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0 21:38
灵台县,隶属甘肃省平凉市,地处平凉市东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泾河与渭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接长安,南临千陇,西拱关山,北依泾水,素有“陇东旱码头”、“甘肃东大门”之美称。历史上既是中央政权北拒外敌进犯的防设制胜要地,又是长安通往西藏、欧洲“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截至2019年,全县辖9镇4乡5个居委会、186个行政村、1441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为197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灵台县户籍人口总户数7.63万户,总人口22.26万人。
秦代置鹑觚、阴密二县。
东汉后期设三水县。
东晋南北朝,曾先后设立过鹑阴、朝那、安武等县。
隋大业元年(605年),分鹑觚置灵台县,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灵台县名始见于史册。同年西部始置良原县,鹑觚、良原、朝那三县均属安定郡。隋大业二年(606年),废灵台、阴密入鹑觚。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灵台县,属麟州。贞观元年(627年)废麟州,省灵台入麟游,天宝元年(742年),改鹑觚及析麟游为灵台县。
元七年(1271年),省灵台入泾川。十一年(1281年),复置,以良原县省入。
清康熙六年(1667年),分陕西置甘肃省,灵台县遂入甘肃。
民国元年(1912年)灵台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灵台县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泾原道划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灵台县属之。
1949年7月24日,灵台县全境解放,成立灵台县人民政府。
1958年10月,撤销灵台县并入泾川县。
1961年12月,恢复灵台县。
截至2021年10月,灵台县下辖1个地区、9个镇、4个乡: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地区、中台镇、邵寨镇、独店镇、什字镇、朝那镇、西屯镇、上良镇、百里镇、蒲窝镇、新开乡、梁原乡、龙门乡、星火乡。另辖1个农场:万宝川农场。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州、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为1976平方千米。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境除西部基岩隆起外,其余塬区及丘陵梁峁地带全被第四纪黄土覆盖,按地貌可分为残塬、丘陵、川台三大类型,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
灵台县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春季雨少风大多寒冻,夏季降水集中多雹洪,秋季阴雨频繁少光照,冬季少雪干冷多晴天。
年平均气温9.4℃,最热月在七月,平均气温21.8℃,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4.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3.1℃,年平均降水量586.3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其中5-10月降水量49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4%,日降水量极值156.1毫米,出现于2010年7月23日。年日照时数2254.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年盛行北风。极端最高地面温度68.1℃,极端最低地面温度-29.7℃。年最大冻土深度60厘米,出现于1983年1月31日;年最大积雪深度21厘米,出现于1993年3月17日。最基本的气候特征以干旱半干旱为主,暴雨、冰雹、春季低温冷害、霜冻、干旱等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灵台县境内河流主要有达溪河、蒲河、黑河三条干流、190条支流。
截至2012年,灵台县共有土地2796758.3万亩,其中按生产形态分:耕地面积666216.7万亩,园地67800.2万亩,荒地258440.7万亩,林地1160842.7万亩,牧草地643458万亩。
灵台县植物有乔木、灌木、经济林木,乔木以白桦杨、柳树、核桃、梨树、杜梨树等树种为主,灌木以酸刺、酸枣、狼牙刺、栒子、木瓜、山楂、山桃等树种为主。经济林木以山杏、核桃、桃子、李子、梨为主。
灵台县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石油三种,其中煤炭资源在灵台县南部山区14平方公里的邵寨、蒲窝、百里等乡镇地下煤炭储量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藏煤深度在600—700米之间,煤层厚度8—10米,储量在15亿吨以上。煤质为低中灰、低硫、特高热值。
截至2023年末,灵台县户籍人口总户数7.63万户,总人口22.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8万人,占总人口的28.66%;乡村人口15.88万人,占总人口的71.34%。全县常住人口14.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7万人,城镇化率37.01%,人口自增率-5.71‰。
灵台县民族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占3.3%。
2023年,灵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928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127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115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71875万元,下降8.1%;第三产业增加值244290万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3.7:10.7:55.6,和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7.2个百分点。
