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联彬

更新时间:2023-07-13 10:35

申联彬,曾任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山西省副省长等职,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人物介绍

申联彬,男,汉族,1950年3月生,山西省黎城县人,1969年10月参加工作,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

1969-1977,黎城县程家山公社邮电所、县半导体材料厂工作;黎城县西仵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黎城县西仵公社党委第二书记;黎城县勇进渠工程总指挥;

就职经历

1977-1987,晋东南团地委副书记、书记;晋东南地直机关党委副书记;长治市市直机关党委副书记;

1987-1990,襄垣县委副书记、县长;

1990-1992,襄垣县委书记;

1992-1995,长治市委常委、秘书长;

1995-1996,长治市委副书记;

1996-1998,长治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8-2000.01,晋城市委书记;

2000.01-2001.05,山西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1.05-2001.06,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省长;

2001.06,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2002年,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

2008年05月,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

2010年1月20日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免去申联彬的山西省副省长职务。

2010年1月30日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补选申联彬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10年2月申联彬兼任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

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省七次、八次、九次党代会代表,七届、八届、九届省委委员,

省九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转型历程

申联彬,从一个公社团委书记做起,他的每一个工作“脚印”都没有离开山西这片热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本土成长起来的副省长。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山西的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但山西丝毫也没有放松产业结构转型。一年来,申联彬始终着力推动转型发展,“把握好危机中的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巩固企稳向好的发展势头。”每到一个县市调研,他都给大家信心。同时,在分管的金融、税务等经济领域,他以“基层牌”为主打。

年初规划转型之路

作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早在2009年初的全国“两会”上,申联彬就重点谈到山西能源产业的转型发展。“山西作为煤炭大省、能源基地,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煤炭能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能源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尽管几十年来山西能源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支柱产业仍比较单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安全事故较多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山西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申联彬有清醒的认知。

山西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建设新基地、新山西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要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资源依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构建和谐发展的路子,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申联彬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的跨越,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努力把山西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2009年9月14日、15日,申联彬到大同调研。他到大同市云佛新村、省道339改线工程、云冈石窟环境整治工程、南三环安置小区、向阳里社区、一中新校区、社会福利院、二电厂、善化寺华严寺修复工程,详细了解群众生活、社区建设、企业经营、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他强调指出,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要着力抓好煤炭深加工。在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突出抓好煤炭加工转化,加快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进一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同时,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旅游文化和现代物流产业为抓手,结合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配套发展现代金融、交通运输、酒店餐饮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煤炭产业带动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还要加强特色城市建设管理。统筹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既有古城气象、又具现代风貌的特色城市。

把紧财政收支盘子

2009年11月19日,省政府召开财税工作座谈会,分析当前我省财税经济形势。在会上,申联彬强调,当前全省财税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抓好财税收入,做好各项财税工作,对于缓解全省财政支出压力尤其是部分县的财政困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指出,要注意防止出现层层加码、虚收探收的现象,特别要从严控制公务用车、会议、接待和出国等经费增长,切实减少各种形式的总结、表彰、座谈、庆典等活动,把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地用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来。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及早谋划2010年的财税工作,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可能,科学测算、合理安排2010年的财政收支盘子,为做好2010年的财税工作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