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3 01:28
琼枝(Betaphycus gelatinae (Esp. Doty,1995))是红翎菜科琼枝藻属的藻类生物。琼枝的藻体为紫红色或黄绿色,软骨质;匍匐重叠,体长10~20cm,不规则叉状或羽状分枝;有时枝体的下部常有圆锥形齿状突起,而上面往往平滑,两侧密生羽状小枝;枝端及藻体腹面常具有圆盘状固着器,以腹面较多。生长于低潮线附近碎珊瑚上,深可达低潮线下2~4m。琼枝在古文中亦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如玉树、贤才、美女等。
藻体平卧于生长基质上,团块直径10~20cm,不规则对生、互生或叉状分枝,偶有羽状分枝,分枝向四面伸展,枝近于扁平,3~5mm宽,1~2mm厚;藻体表面通常光滑,腹面常具有疣状或圆锥状突起,枝两缘生羽状小枝,分枝上或小枝顶端常具有圆盘状固着器用以附着于碎珊瑚或其他藻体上,分枝基部稍绕缩,分枝亦常互相附着而呈愈合现象;藻体表面多紫红或黄绿色,有时则呈现绿色,夏季有些藻体为黄色,腹面大部分为紫红色,肥厚多肉,软骨质,制成腊叶标本后不能附着于纸上。
藻体内部横切面观,髓部中央具有由厚壁细胞密集成束的藻丝,丝径约17μm,其方向与藻体平行,外围是个体较大的不规则卵形或卵圆形薄壁细胞,66~100μm × 33~66μm,皮层由3~4层具有色素体,个体较小的卵圆形细胞组成,10~7μm大小;藻体纵切面观,中央为沿藻体纵向延长的藻丝。
四分孢子体与营养体或雌、雄配子体均同型,但四分孢子体的刺突或乳突稀少;四分孢子囊散生在藻体表面皮层细胞中,切面观,幼时卵圆形,成熟时长柱形,13μm × 5μm,层形分裂,与边缘营养细胞有纹孔联结,囊周皮层细胞加厚并延长。成熟的囊果为不太规则的球形,通常具柄,单生或二、三个合生于一个柄的突起中,年幼的囊果球形,无明显的柄,生于藻体的腹面及两侧;切面观中央为融合胞,由融合胞上发射出产孢丝,在各个产孢丝顶端产生成束的果孢子,外具囊果被。精子囊散生在藻体表面,一个皮层细胞发育成1 2个细长的精子囊母细胞,约13μm × 3μm,每个精子囊母细胞顶生1~2个精子,径约小于3μm。
归经:肺;肝;大肠经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漂去沙屑,洗净,晒干。
功效分类:清肺化痰药;软坚散结药;解毒药
性味:甘;咸;寒;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出处:《中华本草》
《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洪兴祖补注:“琼,玉之美者。《传》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天为生树,名曰琼枝。高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琳琅为实。”明,杨慎《艺林伐山·琼枝旃檀》:“佛经云: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圣贤,欲无德不备;喻之诗文,欲无字不二也。”
唐,王涯《望禁门松雪》诗:“金阙晴光照,琼枝瑞色封。”金,元好问《同漕司诸人赋红梨花》诗之二:“琼枝玉蘂静年芳,知是何人与点粧。”明,沉璟《义侠记·取威》:“看琼枝玉树,偏将冻蕊争开。” 冰心《庄鸿的姊姊》:“他便走到窗下,掀起窗帘看了一看,回头笑说:‘是不是庭院里的玉树琼枝?’”
唐,李德裕《访韦楚老不遇》诗:“今来招隐逸,恨不见琼枝。”明,高启《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送南游》诗:“琼枝何以先旧色,客路风尘亦劳矣。”
唐,萧颖士《为扬州李长史贺立太子表》:“琼枝挺秀,玉叶资神。”
唐,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宋,秦观《虞美人》词:“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是离人远。”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张诒庭《无题》诗:“珍重瀛 壶无限好,文鸾端合占琼枝。”
明,刘基《正月十五夜灯火大开作》诗:“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树木·棉》:“木棉,一名琼枝。”
沿海地区一般将琼枝熬制为胶状冷却后食用。沿海地区居民称之为“草冻”。加水加少量的食用醋大火熬制成胶状即可。加醋是使其更易分解于水内,且由于琼枝采取是多带有一定的贝壳碎屑,加醋可以帮助钙质溶于水中,增加“草冻”的营养价值。冷却后的“草冻”放入冰箱冰镇,食用时加入少量的蜂蜜或是红糖即可。清爽可口,解毒去火的功效更是得到了人们的肯定。福建省连江县沿海地区的居民自古便有食用“草冻”的习惯,夏季炎热之时,均有小贩沿街叫卖“草冻 ”。
琼枝的采集时间为夏秋季, 采集方法比较原始,均为用利器如小刀等一点一点从琼枝生长的礁石上刮取得到,因此琼枝的产量不高。采集得到的琼枝多为暗红色,且带有比较多的贝壳碎屑。采集好的琼枝要用锤子将其带有的贝壳碎屑进一步打碎。在经过多次清洗过滤去掉含有的泥沙以后便可以放在太阳下暴晒。在经过长时间的日晒以后琼枝会变成淡黄色,越是优质的琼枝颜色越浅,做出的“草冻”越晶莹透明,营养价值也更高。目前市场上优质的琼枝一般为一公斤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