满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④,《国学研究》,8月

《孟森与〈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前言④,《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2月

2001年

《清史余考》,辽宁大学出版社,2月

《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序》,民族出版社,4月

《乾隆八旗旗务总抄规例校注》⑤,《燕京学报》,新十期

2002年

《清代翰林院制度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月

《满文档案与清史研究》,吉林社会科学院,3月

《清心集》,新世界出版社,8月

《大清王朝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0月

《清史稿说略》⑤,载《经史说略·二十五史说略》,燕山出版社11 月

2003年

《清史补考》,辽宁大学出版社,7月

王钟翰清史论集》,中华书局8月

《王钟翰清史论集叙言》⑤,《燕京学报》

各篇末注之数字:①为收入《清史杂考》,②为收入《清史新考》,③为收入《清史续考》,④为收入《清史余考》,⑤为收入《清史补考》者。

纪念文章

酒瓶里喝出的史学大家

作者:陈远

1938年,王钟翰从燕京大学本科毕业,旋入研究院史学部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说到6年读书生活,自然有印象最深的事情,王钟翰最深刻的记忆出人意料,既不是燕园里面好读书,也不是呼朋引伴,甚至不是大师们的谆谆教诲,而是喝酒。

“在当时的燕大,住着几位美国老太太,每个周五晚上她们都到临湖轩跟司徒雷登聊天,向司徒雷登汇报一些学校里的小道消息。有一次,我在海淀同和居喝酒——那是当时在海淀很有名的一个小吃店,那里最出名的酒就是莲花白,我因为喜欢喝酒,就经常到那里去。那一次我在同和居喝了莲花白之后还嫌不过瘾,又喝了不少白干,结果喝醉了。出了同和居过马路的时候,我晕晕乎乎地摔倒在马路旁边了。这个情形被那几个美国老太太看到了。那时候我在燕大上学,除了第一年家里给了一百大洋之外,其他的全靠奖学金和寒暑假打工挣的一点钱。从入学一直到‘卢沟桥事变’爆发,我两次得到学校的奖学金共四百大洋,后来战争爆发,学校也就不再提供奖学金了。那几个老太太添油加醋地跟司徒雷登讲述了一番,并提议取消我的奖学金。司徒雷登听了,知道传话会有夸张之处,没有表态,之后他告诉了我的老师洪业先生,洪先生说:‘这好办,王钟翰最听邓之诚先生的话,我告诉邓先生,让邓先生处理他。’邓先生听到这件事后,打电话到我的宿舍,让我第二天早上到他家里。那天我去了之后,邓先生在桌子上准备了一小杯白干,问我:‘你昨天喝醉酒了?’我‘嗯’了一声,并不说话,心想这下要挨批了。邓先生指了指桌子上的酒说:‘再喝这一杯。’然后解释说,在喝醉酒清醒之后一定要再喝一点,压整一下,以后再见了酒就不会害怕。我喝完那杯酒,邓先生说:‘好了,你回去吧。’他是怎么跟司徒雷登交差的,我并不知道。不过,我喜欢喝酒而且能喝,从此在燕大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的燕大,虽然在美国星条旗的保护之下,令日本人投鼠忌器,但也并非固若金汤,对燕大存觊觎之心的日本宪兵队时常会到燕大“拜访”。因酒得名的王钟翰,因为一次和日本人的“酒战”,上了当时北京的报纸:

“燕大关闭之前,日本宪兵队总队驻扎在西苑,统管着全北京的日本宪兵队。总队的队长华田常常到燕大来,名义上是拜访司徒雷登。华田来燕大的时候,只带一两个人,不带侍卫队,枪也是掖在衣服里面的。司徒雷登对于这种拜访,自然不好拒绝,不但不好拒绝,有时候到了吃饭的时间,善于处理关系的司徒雷登还会请华田在临湖轩吃顿便饭。餐厅在临湖轩的东头,西头则是司徒雷登的卧室,中间是个比较大的客厅。

“秋天的一天,华田忽然提出要跟燕大教职工比赛喝酒。司徒雷登知道我能喝酒,就让洪业先生找到我。我去了之后,那个日本宪兵队队长华田摆了10瓶啤酒,并且说不用杯子,直接对着瓶儿喝!我当时正年轻,心想:打仗我可能打不过你,喝酒一定要把你喝倒。结果喝了不到9瓶,华田已经瘫倒在桌子底下了,而我还在那里要喝够10瓶。当时在场的老师们表面上没有显露什么,但是心里确实欢欣鼓舞。那个日本人华田呢,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当时北京一家报纸还对此事做了题为‘王钟翰怒斗倭寇’的报道。

“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宪兵队的大卡车闯进燕大校园,逮捕了很多师生。我虽然也多次参加抗日活动,却没有被逮捕,我想,也许是那个华田觉得见了我很没有面子吧。”

王钟翰在燕京大学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辨纪晓岚(昀)手稿简明目录》。1936年,中国营造社印行《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认为那是清代大儒纪晓岚的手迹。王钟翰的业师洪业看了之后,感觉从字体及印文上看,并非纪晓岚之作。这种大好题目,在洪业做来易如反掌,但是他却把王钟翰叫了去,对王钟翰说了他的看法和思路。王钟翰按照洪业的思路,拿印行的《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与纪氏审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一对照,发现疑点竟然有100多处。王钟翰将这些发现一一整理成文后,又是洪业把文章推荐到当时鼎盛一时的《大公报》上发表。

初战告捷,王钟翰“喜不自胜”,呼朋引伴,又到饭馆去“美餐一顿”。后来他把这篇在学术上起步的“第一桶金”拿给另一位他同样尊重的老师邓之诚看,不料却引来“一盆冷水”。邓之诚说文章本不必写那么长,只要几条过硬的例证就足以致其死命,何必多引?一正一反,体现了两位大师学术思路的不同,但是对于初治清史的王钟翰,他们正如严父慈母之于蹒跚学步的孩童。

1946年,王钟翰被燕京大学委派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初到美国的王钟翰在哈佛碰到了杨联升,杨联升问他:“你这番到美国,是来求学,还是来拿学位?”王钟翰觉得很奇怪,杨联升接着说:“要拿学位,就得攒够学分,故而选课要多,选易于学的,有了足够的学分,才谈得上做论文,所以在这里拿学位就得做长期准备。至于求学问,那就得根据你自己的需要了。”果然,王钟翰在递交论文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当时的哈佛燕京学社主任认为他的论文写法不符合哈佛对论文的要求:“你的学期论文不行,下学期给你半年预备时间,你准备硕士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去吧。”王钟翰不服气:“我已有了燕大的硕士学位,不再需要哈佛的硕士学位。我是来念博士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