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14 13:10
生态景观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各种构成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而一个人居环境舒适的城市,其生态景观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和谐性;即结构与功能,内环境与外环境,形与神,客观实体 与主观感受,物理联系与生态关系的和谐程度。反映在人与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间,如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人与社会、 社会各群体、人的精神等方面,其中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 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与社会上。和谐性 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兼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类住区,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具有地理、水文、生态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空间及时间连续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协调发展与限制,发展与公平的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在一定时空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多样性:是生物圈特有的生态现象,体现在景观、生态系统、物种、社会、产业及文化的多样性。生态城市改变了一般工业城市的单一性、专业化和理性化分割,进行多样性重组,它的多样性不仅包括生物多样性,还包括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 性、空间多样性、建筑多样性、交通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等更广泛的内容。生态城市不是单一的发展模式与类型,而是充分体现各地域自然、经济、文化、历史特性的个性化城市。
畅达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系统内部之问及与系统外部间存在大量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谐的生态城市则表现出城市内部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能顺利通畅,无障碍
安全性:在城市的气候上、地形上、资源供给上、环境健康上及生理和心理影响上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为城市的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提供安宁祥和的环境
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自调节机能,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用,满足城市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相对于国际上的生态景观学研究而言,我国生态景观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从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的学术刊物上才正式出现了生态景观学方面的文章。1981年,黄锡畴在《地理科学》上发表了《德意志联帮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一文,同期还发表了刘安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生态景观研究》,这是国内首次介绍生态景观学的文献;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的第1期、第3期上发表了两篇景观生态学的译文,一篇是Troll的《景观生态学》,一篇是E.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阶段》;1985年《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第3期发表了陈昌笃《评介Z.纳维等著的生态景观学》一文,这是国内首次对生态景观学理论问题的探讨;1986年《地理学报》第1期发表了景贵和《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生态学进展》第1期发表了李哈滨《生态景观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该文扼要地介绍了北美学派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及其在北美的研究状况,对生态景观学在我国的普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年的《生态学杂志》第4、6期分别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和肖笃宁等的《生态景观学的发展与应用》;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Godron的《生态景观学》一书。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我国生态景观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
第一是从景观的直观景象来认识。这是景观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应用于景观建筑学,这里寓有美学因素。尽管现代景观建筑学对景观的理解不限于此,但它依然是景观建筑学的主要目标。
第二是从个体的属性结构上理解景观。在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被科学中,景观原理用以说明个体各属性在地表的结构格局,这个属性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如岩石、地表形态(地形)、土壤个体、植物群落等。地质景观、地貌景观、土壤景观和植被景观常被用来描述格局。
第三种观点是景观为一复合生态系统,这是最为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景观是地球表层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这一生态系统有别于一般生态系统,它们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继往开来整体,着重研究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生态景观系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植物、大气、水体、岩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由于它们的边界不同,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则研究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人类利用之间的综合作用。景观这一生态系统坚持了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念,并强调人地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将人类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得以综合分析,从而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同时,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景观这一客体,使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系统的演替过程。
生态景观学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特征,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目前,应遵循系统整体优化、循环再生和区域分异的原则,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方法和科学依据;探求解决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国际上,著名的发展模式有肯尼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该模式注重与当地居民进行利益分享,生态设计也在旅游规划开发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园林景观旅游规划中,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用当地树种营造出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也为当地生物提供原始生态的生存环境。
建筑设计上,控制建筑单体的建设范围与数量、体量,全部采用本土木材,依照当地建筑形制,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洁净能源。包括水资源的供应与使用,食物的烹调,蔬果的保存,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等处处体现了生态景观设计。肯尼亚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肯尼亚国民经济主要创汇行业,也为当地环境保护和百姓生活做出巨大贡献。
在国内,九寨沟风景区算得上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典范,生态设计也在其旅游开发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它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较先进,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生态保护理念。在增加旅游收益的同时促进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景区因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旅游发展模式。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文旅游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本土农业文化的基础之上,对原生态农作物景观进行创新的生态景观设计前提下的旅游开发。生态设计在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中越来越重要,并成为旅游规划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