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疖子

更新时间:2024-10-11 21:47

火疖子(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也常被称为疖肿。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其主要的病因,偶尔也可由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疾病容易发生在皮肤被抓伤或者搔伤的情况下。高温环境、多汗、搔抓皮肤、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都会增加患病风险。抵抗力降低的群体、长期饮酒者和患有其他皮肤病的人也更易患病。疖子通常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

病因

疖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偶可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

发病原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存活在皮肤和鼻腔黏膜表面,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如果皮肤被抓伤、擦伤,细菌则会由毛囊口侵入而发生疖。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症状

疖通常是一个或多个红色、半球形疼痛的结节。结节中心有脓头,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疼,破裂后可排出脓液,之后疼痛红肿会渐渐减轻而愈。

典型症状

开始表现为略微隆起的红色疼痛小结,大约豌豆大小,迅速发展为半球形坚实的结节,上面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边界不清。

肿痛范围不断扩大,小硬结渐渐变软而有波动感,其中心出现黄白色的脓头,脓头脱落、破溃后可排出脓液,随后疼痛、肿胀减轻,几天内可愈合。

有时,疼痛、坚实的红色结节不化脓也不溃破,可自然吸收。

疖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较常见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

伴随症状

患者可伴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也可出现邻近的淋巴结肿大

就医

疖在大多情况下并不严重,在一定时间内可自行破溃愈合,一般不需就医。病情轻时,可外涂抗生素软膏治疗。

但当病变部位疼痛剧烈,伴有头痛、发热等症状时,需要尽快到皮肤科就诊。医生一般通过观察皮损的部位、特点即可作出诊断。

就医指征

诊断流程

1. 皮肤上出现相应的皮损,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2. 医生可能会询问以下病史:

3. 接下来,医生可能会观察患者皮肤损害部位、形态。

4. 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脓液直接涂片、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如有发热等全身反应,可能需做血常规等检查。

就诊科室

相关检查

根据情况,医生可能会在患处取脓液,直接涂片送化验室做革兰染色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医生可能将脓液涂片留取标本作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此明确细菌种类及指导临床用药。

发热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鉴别诊断

痤疮可出现毛囊炎样皮损,通常病变较小,也可出现疖损害,但痤疮可出现多种不同的皮损。

病变范围大,可有数个脓栓,形成蜂巢状,除有红肿疼痛外,全身症状也较重。

通常发生在腋窝、肛门周围、外阴及乳晕等部位。

治疗

多数疖可自行破溃、愈合,一般不需治疗。

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通过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治疗,病变化脓成熟,但尚未破溃的疖应行手术治疗。

此外,物理治疗可作为疖的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早期没有化脓者可外用20%鱼石脂软膏、3%碘酊,亦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治疗 。

当出现皮损较大或反复发作、局部治疗无效、皮损周围伴有蜂窝织炎等情况时需使用抗生素,可阻止疖的发展并促使其消退。

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应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以控制血糖。

手术治疗

晚期已化脓破溃的疖,医生会切开病灶,引出脓液。

中医治疗

红肿阶段可敷贴中药金黄散玉露散、芙蓉叶软膏等。亦可用中草药如蒲公英、紫地丁马齿苋等选用1~2种,洗净捣烂外敷。

出脓后敷以化腐生肌的中药膏,直至病变消退。

早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可服荆防败毒汤、五味消毒饮或黄连解毒汤等。

毫针疗法:以毫针为针刺工具,在经络上的穴位施行一定的操作手法。

刺血疗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

其他治疗

可联合物理治疗,如远红外线超短波半导体激光等。

预后

通常情况下,疖的脓液排出后,数日内即可愈合,但可遗留瘢痕。

慢性疖病患者的疖反复发作,往往伴有贫血、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抵抗力增强时才容易痊愈。

并发症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发生于面部的疖,尤其鼻孔及上唇者,即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因面部有丰富的淋巴管及血管网,且和颅内血管相通,被挤压时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怕冷、高烧头痛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败血症

有时细菌可沿疖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

其他

包括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脓肿等。

预防

注意自己的身体卫生,勤洗头、洗澡,勤换洗衣服,内衣内裤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若伤口过深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伤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疾病防治

夏天是疖子的多发季节,许多孩子的头、面部、脖子、腰背部都爱起疖子。这是因细菌侵入了人体皮肤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子初起时,在汗毛孔部位出现小的脓疱,可很快发展成黄豆大到蚕豆大小的紫红色坚实结节,往往不止一个,疼痛较明显。3~5天后结节中央变软出现波动,最后破溃,排出粘稠的浓液而愈。倘若脓疖发生在面部,上唇和鼻子周围的“危险三角区”,可因挤压搔抓致细菌逆行经静脉进入颅内,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因此,疖子的防治非常重要。若多个疖子同时或者反复发生在身体各处,则称为疖病。疖病断断续续可持续数月甚至半年之久,常令患者苦不堪言。对于小儿来说,还影响小孩的健康生长。少数患儿还可以并发急性肾炎,偶而还有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的。生了痱毒的患儿具有传染性

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

在疖子初起时,要及时热敷,周围皮肤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于疖子的局限化;当疖子形成时,可用10%鱼石脂软膏或中药芙蓉膏外敷;若疖子成熟,表面柔软,并出现波动感时,可以切开排脓,排脓后,再上复方新霉素软膏至痊愈;但对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开,更不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蔓延。

若发生疖病,疼痛显著,并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痛时,应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口服清热解毒中药五味消毒饮。对一些疖病患儿,还应检查有无糖尿病,并经常服用绿豆汤,或用金银花,野菊煎汤代茶饮

疾病预防

首先是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天天洗澡换衣。家里要防暑降温,注意室内通风,使孩子不致因出汗过多而生痱子。对于疖病患儿,一定要隔离治疗,所用过的用品要清洗晾晒消毒。

参考来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