2023年,灵台县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9%,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2023年,灵台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3%,房地产开发增长15.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21.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8.6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8.69%。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47%、33.01%和65.52%。
2023年,灵台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656万元,同比下降2.1%,同口径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1807万元,增长8.8%;非税收入34849万元,下降5.3%。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5199万元,增长119.7%;企业所得税588万元,下降45.4%;个人所得税479万元,增长66.3%。
2023年,灵台县一般公共预算支282570万元,增长14.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615万元,下降9.6%;教育支出47918万元,增长0.5%;科学技术支出3214万元,增长1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201万元,增长22.3%;卫生健康支出20303万元,下降5.2%;住房保障支出7375万元,增长193.6%。
2023年,灵台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3.1元,增长13.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2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4元,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6,比上年缩小0.04。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80.6元,增长11%,恩格尔系数29.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058.6元,增长13.2%,恩格尔系数33.4%。
2023年,灵台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0.4万亩,增长0.88%。粮食播种面积77.92万亩,增长0.49%。油料种植面积6.93万亩,下降1.06%。蔬菜种植面积3.85万亩,增长17.49%。中药材种植面积0.67万亩,下降1.5%。果园面积9.51万亩,下降2.99%。
2023年,灵台县粮食总产量20.67万吨,增长1.52%。其中,夏粮产量7.76万吨,下降1.25%;秋粮产量12.91万吨,增长3.28%。全年谷物产量18.83万吨,增长1.54%。其中,小麦产量7.76万吨,下降1.16%;玉米产量10.26万吨,增长3.99%。油料产量1.07万吨,下降2.94%。蔬菜产量5.32万吨,增长16.72%。中药材产量0.2万吨,增长16.51%。园林水果产量13.74万吨,增长9.34%,其中苹果产量13.35万吨,增长8.69%。
2023年,灵台县肉产量10711.62吨,增加986.02吨,增长10.14%;牛奶产量4691.33吨,增加1356.13吨,增长40.66%;鲜蛋产量625.88吨,增加52.38吨,增长9.13%。年末牛存栏7.8万头,增长7.22%,牛出栏6.07万头,增长7.16%;猪存栏3.01万头,下降0.32%,猪出栏4.04万头,增长9.69%;羊存栏4.12万头,增长9.69%,羊出栏3.19万头,增长16.01%;鸡存栏17.92万只,增长5.72%,鸡出栏15.36万只,增长11.95%。
2023年,灵台县农业用电量471.69万度,同比下降57.97%,其中农业排灌用电量179.39万度,同比下降71.77%。
2023年,灵台县工业增加值63247万元,同比下降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2%,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增长4.3%。
2023年,灵台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149.7万元,下降13.87%;实现利润总额5892.2万元,下降73.1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2%,比上年下降11.29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中,煤炭产量170万吨,增长30.8%;口罩产量900.2万个,下降78.7%;中成药产量97吨,下降32.4%;商品混凝土产量16.38万立方米,下降22.0%。
2023年,灵台县建筑业增加值8606万元,增长7.1%。年末共有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户,比上年末增加6户。
2023年,灵台县工业用电量为18237.43万度,同比增长78.24%。
2023年,灵台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297.4万元,增长8.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44.1万元,增长34.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零售额达到97907.0万元,增长8.7%;乡村零售额达到10390.4万元,增长10.4%。按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达到91361.6万元,增长8.3%,餐饮收入达到16935.8万元,增长11.9%。
