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

更新时间:2024-09-22 15:30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疱疹病毒的典型代表,由于感染急性期发生水疱性皮炎即单纯疱疹而得名。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龈口炎(gingivostomatitis)、角膜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脑炎(encephalitis)以及生殖系统感染和新生儿的感染。

病毒简介

HSV-1是被膜、衣壳、核心、囊膜合成的圆形病毒,双链线性的DNA合成是病毒的重点,纤丝成卷缠绕,在125~240kb。HSV-2的基因组在154kb左右。HSV-2HG52株基因组中G+C成分在70%左右,中部由L-S交壤处共价连接的短片段18%与长片段82%而合成,各个片段包含两端的反向重复序列与中部的特殊序列,因其连接形式不同,HSV-2基因组产生4种同分异构体分子。HSV转录调节方式多种,基因组构造复杂,基因数量很多且彼此重叠。HSV-2基因经由严格的级联调节被转录及表达,按照时间前后依次分成三类:立即早期基因、早期基因以及晚期基因。

分型

根据抗原性的差别,HSV分为HSV-1和HSV-2两种血清型。两型病毒的DNA有50%同源性,具有型间共同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

生物学性状

病毒呈球形,有包膜,包膜表面有11种包膜糖蛋白。HSV有HSV-1和HSV-2两种血清型,两种型别的基因组有50%的同源性,均由长短两个片段的线性DNA分子组成,中间借助共价键连接而成。HSV可以在多种细胞中增殖,常用原代兔肾细胞分离培养病毒。细胞感染后很快出现细胞病变效应,表现为细胞肿胀、相互融合而形成多核巨细胞和产生嗜酸性核内包涵体等,最终导致细胞脱落、死亡。HSV动物感染范围相当广泛,常用实验动物为家兔、豚鼠和小鼠等。

致病性

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自然宿主,人群中感染极为普遍,初次感染中的80%—90%为隐性感染,大多无明显症状,少数为显性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黏膜或皮肤局部的疱疹。初次感染后多转为潜伏感染,受外界刺激后可引起复发。传染源为患者和带毒者,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或性接触,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皮肤、黏膜启动感染。此外,HSV-1和HSV-2可能分别与唇癌、外阴癌及子宫颈癌有关。

原发感染

原发感染多发生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原发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病毒通过呼吸道或直接接触患者唾液传播,引起口龈炎,表现为发热、咽喉痛,在牙龈和咽颊部出现成群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大量病毒集中在病灶内,,此外,病毒还可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唇疱疹疱疹性脑炎和皮肤疱疹性湿疹等疾病。HSV-2的原发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引起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并发症包括生殖器外损伤和无菌性脑膜炎。少数原发感染也可由HSV-1引起。

潜伏感染与复发感染

HSV原发感染后,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将会清除大部分病毒而使症状缓解,未被清除的病毒通过感觉神经纤维到达感觉神经节,并长期潜伏在神经细胞内,病毒并不复制,不引起临床症状,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HSV-2则潜伏于骶神经节。当机体受到发热、轴突损伤、身体或情绪压力、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日晒或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各种非特异性因素刺激时,病毒可被激活,并沿感觉神经纤维行至末梢神经支配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内重新增殖,引起局部疱疹复发。复发一般是在原发感染的同一部位,而且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限制病毒复制,所以复发感染一般病程较短,感染病灶更局限,组织损伤轻,也可以无症状排毒。超过80%的人群存在HSV -l的潜伏形式,但仅有小部分人复发,机制尚不清。

新生儿及先天性感染

妊娠期妇女如有HSV-1感染,病毒可能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性畸形。孕妇如果罹患生殖道疱疹,分娩时胎儿如接触产道中的感染部位,则可出现皮肤和口腔局部损伤,发生新生儿疱疹,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或脑炎;75%的新生儿疱疹由HSV-2引起。

与宫颈癌的关系

HSV-2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体内抗HSV-2抗体阳性率高;而且患有生殖器疱疹的妇女,其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免疫性

在抗HSV感染免疫中,中和抗体一般在原发感染后l周左右m现,可以持续多年:此抗体可以中和游离病毒,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但不能阻止病毒向神经节细胞的移行,也不能清除潜伏在细胞内的病毒,阻止感染的复发。HSV感染第二周出现特异性Tc细胞,破坏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清除病毒。HSV两型间具有部分交叉免疫力。

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感染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为最高易感期,到成年约70%~90%的人有HSV-1的抗体。HSV-2的抗体随性成熟逐渐升高。 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出现中和抗体(IgM、IgG、IgA)。严重的原发感染或经常性复发感染,抗体水平有所增高。这些抗体不能阻止重复感染(reinfection)或潜伏病毒的复发,但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致病机制

HSV-2病毒是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一旦感染,患者将终身携带这种病毒并周期性地出现生殖器疱疹性损伤,HSV-2感染还会增加HIV-1传播的风险,且没有针对HSV-2的有效疫苗问世。由于HSV-2的高阳性率及与HIV-1共同的传播途径,针对HSV-2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前人研究表明HSV-2建立持续性感染须抑制宿主细胞的抗病毒I型干扰素(IFNα/β)信号通路,但机制不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勤学学科组研究发现,HSV-2通过其极早期蛋白US1抑制IFN-β的产生,逃避宿主天然免疫的控制。这个发现为双链DNA病毒家族如何阻断I型IFN信号通路提供了新的机制。

生殖道黏膜部位不易建立针对HSV-2长期有效的记忆性免疫保护,这成为疱疹病毒疫苗研制的主要瓶颈。胡勤学学科组利用了趋化因子CCL19能够靶向性地趋化和招募免疫细胞到次级淋巴器官及黏膜组织的特性,将候选免疫原HSV-2 gB蛋白与CCL19 制成嵌合的DNA疫苗。结果发现“gB-CCL19”嵌合疫苗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为设计针对HSV-2或其他性传播病毒的疫苗奠定了基础。

检测

微生物学检查

可采集水疱液、脑脊液唾液、阴道拭子等标本接种于人胚肾、人羊膜或兔肾等易感细胞,经过2~3天培养后,观察细胞病变。HSV分离株的鉴定和分型通常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用原位核酸杂交或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SV DN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

核酸扩增实验

单纯疱疹病毒的核酸扩增实验法(NAATs),已成为确认疱疹感染的高灵敏度方法,临床标本包括生殖器溃疡、黏膜表皮部位及脑脊髓液等标本。PCR方法对无症状HSV病毒播散的检测特别有用。HSV NAATs扩增检测最大的限制是检验的费用。此类特别的样本要用涤纶(Dacron)擦拭棒收取并置于病毒传送培养液中:NAATs标本在4”C时可保存72h,若需长期保存标本应保持在-20”C。此NAATs比病毒培养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灵敏度高四倍。

血清抗体测定

HSV血清测试在下列情形可能有价值:①HSV病毒培养阴性而有再发的生殖器官症状或非典型的疱疹症状;②临床诊断生殖器疱疹,而无实验诊断证据;③标本采集不足或运送不理想;④调查无症状患者(即生殖器疱疹患者的性伴侣)。

防治原则

预防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刺激,并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孕妇围产期产道有HSV-2感染,可进行剖宫产以避免新生儿感染。

避免与患者接触或给易感人群注射特异性抗体,可减少HSV传播的危险。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尿道或生殖道是HSV-2的重要载体,一旦出现损伤应避免性接触。在某些情况下(如羊膜未破时)可采取剖宫产,以减少新生儿与病损生殖器的接触。分娩后给新生儿注射特异性抗体或丙种球蛋白也可作为紧急预防措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