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

更新时间:2024-09-12 15:14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是白刺科白刺属灌木,高可达2米。多分枝,枝弯曲先端刺针状,幼枝宽倒披针形,长椭圆状匙形,花较密白色,花瓣及子房无毛;核果卵形,有时椭圆形,熟时深红色,果汁玫瑰色,果核窄卵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因其枝条白色,尖端有刺,故因此得名白刺。

植物学史

因其枝条白色,尖端有刺,故因此得名白刺。

形态特征

白刺是白刺科白刺属灌木,高1-2米。多分枝,枝弯曲先端刺针状,幼枝宽倒披针形,长椭圆状匙形。弯、平卧或开展;不孕枝先端刺针状;嫩枝白色。叶在嫩枝上2-3(4)片簇生,宽倒披针形,长18-30毫米,宽6-8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渐窄成楔形,全缘,稀先端齿裂。

花排列较密集,白色,花瓣及子房无毛。核果卵形,有时椭圆形,熟时深红色,果汁玫瑰色,长8-12毫米,直径6-9毫米。果核狭卵形,长5-6毫米,先端短渐尖。花期5-6月,果期7-8月。

近种区别

产地生境

该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之间原咸海、里海沿岸。中国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青海、新疆及西藏东北部也有分布。生于荒漠和半荒漠的湖盆沙地、河流阶地、山前平原积沙地、有风积沙的粘土地。

生长习性

白刺为旱生型阳性植物,不耐庇阴,不耐水湿积涝,适应性极强,极耐旱、耐盐碱、抗寒、抗风、耐高温、耐瘠薄。

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播种、嫩枝扦插及硬枝扦插育苗三种方式,但从育苗实践看,以播种育苗为最佳,成活率高于其他两种育苗方式。

裸根苗:裸根苗大多采用床播的形式。这种形式产苗量高,管理集中。裸根苗一般用于春季和秋季造林,雨季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很低。裸根苗高度在30-50厘米之间、根径粗度在0.5厘米以上为最好。

容器苗:容器苗具有造林不受季节限制、成活率高的特点。通过对两种苗造林总成本比较分析发现,使用容器苗要低于裸根苗的造林成本,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容器苗造林。容器苗的高度一般在15-30厘米为宜。

栽培技术

造林:可采用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宜选择中度盐碱地。播种前机耕20厘米深,耕后耙平,用播种器开深2-3厘米播种沟播种,然后镇压一遍。白刺在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区不宜直播造林。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常用裸根苗和容器苗造林。采用植苗造林时,人工造林,挖30厘米×30厘米×25厘米(深)栽植穴栽植;机械造林,应采用特制的植树机,栽植深度不宜过深。

浇水:

坐水造林:从以往造林经验看,无论盐碱地墒情多好,在造林后都要马上浇水,至少要灌1-2遍,雨季造林除赶上雨天下透雨不必浇水外,其余造林季节都必须浇水。

浇水方法:机械造林,造林时必须形成浇水槽,槽底与地面深度约为10厘米左右,这样便于浇水。人工或机械造林未形成浇水槽的造林地浇水时,必须在苗木的周围修浇水穴,大小以能浇透水为宜。

抚育管理:春季造林必须灌水。由于白刺是牲畜喜食的饲料,造林后马上使用工程围栏进行保护。

病虫防治

病害

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叶面喷施代森锰锌多抗霉素复硝酚钠加以预防和治疗。

立枯病的防治可用五氯酚钠0.33-0.40%、5%硫酸铜溶液浇灌苗根,应及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0.067-0.100%溶液防治,喷洒的次数应为10天1次,连续喷洒3-4次。

虫害

白刺食心虫,主要用高渗吡虫啉和灭幼脲三号等生物杀虫剂来防治。

白刺潜叶蛾,主要用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杀虫单等无公害药剂以及应用工具、光、热、射线等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及时扑杀害虫。

主要价值

食用:可做饮料清凉味美,营养丰富。白刺可耐盐固沙,其果实可食用或酿酒、制醋,果核可榨油。

药用:白刺性甘,味酸,温,有健脾消食,下乳,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产后乳少,神经衰弱等症状。

饲用:猪吃白刺果有催肥之效。枝、叶、果可做家畜饲料。

生态:枝条平铺地面,积沙成丘,为优良固沙植物。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白刺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无危(L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