2023年,灵台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12万元,增长17.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501万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555万元,增长23.1%;金融业增加值32432万元,增长12.8%;房地产业增加值24227万元,增长6.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66234万元,增长5.9%。
2023年,灵台县邮政行业业务总收入完成2143.34万元,增长16.18%;电信业务总收入完成3881.9万元,增长24.02%;移动、联通业务总收入完成7152.77万元,增长4.3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总数9744户,下降53.3%;电信手机用户39475户,下降33.33%;移动电话用户143047户,下降12.09%;国际互联网用户65235户,下降5.47%。
2023年,灵台县落实省外招商引资项目41项,到位资金48.08亿元,增长96.25%。
2023年,灵台县进出口总额113.4万元,增加10.3万元,增长23.26%。
202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153849万元,增加143719万元,增长11.49%,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74934万元,增加12897万元,增长7.96%;个人存款余额954479万元,增加113254万元,增长13.4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36903万元,增加85583万元,增长15.52%,其中:短期贷款83826万元,减少1267万元,下降1.49%;中长期贷款553077万元,增加86850万元,增长18.63%。
2023年保费收入6736.81万元,增长5.6%,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675.18万元,增长13.4%;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061.63万元,下降8.75%。全年赔付额为2518.93万元,增长9.8%,其中人寿保险赔付额943.23万元,增长44.5%;财产保险赔付额1575.7万元,下降3.9%。
2023年,灵台县旅游接待人数289.6万人次,增长25.3%;实现旅游收入15.19亿元,增长24.5%。
截至2023年末,灵台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270公里,公路网密度为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普通省道1条54.7公里,县道5条212公里(什千公路、泾灵公路、雷新公路、高邵公路、朝水公路),乡道8条109公里(陶瓦公路、灵新公路、灵五公路、郑百公路、朝五公路、长吊公路、官木公路、红叉公路),村道198条895公里,全县186个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县通二级、乡通油路、村通硬化路和县乡有客运站、乡乡通班车、村村有停靠点的目标。
截至2023年末,灵台县营运汽车拥有量343辆,下降22.75%。全年货运总量188.6万吨,下降5.6%;货运周转量38061.7万吨公里,增长5.46%。全年客运总量69.26万人,下降77.37%;客运周转量5724.81万人公里,下降56.86%。
截至2023年,灵台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4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高中2所),职业中专1所,小学62所,幼儿园52所。全县共有在校学生和在园幼儿2774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149人(普通高中3551人),职业中专1550人,小学在校学生11352人,在园幼儿(含学前班)4697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2677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37人(高中教师363人),职业中专专任教师117人,小学专任教师1073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50人。全县普通高考全县一本上线360人,上线率30.6%,二本以上上线762人,上线率78.9%;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3%;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率、初中毕业率均达到100%。
2023年,灵台县企事业单位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经济项目3个,组织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成功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东西部协作科技专项3项,争取项目奖补资金135万元;县级财政科技支出较上年同期增加371万元;拨付科技平台奖补资金45万元;县级财政列支科技特派员经费10万元;签订登记技术市场交易合同43份,交易总额达到2.12亿元。
2023年,灵台县共有图书馆(国家三级图书馆:灵台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国家一级文化馆:灵台县文化馆)各1个。
2023年,灵台县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收转台3座,电视发射台3座。年末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9.9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15%。
截至2023年末,灵台县有公共体育中心1个,共有体育场地面积30.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9场次,参加人员5000人;举办乡镇运动会138场次,参加人员10000人。
