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涛

更新时间:2024-10-30 09:28

甘涛(1912年5月—1995年6月),1982年12月加入民革。字汉波,江苏南京人。民族音乐家。曾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多年从事民族音乐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在作曲、指挥和演奏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掌握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在二胡演奏的技艺上尤具功力。培养了大批民乐演奏和教学人才。著有《江南丝竹音乐》《江南丝竹演奏艺术》《中国民族器乐常识》等,创作改编乐曲《霓裳羽衣曲》《夜深沉》《变体新水令》等。曾兼任江苏省文联委员、音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全国乐器协会顾问、南京市音协名誉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乐社社长等职。

个人经历

1954年,甘涛和他的父亲甘贡三,古琴家夏一峰,国画家、古琴教育家张正吟共同发起组织“南京乐社”,这是一个颇有影响的民间音乐团体。

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程午加、古琴演奏家王生香刘少椿、赵云宵、竹笛教育家吴造峨、民族音乐家闵季骞、民间艺人顾鉴明、谈明镛等均为乐社骨干。

甘涛任社长。甘涛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二胡、京胡演奏家和指挥家。他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就多次举行演奏会,对笛、箫、古琴古筝、琵琶和戏曲均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在江南丝竹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江南丝竹大师和活词典。

甘涛先生在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道路上,是一位辛勤的园丁,他总结了许多艺术处理过程中难能可贵的经验,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民乐人才,知名的演奏家有孙恒柏、龚一闵慧芬、陈跃星、朱昌耀杨积强周维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其在教学中,借鉴小提琴要素,将二胡传统技法提炼归纳为换把、移指、换弓、换弦等十条原则,发掘出其特定规律,为现代化教学作出贡献。

个人作品

著有《江南丝竹音乐》、《怎样吹笛箫》、《江南丝竹演奏艺术》、《二胡音准问题》、《二胡运弓艺术》、《二胡基本练习曲》、《中国民族乐器常识》、《中国打击乐器》等。

创作改编的乐曲有合奏《霓裳羽衣曲》,京胡、二胡、琵琶三重奏《夜深沉》、丝竹合奏《变体新水令》,锣鼓曲《齐来同欢唱》等。

其中,《江南丝竹音乐》是他的代表作,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江南丝竹的巨著。它资料齐全、分析深刻,是国内罕见的民族音乐研究的专著。

甘涛先生还是位民族乐器的改革家,他与陈济略、黄锦培等人共同改进了中胡大胡低胡、低音大阮,倡导六相十八品琵琶,采十一孔新笛,为民族乐器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人物生平

甘涛六岁习笛,九岁学胡琴,对吹、拉、弹、打等各种民族乐器有浓厚兴趣,尤其擅长胡琴类乐器。从民歌小调到戏曲曲牌,为京剧、昆曲伴奏,进而涉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年少的甘涛经常上台献艺,被邻里誉为“南胡圣手”。中学时即登台演奏乐器。高中毕业后,甘涛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学习,后因病辍学,后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向意大利教授、比利时小提琴教授法利国学小提琴。1934年进入原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工作,历任干事、总干事、代理组长,直至提任“中广”乐团团长兼总指挥。日军侵华时随团西迁重庆。抗战胜利那一年,甘涛曾亲自率“中广”乐团赶赴重庆曾家岩中共办事处举办音乐晚会,招待美国五星上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和苏、美、英、法四国驻华大使,精彩的演出令国际友人赞叹不已,得到周恩来的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执教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南京分校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音乐专业。1958年调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民乐教研室主任、教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