截至202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4个,其中非私营医院2个,非私营卫生院13个。共有床位1361张,其中医疗床位1138张,卫生院床位223张。卫生技术人员1409人,其中卫生院技术人员493人,医师423人(中医106人、西医317人),注册护士699人。设置村级医疗点186个,聘用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6人。
2023年,灵台县城镇新增就业23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8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62人,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全年输转劳动力5.0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61亿元。
2023年,灵台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701人,征收4956.8万元,财政补贴213.87万元,其他收入77.27万元;支出8169.2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7021人,征收12219.03万元,财政补贴4134万元;发放养老金17607.35万元。工伤保险参保10229人,征收355.92万元,支付341.6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7804人,征收593.04万元;支付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2.94万元,失业金22.13万元,失业补助金4.21万元,农民工临时生活补助金0.2万元,企业稳岗返还补贴14.66万元,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9.6万元,技能提升补贴10.8万元。职业年金参保7021人,征收2947.05万元,记实收入174.73万元,上解3138.21万元。
2023年末,灵台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502户967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7209户15453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914人(农村888人、城镇26人),享受社会临时救助3146户8007人,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28人。全县共有养老机构5个,服务床位530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服务床位40张。
2023年,灵台县平均气温为10.4℃,比上年下降0.3℃。年日照小时数2022.3小时,比上年减少14.1小时。年降水量682.5毫米,比上年增加95.9毫米。年无霜天数253天,比上年减少12天。年平均风速1.7米/秒,和上年持平。
2023年,灵台县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39天,优良天数309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2%。六项监测指标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浓度均值为51ug/m3,细颗粒物(PM2.5)年浓度均值为30ug/m3,二氧化硫年浓度均值为8ug/m3,二氧化氮年浓度均值为12ug/m3,一氧化碳年浓度均值为0.8mg/m3,臭氧年浓度均值为120ug/m3。空气质量六项污染因子浓度值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指数2.97。达溪河灵台段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2023年,灵台县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100%;未发生较大自然灾害,全县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总体平稳。发生一般火灾事故104起,无人员伤亡。发生各种交通事故1250起,受伤496人,死亡11人,财产损失45.31万元。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灵台县共保护收藏出土文物上万件,国家、省、市调展及收藏约3000件,县博物馆收藏7000多件,其中县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灵台灯盏头戏、皇甫谧针灸术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白事唢呐曲牌、木偶戏等1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塑、麦秆画等95个项目列入县级保护名录。
灵台县民风淳朴,自古崇尚礼仪,素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民间戏剧:木偶戏;民间工艺品:宫灯、剪纸、根雕、泥塑、刺绣、香包、麦秆画、皮影、灵台碑林、民间社火等。木偶戏参加省上汇演,剪纸、香包、泥塑获甘肃省民间艺术节艺术品展览二等奖。
宫灯
灵台宫灯起源于明代,初流传民间富豪人家,正月元宵节悬挂于大门楼厅。宫灯起初由民间艺人制作,造型比较单一,明清后,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造型也独具特色。主架结构除木材外,出现了用竹子熏烤成多种动物形状,如十二生肖宫灯,在民进盛行。解放后,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铁丝为主要制作材料,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周边地区开始流传,因此,灵台宫灯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
香包
灵台香包,古称香囊,其意蕴,如什字塬黄土般身后,其源流,同端阳节一样悠长。为老人求寿、男女求婚、儿女求福、家庭求吉、旅途求顺、病者求愈、五谷求丰、生意求利,无不赋予以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具率真而拙巧,古朴而传神。
灵台剪纸
剪纸,是灵台县民间传统艺术,根植乡里,历史悠久,年节庆典,婚丧嫁娶,生日祝寿,刺绣花样无不即兴而做,民间十分普及。
泥塑
灵台泥塑历史悠久,源于民间陶艺流行乡村农舍,初为玩具,后赋以祈祥,艺人代为传承,形成具有关中风格的工艺模式。制作中采用灵台“板板土”,经过砸泥、制坯、塑型、精抛、酚洗、勾线,妆色等十几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完成。
皮影
皮影不仅是独特剧种,亦是中国民间工艺之精粹。灵台皮影古称“灯影”,以上好牛、驴皮为最佳材质,皮子加工、剪刻造像、着色妆彩工艺考究,手法繁复,流派与特色为“关中道”。灵台独特剧种“灯盏头”即为皮影戏。
麦秆画
灵台麦秆画起源于清代,由乡间农村妇女编织草帽引发。始初,将麦秆用水浸泡,待有柔性,民间妇女可即编成小动物之类的工艺品。此后出现了用麦秆蘸骨胶水粘贴书法对联,悬于中堂,继之,又用麦秆粘贴图案,花、鸟、虫、鱼及人物,染色或烫色,观赏价值极高。
灵台县特产有:牛心杏、薄皮核桃、灵台砀山梨、灵台红枣、灵台柿子、灵台长面、大锅盔、油糊圈、死面油饼、小笼包子、油糕、酿皮、荞面煎饼、清炖甲鱼、蒸鸡肉、手工面等。
灵台县地处泾河渭河之间,达溪河横贯全境,良田沃土遍及山川。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境内富有大量古遗址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荟萃,尤其商周青铜器载誉陇上。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经推荐报批,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3处,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7处。近年来,配合国家、省、市发掘调展文物近3000余件。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灵台,原始先民的居住遗址380处,位于中台镇许家沟村的西山遗址,梁原乡横渠地的西堡子山遗址和杜家沟村的阳面岭遗址,什字镇草脉村的草脉殿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与新石器时期并存的周文化遗址近200处,分布于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朝那、梁原、百里、中台、新开13个乡(镇)。
古灵台
古灵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位于县城中心,坐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
碑林
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历经设计、施工、镌石、镶嵌、彩绘,形成以灵台为主体,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碑林总面积548平方米,镶石碑200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党政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政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
圪瘩庙
疙瘩庙位于灵台县新开乡寨坡村,是灵台当地民间敬佛烧香信众心目中的圣地。疙瘩庙所处山包突兀而起,酷似疙瘩。院周树木葱茏,院内庙宇甚多,其中有观音殿一座,系明嘉靖元年所建,檐栋间所绘图案,亦系明代风格。院内一棵木瓜树依房而生,直径尺余,古朴苍劲。据考证比疙瘩庙还早,民间广泛传说:“先有木瓜树,后有疙瘩庙”。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
皇甫谧陵墓
皇甫谧陵墓,坐落在灵台县县城东北15华里之张鳌坡。皇甫谧生于朝那三里,故于独店张鳌坡,其陵墓于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皇甫谧文化园
皇甫谧文化园,是为纪念诞生于西晋时期的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斥资修建的一处大型文化纪念旅游景区。皇甫谧40岁以后,当时就定居于这里,造福人类的医学宝典《针灸甲乙经》就是在这里写作完成的,他去世后就埋葬在独店镇张鳌坡村。因此,皇甫谧文化园是在整体依托皇甫谧墓葬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文化园整体由三大部分组成:北面是文化园主干道,中间部分是文化园区,南面地墓葬区,由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有牌坊门、阙门、神楼、献殿、纪念馆、东西侧殿、墓冢。阙门两侧内外为停车场、管理区和服务区。文化园及墓区周筑围廊。整个文化园内培植有50多种以药物、乔、灌木为主的名木花草,建筑群具有浓厚的汉、晋风格,充分应用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营造法式元素,使建筑群错落有致,秩序井然,主体建筑高大、雄伟、庄重、典雅。
书台山
位于中台镇下河村的崾岘社庄北,有一道连绵山岭茸草裹身,高峻陡峭,中段一座最高的山头,形似麦垛,俗称麦垛山。麦垛山顶有一块不大的平地,相传这里曾是晋代针灸医学家皇甫谧读过书的地方。皇甫谧为了专心研讨针炙医学,躲避朝庭征召和无聊的应酬,来到当时人迹罕至的麦垛山上,在山项平台上建了几间简陋的草庐,专心攻读医书,终写成《针灸甲乙经》,后人因此把麦垛山称为“书台山”。灵台八景之一的“书台月朗”指的就是这里,如今的书台山上,皇甫谧的草芦早已不存在,唯有柏下一块巨石,传是皇甫谧坐以试针的地方,人称“试针石”。
牛弘墓
牛弘墓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
牛僧孺墓
牛僧孺墓位于新开乡牛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僧孺为唐代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儒生于灵台新开,殁后葬于老乡牛村,晚年生活的离山寺洼遗址被民国年间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即“别墅烟云”。
荆山森林公园
古灵台荆山公园坐落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公园分为荆山文化园林、后山森林风景旅游区和东沟生态景观旅游区,占地面积417公顷,共分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游乐、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公园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有各种植物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被人们称为“绿色氧吧”。
整个荆山均采用仿古建筑风格,分为荆山文化园林、后山森林风景旅游区和东沟生态景观旅游区,共分为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以古建筑为特色,形成了荆山门、博物馆、三贤祠、德化廊、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休闲广场、仿古城墙、瞭望台、红色纪念馆等人文景点。2010年1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已跻身陇东著名景区行列。2011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旅游景区。
古密须国遗址
古密须国遗址位于百里镇古城村,密须古城建在达溪河之阴河岸以上的二层台地和三层台地上,从残存的北城墙遗址可以大体推知当年密须古城廓呈方型,城内面积在220亩左右(15万平方米)。城内三层台地靠山坡南麓高亢平坦,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是宫城遗址,具体位置在职中校园唐槐一带,此处以西,现中心小学操场一带,故称花园,此处以东,有地名曰“桃园”,这一带区域为当时皇宫组成部分。宫城之外,廓城之内,靠西城墙偏北有“北将台”,靠东城墙偏南有“南将台”,在“北将台”靠近水边的西河岸上有一处平地名曰“马苑”,这是密须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战马驯养基地,说明当年的密须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坚强的军事指挥防御体系。
密须古城是一痤依山旁水的台城,但在营造上却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帝王之城大都市“前朝后市”而密须城是“后朝右市”,在城廓内东北角,现邮电所一带,是当年农贸交易市场。另外密人选择了地势较高、免受水害的洞山作为公墓,如今洞山众多的周墓葬足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公墓归葬”反映了古人爱惜土地的传统。
皇甫规
皇甫规(公元104—174),安定朝那(今灵台人),世代武官之后,喜读好文,有著述二十余篇。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尽力国事,不计私利,在朝野享誉很高。
皇甫谧
皇甫谧(公元215—282),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中国十大名医之一。历经东汉、魏、晋三朝。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述颇丰。尤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弘
牛弘(公元545—610)。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好学博文,曾为隋纳言上士,专掌文翰,后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袭封“临泾公”,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隋朝先后授官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享年66岁。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甚巨。
牛僧孺
牛僧孺(公元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一生酷好文学,仕宦期间,好交名人文士,颇嗜“传奇志怪”,所著《玄怪录》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其中80余篇保留完整。
皇甫松
皇甫松,唐代诗人,陆州人,唐工部郎中皇甫之子。其诗歌大多反映田园、渔村的风情,纯朴、真实感人。传说其死后葬于灵台西屯塬上,其弟皇甫竹,也是诗人,死后同兄并葬一个墓地。其墓俗称“双堠子”。
杨重
杨重,明代灵台上良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任为肃政大夫,汉南道监察御史。曾与南京才子比诗文,倒背《春秋》一字不差,令人折服,号称“天下春秋第一人”。
张文明
张文明(?—1930),山东临清县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1930年9月4日,奉命署理灵台县县长。
杨子恒
杨子恒(1898—1961),灵台县上良杨家庄人,名渠统以字引。民国陆军将领,历任排、连、营、旅长,陇东绥靖司令、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民盟甘肃支部委员,民盟西北总支委员、中央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赴朝鲜慰问团二分团副团长,1954年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高永祥
高永祥(1915—1945),灵台县星火王家庄村人,原名高苍贵。1931年背瞒父兄投奔国民军,1932年随部于宁都起义,后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多次荣立战功,受到嘉奖。历任连、营长,绥晋军三十六团团长职务,1945年牺牲于神池,时年31岁,遗体安葬于华北军区石家庄烈士陵园。
2020年12月,灵台县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21年9月,灵台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12月,灵台县入选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2022年4月,共青团灵台县委被评为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